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临县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的思考

2019-10-31李昕

建筑建材装饰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美丽乡村红色旅游

李昕

摘要:本文基于国家乡村振兴传略的实施,结合临县双塔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通过对临县双塔村庄现状和村庄建筑质量的评估,结合当地石材、特色、优势和村庄存在的问题,对村庄整体进行规划布局,并提出村庄产业发展构想,从而推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造和实施。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双塔村;红色旅游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整形战略的意见》的颁布。提出:乡村振兴是一个涉及产业、人居环境改造、生态、文化和乡村治理的系统性工程。山西省制定了《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对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出目标要求,并下达资金60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临县三交镇政府希望借助这个发展契机实行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休闲相结合的特色旅游板块。

1临县三交镇双塔村概况

双塔村村域面积4.4平方公里,双塔村所在的三交镇为全县第二大镇,村驻地位于镇区西南2.5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西纵高速在村东设有出入口,南临248省道,并有湫水河沿村南侧流过,向西于碛口注入黄河。《临县县城总体规划》中,双塔村位于临县县域的一级发展轴上,紧邻重点乡镇三交镇镇区,工农业发展条件良好,交通便利,发展潜力较大。双塔村是中央后委机关驻地,同时也是毛主席东渡黄河路居处。村内有清朝的魁星楼、明清四合院、明薛氏墓碑、中央后委机关旧址等,村子北面还有一处防空洞。

2双塔村环境改造工程

2.1改造前村庄现状分析

2.1.1现状建筑质量分析

现状建筑按照建筑年代、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分成三类:分别是传统型窑洞建筑、新建二层民居、陈旧房屋(见图1)。质量好建筑沿主路、旅游路两侧分布,建筑年代较新,为砖混结构,占总建筑面积的49.8%;建筑质量中等的建筑多为外立面与结构完整窑洞,以及外部较旧的砖结构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42.8%;质量差建筑外立面与主体结构已损坏,多为土窑、土坯房,占总建筑面积的7.4%。

2.1.2现状村庄道路用地分析

村庄现状道路除了主街道为水泥路,其余道路都是土路,雨天雪天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得不便,由于双塔村地形高差较大,部分地段雨天积水严重,村庄没有污水系统,导致雨天一些生活垃圾沿着道路流入湫水河,给河水带来污染。

2.1.3现状院墙及破损墙体

现状墙体主要分三种类型,分别是传统的石墙、新建的砖墙、还有一部分土墙,个别墙体有坍塌的现象。院墙关系到村庄的住户,在改造前,应对当地的生活习惯及村民的想法有所了解。在得到大部分村民认可的情况下,通过个别院落的墙体改造做示范,之后再广泛应用。

2.2技术路线分析

本次规划主要分5个阶段进行,分别是背景分析、现状调研分析与评价、目标与定位、规划策略、规划实施(见图2)。背景分析主要是对政策背景和项目背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明确项目规划的目的;第二阶段通过现状调研、分析与评价,总结特征特色、优势与问题。从而确定规划的理念原则目标,明确规划的定位,完成第三阶段。第四阶段针对目标提出相对应的规划策略,最终得出适用于本地的规划布局及具体施工项目。

2.3村庄布局

双塔村人居环境改造,要對村庄的布局有个全面的规划,规划要充分体现建筑和山体、地形、环境的相互融合,尊重现有村庄结构和建筑形式,保持原有道路肌理。

首先,落实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新建农家体验区,推进现代农业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功能上包含红色教育基地、中央后委纪念馆餐饮住宿、农事体验、生产观光、休闲娱乐。其次,增加公共活动场所,保留和梳理村庄原有肌理,利用村庄废旧院落、空置地增加开放空间,强化邻里交往和健身场地,结合村庄主要出入口打造门户空间。再次,完善村庄绿化景观系统,对现状已改造的中央后委教育基地,增加绿化及小型广场休闲空间;对村内排洪沟(寺沟壕)进行重点打造,清理垃圾,修整河道,增加河岸两侧的绿化。第四,完善配套服务与基础设施,重点配套与完善污水、雨水、环卫设施。最后,完善村庄路网系统,遵循现有路网肌理,对道路进行疏通及硬化、亮化工程,并新建停车场。

2.4乡村产业发展构想

乡村人居环境的改造,除了国家为乡村划拨的一部分资金,还有很大的部分要靠村子自身解决。因此,发展乡村产业,是村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双塔村第一产业以现代农业种殖为主,利用平坦谷地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利用山地发展小杂粮种植与核桃、红枣经济林种植。运营上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第二产业以手工铜灶具为主,利用传统的手工艺,打造现代化需求的铜制品,结合乡村游,拓展销路。第三产业以红色旅游及乡村旅游为主,依托双塔村中央后委景区大量的游客来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乡野美食等项目,留住游客。

2.5改造后村庄环境的变化

2.5.1村庄建筑及建筑外立面改造

通过对当地历史和现状的考察,结合村庄的现状,对村庄的外立面进行改造与现有的建筑相结合既体现当地特色,又改善村庄的整体形象。

建筑及外立面的改造分几种形式:对传统型的窑洞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增加其稳固性安全性,但要保持其传统性;对现有新建的二层砖混住宅,通过外立面的改造达到与传统建筑相协调的目标。对陈旧性住房及无保留价值的房屋,采取修缮或拆除的方法。

2.5.2村庄道路及污水管改造

村中道路改造,采用的是当地的石材,一种略带红色的石块,当地取材的好处是省去原材料费和运输费。同时,可以很好的与村庄的整体环境相融合,体现当地的特色。道路改造的难点在于村庄个别路段,房屋之间的距离太近,这样污水管道无法在地下铺设。一方面要尊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一方面要考虑到村庄的整体环境及老建筑的安全性。通过多次讨论,决定雨水以地面排水为主,污水管在主要路段铺设。最终工程完成后,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称赞。

2.5.3村庄院墙改造

现状村庄内部的墙体,多为砖墙,部分地段是历史遗留的石墙,也是当地一种红色石块砌成。整治后,将现有的石墙清洗整理,砖墙则利用当地石材修补或重新砌上。极大的增强了村庄的整体感,既体现了当地特色,同时,还提升了景观环境,干净整洁而不失传统。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好评。

3结束语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除了要用技术手段给农村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还需要村庄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要用有说服力的行动,让当地居民觉得你确实是为他们好,同时,对于一些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有所了解和保留。否则工作很难开展。只有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与实施。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美丽乡村红色旅游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