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推拉理论的多元区位农村宅基地退出分析
——以泰顺、义乌、嘉兴为例
2019-10-31苑韶峰毛源远李胜男朱从谋
苑韶峰,毛源远,李胜男,朱从谋
(浙江工商大学 土地资源管理系,浙江 杭州 310018)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一户多宅”“小产权房”现象普遍,倒逼宅基地制度不断改革。2004年,中央政府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2015年,国务院确定了33个试点县(市、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系列措施推动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然而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村宅基地面积约1.46亿亩,比城镇土地总面积多出0.17亿亩;小产权房面积达60亿平方米,与近十年房地产开发总量相当;[1]2018年,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达到平均10.7%,[2]存在宅基地闲置数量庞大、私自流转、资源结构不平衡等问题,[3-4]其根源在于改革不深入、管理不到位,忽略了多元区位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因此,如何筛选及鉴别影响不同区位宅基地退出的关键因素,是我国宅基地顺利入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对宅基地退出的研究集中于宅基地可持续开发、闲置整理、补偿方法、功能价值、退出影响因素及退出机制等方面。[5-7]作为宅基地基本功能的生产、住房保障功能[8-10]正在逐渐向资产性功能转变,[11]宅基地所赋予农户的环境、精神文明功能不可少。[12]影响宅基地退出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政府视角和农户视角的农村土地退出机制研究,[13-16]普遍认为退出补偿标准、非农收入、家庭供养系数、宅基地宗数及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老龄人口、家庭人口数量、区位变量、当前状态满意度等会产生负面影响。[17-20]宅基地退出需结合地区特色和农户参与通过激励补偿和约束保障机制推动。[21-24]多数研究在以宅基地退出的外部环境作为约束条件时,出现其保障和资产功能无法兼顾呈现、退出意愿重点不明确、退出机制趋同等问题,无法系统地反映整体和多元区位情况。宅基地退出主要体现为农户人口的流动,而劳动力流动、迁移是“推拉理论”(Push and Pull Theory)的重点,该理论涵盖了劳动力迁移理论的各方面,因此解决宅基地退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从“排斥推动—吸引拉动”两方面把握影响农户人口退出的因素。
本研究融合“三生”理念,将农村宅基地的功能价值归结为资产保障功能、生产要素功能、基础设施功能和精神文明功能(表1),并在四大功能基础上衍生出推力和拉力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s模型分析得到影响宅基地整体和不同区位退出的正、负向因素,以期为宅基地改革制定多元区位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提供参考。
一、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1.研究区概况
作为我国第四大经济发展强省的浙江,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宅基地闲置现象普遍。本研究采用样带法选取兼具“平原—丘陵盆地—山区”地形样带、“强—中—弱”经济样带和“置换—集地券—复垦EPC”改革样带的泰顺、义乌和嘉兴为研究区[25](图1),并以泰顺县罗阳镇,义乌市后宅街道、北苑街道和城西街道,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余新镇和新丰镇为调研样区。
图1 调研区域分布图
2.研究方法
三生融合理念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本研究中宅基地的价值功能及退出影响因素皆以“生态—生产—生活”三方面为引领,尽可能考虑农户意愿保障其权益。
现代推拉理论认为:迁移的推拉因素除了更高的收入以外,还有更好的职业、生活条件、教育机会及社会环境。[26]农村宅基地退出的迁移现象与推拉理论直接相关,影响劳动力转移的推、拉因素是本研究建模的主导。
3.数据来源
调查问卷共计发放525份,其中,泰顺县152份、义乌市201份、嘉兴市172份,共计回收468份,总回收率为89.1%,男女比2.52∶1。本文模型中的部分客观数据来源于高德地图、《浙江省统计年鉴》《嘉兴市统计信息年鉴》、浙江统计信息网、义乌市人民政府、泰顺县国土局等,其他源于调研问卷。
4.推拉理论框架模型构建
1)宅基地功能价值内涵
农村宅基地的功能、内涵及作用如表1所示。宅基地的资产保障功能由住房保障和资本财产功能组成,既可建造住宅和相关附属设施又可用于出租。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民而言,宅基地发挥的是生存保障的作用;对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人群,具有失业保险作用;对于老龄人群具备养老作用。除保障功能外,宅基地承担着农业生产、养殖活动等服务功能,农民通过在宅基地上开展小手工业、种植、饲养等,可以满足其额外的生产需求,一定程度增加收益。宅基地的精神文明和基础设施功能具有交叉性,其内涵应包括对环境生态、风俗文明、城乡社会保障等更深度地挖掘。
表1 农村宅基地的功能内涵及作用
2)宅基地功能价值与推、拉力因素分析
宅基地功能价值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中宅基地退出的推、拉力因素皆在功能价值上展开,关系如图2。
(1)基于宅基地作为资产保障功能的推、拉力因素分析
①推力:城市用地平面化快速扩展,同时非农人口不断增加,农村“城市化+空心化”导致宅基地的保障性功能削弱、资产性功能增强。因此,实现农村宅基地自身价值,是推动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关键内推力。
图2 宅基地功能、退出影响指标与推、拉力关系
②拉力:相较之下,资产保障功能所产生的拉力微弱,因此不设指标。
(2)基于宅基地作为生产要素功能的推、拉力因素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下,宅基地更突显其资产和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功能不容小觑。
①推力:农户在宅基地上设置养殖、经营性、农机具存放用地等获得生产要素。同时,农村的老弱妇孺和外出的青壮年呈现人口两极,农村经济活动相对弱势,推动宅基地退出。
②拉力:城市在各方面较农村更完善,经济差异吸引农户向城市转移并产生依赖性。
(3)基于宅基地作为精神文明和基础设施功能的推、拉力因素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心逐步由物质生活向精神生活转变。与城市相比农村存在不少弱势:(1)农村设施规划混乱,网点少且布局不科学,环境美化作用弱;(2)农村整体基建落后导致娱乐、学习与文化活动缺乏;(3)农村整体经济水平低,与同地域的市区经济差距大。同时,作为劳动力主体的80后和90后对农村的认可度、适应度低。宅基地的精神文明和基础设施功能,其推、拉力因素是对立统一的主体,经济、基建、教育等因素在农村推动宅基地退出,对城市则拉动农户迁移。
3)计量模型
被解释变量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分为愿意和不愿意两种情况,由于是离散变量,故采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元选择模型的矩阵表达为:Y=βX+ε
(1)
式中:被解释变量用Y来表示,当Y=1时表示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Y=0表示农户不愿意退出宅基地;X表示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因素;β表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
逻辑分布(Logit distribution)公式为:
P(Y = 1|X = x) = exp(βX )1 + exp(βX )
(2)
式中P表示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的概率。
在stata19.0平台上,选择二元Logistic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模型拟合显著性值小于0.05,表明模型有统计意义,模型通过检验。
二、实证分析
1 农村宅基地退出意向因素分析
区位作为最重要的土地经济因素对宅基地退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从全样本、城中村、近郊、远郊和边远地区的农村五个类型进行计量研究。
如表2所示,除边远类型外,“城中村—近郊—远郊”中愿意退出宅基地的数量远大于不愿意,其中城中村退出“愿意”率高达98%,近郊84%,远郊73.7%,整体愿意率较高,且随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呈现距离递减规律;“不愿意”退出数量随距离增加而递增。
表2 “城中村—近郊—远郊—边远”总体退出意愿情况
2.宅基地退出的推力、拉力影响
(1)宅基地退出的推力因素影响
从总样本分析结果(表3)可见,住房结构、供养系数、生活和经济水平满意度这4个推力因素对宅基地退出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在推力方面重点分析其他7个因素。
房屋寿龄和农户社交参与次数对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相关性极其显著,变量系数为-1.351和2.210,表示房屋寿龄对退出意愿具有负影响、农户社交参与次数为正影响,即房龄越大、社交参与次数越少,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越弱。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农户思想开放度低,对邻里与老宅情感积淀和依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偏好维持现状。
农机具存放、经营性活动和养殖活动面积的系数分别为-0.877、-0.637、-3.830,说明三者面积越大,农户的退出意愿越弱,原因是宅基地退出将减少生产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其中,养殖活动面积的回归系数较另两个因素弹性更大。
此外,宅基地面积越大、环境水平满意度越低,农户越倾向于退出,说明农户对于环境要求在提高。
(2)宅基地退出的拉力因素影响
城市中心辐射数值与其实际效能呈反向关系,数值越小表示辐射影响度越大,其系数分别为-0.146、0.772,即城市中心辐射越小(辐射影响度越大)、交通便利程度越高,农户的退出意愿越强烈。其原因可能是城市的辐射效应和交通设施作为附加功能,为宅基地注入外部资产价值,附加功能效益越大,退出所得资产价值越高;同时,表明当地与城市相关性较强,农户退出后得以通过自身城市化而适应,因此这两个因素对宅基地退出具有拉动作用。
3.各类型推、拉力因素影响
1)城中村推、拉力因素影响
(1)城中村农户的整体退出意愿强
自2015年国务院设立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至今,宅基地退出进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表2中城中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识强,导致模型结果不显著,因此城中村信息主要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得到。
(2)推力:经营性活动面积和宅基地面积
城中村普遍存在整村改造现象,改造前一楼用于手工作坊、小商店等,经营性活动面积占比大,是城中村退出的推力因素;城中村的产值、效率等输出性价值远小于城市,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产生巨大矛盾,退出压力使农户对宅基地的资产性价值抱有期望,类似“逆杜能圈”城乡分界区中的农户准备随时有偿置换土地,而宅基地面积越大所获得的补偿越多,因此宅基地面积对推动城中村宅基地退出具有重要作用。
(3)拉力:交通便利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经济密度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提升宅基地资产价值,城市对城中村产生辐射影响,土地经济密度越大发展潜能越大,吸引着农户退出。所以,交通便利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经济密度是城中村重要的拉力因素。
2)近郊推、拉力因素影响
(1)推力:房屋寿龄、经营性活动面积和农机具存放面积
表3 解释变量定义、赋值及模型估计结果(总样本)
注:P<0.1*,P<0.05**,P<0.01***
房龄越大、经营性活动和农机具面积越小,农户越倾向于退出(表4)。近郊异于城中村,其形象不代表城市,因此近郊房龄增加却得不到及时修复导致破旧;且近郊农户兼具农业和非农生产以增加收入,若退出则切断了收入来源。
(2)拉力:城市中心辐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便利程度和最高文化程度
由表4可得,城市中心辐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便利程度与近郊宅基地退出呈负相关,与最高文化程度呈正相关。近郊受到的城市辐射作用加之其较落后的基建、交通,相互作用吸引农户退出;实地调研可得,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普遍选择离开农村外出闯荡,对农村的联系度、认知度逐渐下降,同时引发“链式迁移”拉动农户退出。
3)远郊推、拉力因素影响
远郊推力因素较多共7项,其中房屋面积和房龄越大、结构越差、农机具存放和养殖活动面积越小、环境满意度越高,生活满意度越低,农户更愿意退出,无显著拉力因素(表4)。
远郊距城市较远,可利用空间大但收入来源单一。随现代化机械的创新发展,农业用具在生产、养殖方面需更新以增加收入,导致占据更多土地;人们倾向于在结构良好、舒适的新房生活,而远郊多为土木、砖木结构的老宅,生活水平较低,因此三者推动了农户的退出;面积和环境水平满意度呈正向作用违背常规,原因有待考究。
拉力因素不显著,可能是因为远郊几乎不受城市辐射,环境相对封闭,代步工具简单,思想和生活保留封建传统,娱乐、教育等不属刚需,卫生站足以满足医疗需求。
4)边远推、拉力因素影响
边远是距城市距离最大的地区,其推力因素包括农机具存放和养殖面积,面积越小退出意愿越强(表4)。除经济原因外,现为了保护环境,政府对于各地养殖面积严格控制,阻碍了边远农户的养殖规模。无显著拉力因素,原因与远郊一致。
4.“区位类型—经济程度”宅基地退出推拉机制
(1)城中村:“面积置换、基建提升”推拉协同带动退出
城中村的推力与拉力作用程度相当,其推力因素:经营性活动面积和宅基地面积;拉力因素: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便利程度和土地经济密度,说明宅基地的资产性价值及城市系统效应对其影响大,应推拉力协同带动宅基地退出;本研究显示经济程度高的地区城市辐射力强,近郊农村与城市的联系同城中村与城市的联系相差无几,皆十分密切,三地的城中村、义乌市和嘉兴市的近郊农户对宅基地的资产保障功能和城市的带动作用尤其看重。
在城中村和经济水平较高的近郊(即图3,Ⅰ区),推动宅基地的手段重点在于保障宅基地面积的补偿性置换和完善城市基础服务建设。同时,宅基地有偿保障制度的建立应当与补贴制度相互协调配合,在不同区位采用针对性退出补偿和服务保障。
表4 “近郊-远郊-边远”模型估计结果
注:P<0.1*,P<0.05**,P<0.01***
(2)近郊:以城市辐射拉动为主,配套资产保障推动
近郊的拉力因素多占据4个,推力较少为面积类因素,所以近郊的宅基地退出以拉力为主推力为辅,建议宅基地交通网络机制不断完善,拉动其与城市的联系以增加农户出行城市的频度和适应度,城市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农户退出宅基地,并辅之以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性价值保障;同时调研发现经济程度高地区的远郊农村更类似于近郊,仍能保持与城市的联系。如图3Ⅱ区更适合以全面提升城市系统发挥辐射作用为主,吸引向往城市的近郊农户拉动其退出,并配套保障农户的宅基地基本权益。且近郊具相关性的因素数量最多,侧面说明近郊农户的宅基地更复杂多样,在退出过程中更需因地制宜、灵活应对。
(3)远郊:“宅基地、收入来源、农户感知”整体推动
由远郊样本(表4)知,当地农户的关注面较广,宅基地、收入来源及满意度等相关因素都与农户退出有关;远郊处城市外围,受距离递减影响城市经济辐射、就业机会、基建便利等扩散作用削弱,农户要靠自己提高经济水平,其中宅基地本身的资产价值、农机具养殖面积等都是其收入来源。而且,农村受到工业等城市污染侵害较少,一定程度保留了其质朴的风气和较好的环境质量,所以农户对生活和环境的满意度较重视。
图3 “区位类型—经济程度”宅基地退出推拉机制
由于经济水平高的远郊更倾向于同等水平的近郊,所以整体推动“宅基地—收入来源—农户感知”地区处于图3的Ⅲ区,基本在经济程度中等和较低地区的远郊。
(4)边远:重点关注农户收入保障推动
由边远数据可知农户意愿主要受到当地宅基地、生活环境等因素推动退出。同时调研得出,边远农村与城市距离过于远,导致无论地区背景经济程度如何,其边远受到拉力作用的影响几乎为零,如图3的Ⅳ区所示,边远农户相对远郊农户更穷,且住宅破旧价值低,所以在退出过程中其更大程度关注自己的收入来源保证。
三、结论
1.重视区位特殊性,关注农户退出意愿的偏好
各区位具有其针对性影响因素,因此政府在推动宅基地退出时,要把握当地农户特性,满足其基本要求外把握其特殊偏好,从而使宅基地退出进程有序进行。同时针对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需要构建价格评估体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资产性补偿保障要先于宅基地退出
由样本数据可得,面积相关的影响因素对农户退出具有显著相关性,与宅基地退出后的资产性补偿保障直接相关,说明农户对于宅基地退出后所获得的补偿十分重视;且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发现,大部分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态度持摇摆状态,说明宅基地的退出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需要根据不同的区位制订区别化的退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