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家沟村的口承狐精故事与狐仙信仰

2019-10-31程亮

关键词:故事集狐仙村民

程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日语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510420)

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有关狐仙作祟、狐精媚人的传说故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狐狸便登上了文学的舞台。有关狐狸的传说故事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体系,被称为“狐精故事”。狐精故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文人创作的志怪、传奇以及笔记小说,以文字传承为特征;一类是乡野村民讲述的传说故事,以口头传承为特征。

狐精故事作为中国民俗学的经典研究课题,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字传承类型,或称为书面狐精故事的研究上。此类研究收集了中国历代的狐精故事,对狐精故事的类型以及狐精的象征意义进行了通时性的考察。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李寿菊[1]与任志强[2]的研究。李寿菊将历代的狐精故事类型化,并分析了文字传承类型的狐精故事与狐仙信仰的关系。她认为,文人创作的狐精故事促进了狐仙信仰的传播,并为狐仙信仰注入了善恶观与因果报应的思想。任志强发展了李寿菊的狐精故事研究,并将古代狐精故事分为了狐博学、狐作祟、狐报恩、狐复仇、狐媚、人狐恋、狐义气7种类型,认为狐精象征着胡人、妓女、流民等社会边缘人群体,这些群体代表了在中国社会受到官方压制的力量。

口头传承类型,或称为口承狐精故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王丹[3]、周星[4]、王加华[5]的研究较具有代表性。王丹从《伍家沟①伍家沟被称为中国南方的民间故事村,坐落在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北麓的深山中。伍家沟是一个半封闭的山村,交通极为不便,却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目前已发现民间故事2000多个,民歌1000余首。已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共3集100万字,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歌谣集》1集,收录民歌380首。村民间故事集》中抽取了若干精怪故事①精怪故事是中国民间故事的下位分类。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可以参考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金荣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与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丁乃通、金荣华的AT 分类法为代表,强调民间故事的世界性与普遍性;一类以艾伯华、祁连休为代表,强调中国民间故事的独特性。关于“精怪”的定义,中国民俗学界暂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采用了王丹的定义,认为“精怪依附于固定的物质形体,大多是动物,少数是植物和无生命物;精怪具有非物质性的神力异能,灵善变化,通常变形为人,也可呈现其他物态;精怪形象的诞生与民众的信仰观念息息相关,这种意识层次的思想文化特质是原始宗教、人为宗教和民间知识的综合反映”。根据王丹的定义,狐精可以算作精怪的一个典型种类。,按照精怪与人的不同关系,将故事分为了婚姻型与斗争型两类。周星在上世纪90年代调查河北省农村的四大门②“四大门”是民间对狐狸(胡门)、黄鼠狼(黄门)、刺猬(白门)和蛇(柳门或常门)4种动物的总称。信仰时,搜集了10则四大门的民间故事,并从中剥离出修行、变身、附体、搬运财富等观念,认为这些观念正是四大门信仰的构成要素。王加华在调查山东农村时发现,狐精故事的“在地化”,为狐仙信仰创造出一种浓厚的语境氛围,增强了其可信程度。他认为,狐仙信仰存在三个层面:一是文化层面,表现为狐精故事;二是物质层面,表现为庙宇、洞穴;三是核心层面,表现为祭祀礼仪。

上述几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狐精故事类型学研究的进展,不过有关口承狐精故事的来源、书面狐精故事与口承狐精故事之关联、口承狐精故事对于当地人的意义,以及口承狐精故事与狐仙信仰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论述尚不够充分。因此,笔者将通过湖北省伍家沟村的田野调查个案,深入地探讨以上几个问题。

一、伍家沟村的概况

笔者于2015~2018年期间,分20余次进入伍家沟村进行田野调查,搜集了大量的狐精故事。伍家沟村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村,隶属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下辖的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位于楚、秦、巴蜀文化交界的汉水流域中部,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北麓的深山之中。全村216户,人口876人,分散在17个居民点,散布于沟、洼、梁、岔之间。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以及橘子③数据来源于笔者2015年3月在伍家沟村政府调研时获取的2011年村政府统计报告。。

伍家沟村隶属的丹江口市古称均州、均县。根据周春[6]的调查,20世纪60年代丹江口水库建成后,整个均州城沉没于水下。之后政府在丹江口水库旁新建了一座城市,就是现在的丹江口市。古代的均州城坐落在汉水河畔,水上交通发达。汉水两岸埠头、茶馆林立,南来北往的船工商贾常以坐茶馆为乐。均州的茶馆既是交朋结友、洽谈生意、调解是非的社交场合,也是听书看戏的娱乐场所。伍家沟村位于昔日均州城的西南部,在均州城淹没之前,伍家沟人与均州城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去均州城卖柴赶集,常在江边休息,同时也获得了口头文化交流的机会[6]。

伍家沟村距离武当山金顶④金顶坐落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上,有我国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是武当道教的象征,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只有35公里,正处于武当道教腹地。根据李征康的调查[7](P123),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有个非常严肃的风俗规定:儿童满12岁,必须到武当山进香。伍家沟200多户人家,组成了13个拜山进香的小团体,而小团体又组成了大团体。团体的负责人分别称为“小会头”“大会头”,决定每户人家上山进香的顺序。此外,每年还有1次全村集体的上山进香。据史书记载,前往武当山大规模进香的习俗是宋代开始的民俗现象。笔者从访谈中得知,新中国成立前,每到旧历的三月三日,河南、陕西会有大批信徒汇聚均州城,前往武当山进香。他们会在城内的净乐宫参拜真武大帝⑤中国道教神灵中最高位的神,据传他是在武当山修行升天的。,以冷水斋浴清净身心后,从净乐宫一路拜神到武当山金顶,绵延70多公里。伍家沟村的村民在进山拜神时,常与来自河南、陕西的香客口头交流。⑥根据2015年8月笔者对伍家沟村LC氏的访谈内容。

二、《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的出版与狐精故事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联名下达了通知,准备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简称“三套集成”)。湖北省政府接到通知后,成立了省级的编纂委员会,即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湖北卷编纂委员会。该委员会要求各县对所辖乡镇进行调查,除了记录所有故事讲述者、民谣歌者的名字及所在地区外,尽可能按原有的形态对故事和民谣进行记录,保证了记录方法的科学性。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LZ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便深入山村,采集各类民间故事与歌谣。他在进入伍家沟村采集民间故事时,发现村民可以讲述的故事量十分庞大,令人吃惊。1000 多位村民,竟然有300多人可以讲述故事。LZ氏将此事上报给编纂委员会,伍家沟村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后,LZ氏历时30余年,持续在伍家沟村采集民间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采集有2000多个民间故事,并编成3册《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以下简称《故事集》)出版。这样,随着湖北省“三套集成”工程的不断开展,LZ氏的故事采集以及《故事集》的出版,伍家沟村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民间故事村。①根据2015年3月笔者对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LZ氏的访谈内容。

笔者选取伍家沟村作为狐精故事研究的田野调查地,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前人的狐精故事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尚属空白;伍家沟地处道教文化腹地,可以探究道教文化对其的影响;伍家沟是全国知名的民间故事村,存在大量的活态民间故事。因此,搜集、分析伍家沟村的狐精故事的形态特征,就可以把握华中地区以及道教文化圈核心地带的狐精故事的情况。

2015年8 月,根据对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LZ氏的访谈,笔者了解到三本《故事集》的采集出版情况。其中,《故事集(一)》采集于1987年春夏,1988年整理录音,1989 年出版;《故事集(二)》采集于1991年春至1992年春,1996年出版;《故事集(三)》采集于1998年春至2000年春,2011年出版。

《故事集》中收录的民间故事有以下两个特点:收录故事全部以伍家沟村在住村民为对象采集;采集者没有进行文学加工,而是忠实记录了讲述者的原文。换言之,《故事集》中的狐精故事并非是志怪、传奇、笔记小说等文字传承类型的资料,而是口头传承类型的资料。

此外,《故事集》中收录的故事,没有采用AT 分类法,而是采用了艾伯华[8]、祁连休[9]的分类法,强调当地民间故事的独特性。其中广义的民间故事共有925则,狭义的民间故事306则。②广义的民间故事包含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言和笑话,狭义的民间故事不含神话与传说。采集者LZ 氏将狭义民间故事分成了原生态故事③“原生态”指未经加工的形态,原汁原味的原生状态。“原生态故事”指在当地产生、传承的,未经加工的故事类型。、幻想故事、神鬼精怪故事、动植物故事、生活故事、风俗·俗语故事、戏曲故事几类。本文研究的狐精故事收录在神鬼精怪故事里。136则神鬼精怪故事中出现的精怪包括树精等植物精怪,也包括蜈蚣精、狐精等动物精怪。其中,狐精故事在各类精怪故事中数量最多,有26则,是最具典型性的精怪故事。

三、伍家沟村狐精故事的概要

接下来,笔者将简单介绍《故事集》中收录的狐精故事以及笔者在伍家沟村采集到的狐精故事的梗概。梗概保留了故事主要的构成要素及主题,包括狐的称呼、登场人物、狐栖息的地方、与狐相遇的地方、狐的变身、人狐婚、驱狐、狐博学、狐作祟、狐恶作剧、狐附体、狐报恩、狐复仇、狐媚、狐义气、搬运财物、狐修行等。

【故事(1)】《犁泡杆④装在耕牛颈脖处的横木。》(《故事集(一)》,第301~303页)

蔡家沟有个皮狐⑤伍家沟村称野生的狐狸为“皮狐”,也叫“皮狐子”“皮大狐”。称狐仙为“大仙”。洞。洞里有只公皮狐精变成小伙,缠住了农家的姑娘。姑娘家人请来马子⑥马子是当地话,是巫师的意思,以女性为多。他们可以与狐精对话,让狐精离开附体的村民。看病却被狐精戏弄。一个使牛匠用犁泡杆打走了狐精。之后,狐精在陕西又缠住了员外的小姐。员外差人来请使牛匠赶走了狐精。

【故事(2)】《皮狐行军》(《故事集(一)》,第304页)

胡大爷向刘员外借米,说是自己的队伍过来时还。之后刘员外门前的竹园发出乱糟糟的声音,夜里女儿被糟蹋了。刘员外将此事告诉胡大爷,胡大爷杀掉了闹事的皮狐,并偿还了粮食。

【故事(3)】《张皮狐精》(《故事集(一)》,第305~310页)

张员外无儿也无女。一天,他梦见白狐吃了自己的儿子。第二天有个张叫花子把自己的儿子送给了张员外。这个孩子长大后被人叫作张大少。一天,张大少去老河口①武当山附近的地名。办事时,一只狐精差人接他住到店里。这只狐精修炼千年,变成人形,在老河口开了铺子。狐精与张大少称兄道弟,让张大少去一个万丈高的石崖下送信。张大少前往石崖,寻得一双草鞋,飞到一座城里,和当地员外的小姐住在一起。员外报案逮住了张大少。张狐精变作县太爷救出了张大少。之后,张狐精遇难,张大少请人搭个高台,让小姐睡在台顶,在暴雨怪风炸雷中,从青龙火龙手里救了张狐精。

【故事(4)】《皮狐精变金钗》(《故事集(一)》,第311~312页)

张家庄有户人家的姑娘张莲。山上的狐精修行千年,变成公子天天来姑娘屋里。姑娘的弟弟发现了狐精,狐精变成金钗插在姑娘头上。老两口请来法官②民间道教系统的宗教人士,可以用法水驱赶精怪,治疗邪症。听当地村民说,前往湖南省学习法术的法官很多。,用法水照出了狐精,拿出令牌,使出法术,在狐洞门口等着,趁它出洞时,一剑将狐精砍杀。

【故事(5)】《饶四爷遭祸败家》(《故事集(一)》,第313~314页)

饶四爷的后楼上,住着一家皮狐精,它们对他很好。饶家不愁吃,不愁穿。一年,饶四爷出嫁女儿,差个脸盆。狐精们来到王员外家去偷金脸盆,见到厅屋的钟馗,没能偷成,便把脸盆扔进了王家的烂水坑里。饶四爷扮成算命先生,来到王家找到金脸盆。王员外作为答谢,将厅屋里的钟馗像送给饶四爷。狐精知道此事,非常生气,将饶四爷家里的粮食、腊肉、衣服被褥、钱财都搬走了。

【故事(6)】《狐仙避难》(《故事集(一)》,第315~317页)

抗战时期,逃难人跑到武当山。一天,一个老爷子在河滩上遇到逃难的狐仙。狐仙请求住在老爷子家里,一年间平平安安。第二年,老爷子的两个姑娘看到楼上有两个小伙子嬉皮笑脸看着她们,于是将此事告知老爷子。老爷子又把此事告诉了老狐仙。半夜的时候,老狐仙处理了闹事的子孙,将两个狐狸头扔到天井上。

【故事(7)】《皮狐姑娘嫁女婿》(《故事集(一)》,第318~320页)

有弟兄俩,哥哥住了一院房子,每天夜里楼上有人走路说笑。哥哥害怕,把房子让给单身的弟弟住。原来房子里住着狐精夫妻和它们的女儿。弟弟早上洗脸时看到有个美貌的姑娘上楼,就上去与姑娘打了一架。晚上,姑娘跟爹哭诉了白天的事。第二天,姑娘爹变成妖精,跟弟弟又打了一天不分胜负。于是跑到山上练兵,晚上亮起一串火球,火球一下散开,一下聚起。大家说是狐仙在炼丹,要成大事。弟弟拿起猎枪对准火堆就是一枪,狐精爹一条腿被打断了。狐精姑娘只好找单身汉弟弟求救,弟弟找来医生和药材,治好了狐精爹。狐精爹便将女儿许配给了弟弟。

【故事(8)】《放牛娃的皮狐媳妇》(《故事集(一)》,第321~322页)

放牛娃经过山上的周仓庙,常常帮忙打扫院子,检查屋漏,逢年过节,还给周仓老爷烧纸烧香。周仓老爷打算让后山狐洞里的小皮狐嫁给放牛娃。于是夜里托梦给放牛娃,让他跟着自己去找小皮狐。放牛娃偷走了小皮狐的花手帕,小皮狐没有办法,只能和放牛娃成了亲。

【故事(9)】《狐精吃鸡》(《故事集(一)》,第323页)

猎手在屋里吃饭,发现门外白尾皮狐衔走了一只老母鸡,于是拿起猎枪追了下去。撵过山凹,发现崖石上坐着个老奶奶,屁股下坐着自己家的老母鸡。猎手知道遇到狐精了,扭身就走。

【故事(10)】《石头精和皮狐精》(《故事集(一)》,第324~326页)

刘海上山捡柴,把干粮放在一块花石头上就进了树林,可中午回来时发现干粮不见了。花石头告诉他是后山的老狐狸变成姑娘路过吃掉的,让他带些酒过来给狐精喝。狐精喝醉以后会吐出一颗小麦子大小的红色疙瘩,是狐精修行千年的元气。刘海依言带了酒过来,狐精喝完果然醉了,并吐出红疙瘩。刘海吃下了红疙瘩,狐精无法变化,只好与他成了亲。狐精知道是花石头害了她,就搬开石头,移走了石头下的宝物,花石头从此无法说话。

【故事(11)】《珍珠眼泪镶皮衣》(《故事集(一)》,第327~329页)

有个单身的庄稼汉,白天做完农活回家发现锅里有弄好的饭菜。于是有天装着出门,偷偷盯着自己屋里,发现原是一只皮狐,脱下皮皮,变成姑娘在屋里做饭。庄稼汉藏起皮皮,抱住姑娘成了亲,生了孩子。有一天,庄稼汉无意泄露了皮狐的秘密。皮狐找出烂掉的皮皮,掉下眼泪,眼泪变成珍珠,补好了狐皮。皮狐姑娘披上狐皮,跑回山里。庄稼汉请道士野外念经,给狐精道歉,让它保佑孩子不生灾。“泄狐愤”,后人讹称“设孤坟”。

【故事(12)】《狐狸精闹书馆》(《故事集(二)》,第223~226页)

李公子在山里见到放牛娃拉着一只皮狐走路,就买下皮狐放生了。此皮狐是附近大山里老狐仙的三女儿,她知道李公子爱慕表妹花元芳,就偷了花元芳的画像给李公子。李公子害了相思病,皮狐三姐就迷住花元芳,披上她的衣服,变成她的模样,来到李公子书馆,与李公子成了亲。

【故事(13)】《狐狸三小姐报恩》(《故事集(二)》,第227~230页)

王老二在山里见到放牛娃牵着一只狐狸走路,就买下了狐狸。这只狐狸是狐仙三姐妹中最小的狐三妹。一阵狂风过后,大姐二姐救走了三妹。之后王老二缺钱,就用娶媳妇的名义跟大姑借钱。大姑说要参加他的婚礼,王老二很是为难。婚礼当日,大姑果然如期而至。王老二正愁,发现房间里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原来是狐三妹化成人形前来报恩。两人成婚后要去大姑家拜谢,可是到了大姑家狐三妹却突然消失了。因为是在大姑家消失的,大姑没有办法,只好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王老二。

【故事(14)】《狐狸精和小生佬》(《故事集(二)》,第231~233页)

小生佬就是黄鼠狼精,是偷盗财神。谁敬它,就把别家财宝粮食偷进来;得罪它,就把财宝粮食偷出去。饶家敬有黄鼠狼精,敬了三年,发了大财。饶家孩子踩饭团,黄鼠狼很生气,觉得这家人发财发够了,要惩罚他们。饶家门前有棵枇杷树,树上住着狐狸精。饶家初一、十五给狐狸精烧纸、烧香。狐狸精知道黄鼠狼要害他们,就托梦给饶家老爷子。饶家按照狐狸精的指点,顺利避过灾祸。

【故事(15)】《仁义药店》(《故事集(二)》,第234~237页)

秀才落榜在西安城外遇到白胡子老汉,姓胡,于是就去胡老汉的仁义药店做了管账。一天秀才回家探望父母,胡老汉让他去黄家崖给自己带封家书。秀才在石崖中的洞府里发现了自己未过门的媳妇。回家以后,发现媳妇昏昏迷迷,如睡着一般,只剩一口气,没有魂了。秀才告诉胡老汉此事,胡老汉问过家里知道原来姑娘是被自己最小的儿子勾了魂来,成了小儿子的妻子。胡老汉很生气,把药店送给了秀才,并斩下小儿子头颅挂在树上示众,烧掉了洞府。秀才带着全家来到狐山洞祭拜胡老汉。

【故事(16)】《关公打狐精》(《故事集(二)》,第238~239页)

武当山后有座关帝庙,敬着关公神像。隔壁是学堂,有个教书的陈先生。学堂对面是乱石窖,里面住着狐狸精。狐精偷吃老百姓的鸡子,把鸡毛撒在学堂门口,栽赃给陈先生。老百姓赶走了陈先生。陈先生去关帝庙喊冤。关帝显灵,劈死了狐精。人们明白了事情,向陈先生道歉。

【故事(17)】《狐仙小姐报恩》(《故事集(二)》,第240~246页)

均州城有个刘知县,下乡办事时遇到一只受伤的狐精被猎人追,就收养了狐精,帮它治好了伤。狐精说要报答刘知县。一天,刘知县的儿子在山里遇到了美貌女子,并在她家住下。美貌女子是鬼,狐精住在鬼的隔壁,看到恩人公子有难,就救走了刘公子,并与刘公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刘义。之后,刘公子带着刚出生的刘义回到城里家中。十七年后,刘义中了状元。而狐精投胎做了人,长到十八岁,母子相认,从此一家团聚。

【故事(18)】《皮老仙吃烟》(《故事集(二)》,第247~248页)

猎人打伤了一只皮狐,追到山坡上的一个茅棚,里面坐着白发苍苍的老爷子。老爷子就是小皮狐的家长。老皮狐看到猎人抽烟,也要抽一口。猎人把猎枪当烟袋,装上子弹递进老皮狐嘴里,点上枪火,发射子弹。老皮狐咳嗽一声,吐出子弹,笑着说这烟好呛。猎人吓得跑了。

【故事(19)】《邓天开降妖三吃亏》(《故事集(二)》,第249~252页)

隔壁山有个邓有民,他爷爷邓天开是法术高强的法官。捉妖拿邪,给人们看了许多外症。驱蛇搭凉棚,捉鬼抬轿子。一天有个姓黑的庄稼人请他看病,原来他妻子病了,胡言乱语,怪喊怪叫,怕是外症。邓天开赶到黑家时,狐精已经用法术驾走了黑家女人,并变成女人模样骗邓天开去了山里,抢走他的令牌,将他绑了放在蒸笼里。邓天开拿出藏在头发里的小令牌,念咒施法,好不容易才脱了身。

【故事(20)】《狗子和鸡子》(《故事集(二)》,第484~485页)

狗保护公鸡,狐狸等狗外出时骗公鸡吃了它。

【故事(21)】《狐狸害狼》(《故事集(二)》,第486~487页)

狐狸骗狼用尾巴垂到水里钓鱼。狼放下尾巴后水结成冰,尾巴拔不出来了。村民看到狼被困住就过来抓。狼使劲从冰里拔出尾巴逃跑,结果尾巴断了。

【故事(22)】《新媳妇穿红衣裳的来历》(《故事集(三)》,第145~146页)

色鬼县官抢新娘子与他过夜。狐仙变作红衣姑娘惩罚了县官。它时而变成青石条,时而变成县官女儿,时而变成蜂子,把县官着实戏弄了一番。县官求饶,再也不敢抢亲。为了纪念狐仙的恩情,当地的新娘子出嫁时都会穿红衣服。

【故事(23)】《结婚成亲为啥大放鞭炮》(《故事集(三)》,第147~149页)

员外有个相貌堂堂的儿子,娶亲时来了两个迎亲队伍。两个新娘一模一样,大家无法判断,就请县太爷评断。县太爷竖个木杆,顶上挂着绣球,让新娘去拿。真新娘拿不到,抱头大哭。假新娘爬上去拿,却被绣球中的爆竹炸出原形。狐精怕爆竹的习俗就传开了。

【故事(24)】《狐仙送年礼》(《故事集(三)》,第150~151页)

蔡家沟隔山有个岗家岩,岩上的石洞里住着皮狐一家。一天,两只小皮狐出去玩遇到猎人,就躲进草棚,变作花猫。草棚里住着时二奶奶,她救了小皮狐。老皮狐感恩,就偷来线穗给奶奶,发了财。过年了,就把腊肉装在鸡蛋壳里运给奶奶。

【故事(25)】《鸡蛋壳装粮》(《故事集(三)》,第152~153页)

伍家沟不远处有户时家,住窝棚。后来,突然一下发财了。原来是皮狐精用鸡蛋壳帮他们运粮食致富的。一个鸡蛋壳运了六斗米。伙计打了皮狐精一鞭子,皮狐跑了,时家又穷了。

【故事(26)《包勉被害》(《故事集(三)》,第154~156页)

宋朝时,包老爷在麦糠县管事。这里有座狐山,山里石洞有狐精,变男变女,祸害百姓。包老爷用计烧了狐精洞,回到开封府。过了几年,他侄儿包勉来郧阳当官。老狐精前来寻仇,用反间计让包公杀了包勉。

【故事(27)】《皮狐复仇》(2015年3 月,笔者采集)

村里有个叫张富银的人。1982年春天,他带领村民用炸弹炸村里的河道。通过皮狐洞时,炸弹忽然爆炸,从洞前滚落许多大石头,把他砸死了。河道的工程是1981年开始的。那年旧历12月,张富银每天晚上都会在自己屋前屋后看到忽明忽暗的亮光,好像手电筒光一样到处照射。可是出门一看,什么都没有。村民说那光是皮狐的恶作剧。河道工程开始前,在皮狐洞附近经常可以看见皮狐出入,张富银死之后就再也见不到了。

【故事(28)】《大仙运钱》(2015年3 月,笔者采集)

邻村有户人家在家里祭大仙。他们家之前就一直在祭祀,所以这10年一下子发了财。大家说,都是大仙运钱过来的。

【故事(29)】《大仙与西仙》(2015年8 月,笔者采集)

大仙(皮狐)和西仙(黄鼠狼)吃鸡子喝血。吃鸡蛋时,会从上面啄个小洞喝蛋白。它们还会用蛋壳运东西。在家里祭祀大仙和西仙,每到新年,它们都会从别人家偷肉饺子回来。

【故事(30)】《大仙》(2015年8月,笔者采集)

20世纪90 年代的时候,村里有个人得了邪症,去医院找医生看了也治不好。后来病情加重,连吃饭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他家人没办法,找了马子来看。马子说是他们家里有大仙,因为没有好好祭祀大仙,所以大仙作祟让他害的病。于是,他家人按照马子的说法,在家里二楼设了小香坛,并摆上木牌贴上红纸,在上面写上大仙的名号好祭祀。之后,邪症果然就好起来了。

【故事(31)】《祭祀大仙》(2015年3 月,笔者采集)

家里二楼祭着大仙。就在二楼的角落里,弄了一个香坛,上面有大仙的木牌,还盖上了红布。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都会在大仙的木牌前上香烧纸。逢年过节都会在大仙木牌前供奉一块红烧肉、一碗米饭。文化大革命前,一楼的厅堂墙上还挂过大仙娘娘的神画。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府来人收走了神画。之后,母亲就开始生病。请了许多人来看,都治不好。没办法只好找了一位法官来看,说是大仙在作祟。叔公让我们在家里祭大仙。所以,我们才做了木牌,之后一直都在祭祀大仙。大仙就是皮狐子。还有西仙,不过我们家没有祭它。西仙是黄鼠狼。

【故事(32)】《狗与皮狐》(2015年9 月,笔者采集)

村里每家每户都养狗。皮狐怕狗,不过成了精的皮狐不怕狗。狗可以看见狐精。夜里两三点狗叫的话,那一定是有皮狐精进家了。

笔者按照序号、题目、讲述者、采集时间、狐的称呼、登场人物、狐栖息的地方、与狐相遇的地方、狐变身、狐恶作剧、驱狐、人狐婚、搬运财物、狐祭祀、狐附体、狐义气、狐报恩、狐预言、狐复仇、狐作祟、狐修行、狐博学、狐媚的顺序,对32则故事进行整理,见表1。

四、讨论

(一)口承狐精故事的特征与类型

下面,笔者将对表1中归纳的狐精故事各要素进行分析,揭示伍家沟村口承狐精故事的特征,并将其与古代书面狐精故事进行比较,确定伍家沟村狐精故事的类型。

1.狐的称呼

故事(1)~(32)中出现了4种狐的称呼,分别是皮狐、皮狐精、狐仙、大仙。对于伍家沟村的村民来说,皮狐是野生的狐狸,没有灵性。皮狐经过多年的山中修行,就可以变为皮狐精/狐仙。野生的皮狐进入山林中修行成百上千年后,就能成为可以千变万化、具有灵性的皮狐精/狐仙。“精”是精怪、妖怪的意思,而“仙”是神仙、仙人的意思。皮狐精是一种负面形象的精怪,经常做坏事;而狐仙是一种正面形象的神仙,会做一些好事。我们从这些称呼里,可以看出皮狐精/狐仙存在着两仪性。伍家沟村有村民在家中祭祀狐仙,他们不愿将成仙的皮狐称为“狐仙”,而将其尊称为“大仙”①根据2015年8月笔者对伍家沟村LCS氏、WXM 氏的访谈内容。。

故事(1)~(26)中没有出现“大仙”的称呼。这说明讲述者有可能不信仰、祭祀狐仙。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伍家沟村祭祀狐仙的人家并不多。随着伍家沟村逐步现代化,村民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利用电视机、收音机学习科学知识,因此祭祀狐仙的民俗知识也逐步地没落消失了。

皮狐、皮狐精、狐仙、大仙的称呼,是伍家沟人基于对狐狸及其生活习性的认知而产生的想象。在村民的想象世界中,来往于山野与村落的皮狐,会前往山中修行,变为皮狐精/狐仙,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不幸/幸福的影响。而受狐仙庇佑、信奉狐仙的村民则将其尊奉为“大仙”。

2.登场人物

李寿菊在研究中指出,在魏晋志怪小说、唐传奇与宋明以降的志怪、笔记小说中出现的狐精故事里,其登场人物分别为方士②中国古代修习了神仙法术的人,也称为道士。、皇族官吏以及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书生)。[1]

故事(1)~(32)中的登场人物,普通百姓24例,民间宗教人士5例,官吏4例。普通百姓中有员外、公子等富裕阶层,有农民、猎人等普通阶层,也有放牛娃、赶牛人等贫苦阶层。民间宗教人士中有民间巫师马子,以及民间道教的法官。上述两类人群都以村落为主要活动中心。而官吏主要指县令,以县城、城镇为活动中心。书面与口承狐精故事中的登场人物有所不同。宋明清的志怪、笔记小说里主要是在城镇中生活的普通百姓(特别是书生),而当代伍家沟村的口头传承中基本上是在村落生活的村民。换言之,书面狐精故事多发生在城镇,而口承狐精故事多发生在乡村。笔者认为,这与狐精故事的创作者、讲述者的生活区域有关。宋明清书面狐精故事的创作者多在城市生活,而伍家沟口承狐精故事的讲述者都在山村生活,因此他们构建的狐精/狐仙的生活世界也就有所差异。

?

3.狐栖息的地方和人与狐相遇的地方

狐栖息的地方中,狐狸洞10例,村民家7例,山中2例,门前竹园1例,门前树1例。人与狐相遇的地方中,山中7例,村里18例(其中村民家15例),城镇2例,官府2例,河滩2例,庙宇2例。山、狐狸洞、村民家、门前竹园以及树木,都是伍家沟村随处可见的风景。在笔者的调查中,伍家沟村附近的山里有3处狐狸洞。以前,在山里砍柴的村民经常在山间小道或者荒野上看见狐狸。狐狸原本是在山中栖息的动物,以小家族为单位生活,捕食鸟类、野兔等小型动物或者昆虫。缺少食物时会变成杂食性动物,进入人类的生活圈寻觅鸡与鸡蛋食用。有时甚至会进入村庄,出现在村民的家中。①根据笔者2015年3月在伍家沟村对LTY 氏、LZM 氏、LCS氏的访谈内容。在村民的想象中,往来于山林与村庄的狐狸,正是连接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桥梁。而狐狸,便化身为从自然来到人类社会的使者。

在伍家沟村,人死后一般会埋葬在村庄附近的半山之中。狐狸洞也在半山中,很多正好位于墓穴的隔壁。狐狸喜欢栖息于洞穴之中,有时会将人类墓穴据为己有。伍家沟人经常发现狐狸会从墓穴出入,因此,才会有故事(17)中狐仙住在女鬼隔壁的情节,这些情节都是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体验。

4.狐变身与人狐婚

故事(1)~(32)中,关于狐变身的故事有20例,人狐婚的故事有7例。人狐婚是异类婚恋故事的一个类型,大多与狐变身的情节要素有关。狐狸是一种动物,对于人类而言是异类,原本是无法与人类结婚的。不过狐狸经过长期的修行,可以变成狐精/狐仙。而狐精/狐仙拥有变身的能力,可以变化成人类的模样与人类结婚。

20例狐变身故事中,变成年轻女性的故事有9例,老婆婆2例,年轻男子4例,老爷爷3例,妖怪1例,金簪1例,石头1例,蜜蜂1例,花猫1例。对于伍家沟人而言,狐仙不仅可以幻化人形,而且可以变化成其他各种动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

狐变身与人狐婚紧密相关。变成年轻女性的9例故事中,与人类男性结合的事例共有7例。而伍家沟村的人狐故事全都是“狐新娘”的类型,“狐女婿”的类型一例也没有。接下来,我们看一下7例狐新娘故事的结构。

故事(7):竞争(狐与人比力气)→援助(帮助狐)→结婚→幸福

故事(8):窃取(盗取狐宝物)→结婚

故事(10):窃取→结婚→幸福

故事(11):来访(变成人形到访)→窃取→结婚→同居(有需要遵守的规则)→劳动(致富)→败局(狐狸原形暴露)→离别

故事(12):援助→来访→结婚→幸福

故事(13):援助→来访→结婚

故事(17):援助→报恩(狐帮助人)→结婚→幸福

7则故事的结果,除了故事(11)以外,狐新娘基本上都与人类男子幸福地生活着。在伍家沟村,女孩长大以后,都要嫁到远方,而该村的男子则会娶邻村的姑娘为妻。不过,目前伍家沟村单身的男性特别多,有不少一辈子都没法娶妻。对于村庄的男性而言,妻子是十分重要的幸福之源。狐新娘的故事是在表达村民希望通过婚姻得到幸福的愿望。

5.驱狐与民间宗教人士

驱狐的故事有13例。其中,因狐狸附体而驱狐的故事5例,因为狐恶作剧而驱狐的故事3例。另外,驱狐的人物形象包括:法官4例、马子2例、村民3例、神2例、官吏2例、狗2例。

在伍家沟村,村民将去医院也医治不好的原因不明的怪病称为“邪症”或者“外症”。村民得了邪症以后,有找法官、马子等民间宗教人士看病的习惯。②根据2015年3月笔者对伍家沟村LCS氏的访谈内容。民间宗教人士将邪症的原因解释为狐精或鬼作祟。法官是民间道教系统的宗教人士,他们会降伏狐精的法术。据村民的说法,大部分法官是去湖南学的法术。马子是巫师的一种,女性较多。马子虽然不会降伏狐精,但可以与狐精对话,将附身的狐精请走。在笔者的调查中,邪症治疗的事件不仅发生在伍家沟村,周边的绝大多数村庄都在请民间宗教人士看邪症。

伍家沟村的狐精故事也将怪病的原因归咎于狐精或鬼作祟。笔者认为,这些故事可能来源于上述的民间宗教人士,并由村民口口相传,变成驱狐的故事。正是由于这些口头传承,故事逐渐变成了村民生活知识与记忆的一部分。只要再有人生怪病,村民会很自然地按照驱狐故事中的情节请民间宗教人士来看病。

6.搬运财物

搬运财物的故事有6例。基本情节是大仙(狐)与西仙(黄鼠狼)会住到村民家中,并为这家人搬来粮食和财物,但如果这家人待它们不好,它们就会把这家的财物搬去别人家。20 世纪50 年代以前,伍家沟村许多村民会在自家二楼的角落祭祀大仙与西仙,祈求它们带给自己财富。不过,文化大革命以后,大仙的祭祀基本消失。改革开放以后,武当山周边的山村,有不少村民前往广东或江苏打工、经商。其中,有些村民家会因为遇到好的机遇迅速富裕起来。可是村里其他贫困家庭并不会为这些突然致富的家庭感到高兴,相反,他们会觉得妒忌,甚至憎恶。因此,才会有故事(28)中讲述到的,富裕的人家不是因为辛勤劳动,而是因为祭祀了大仙才会致富。

通过搬运财物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伍家沟村的狐精故事也在说明,改革开放以后,受商品经济影响的村庄,其内部成员之间的财富差异发生巨大变化的事实。狐精故事实际上反映了村民日常生活的变化,也反映了他们对这些变化的看法。

7.狐精故事的类型

任志强按朝代整理了中国古代书面狐精故事,将其分为狐博学、狐作祟、狐报恩、狐复仇、狐媚、人狐婚、狐义气7大类型。[2]王丹则从精怪与人的关系视角出发,将《故事集(一)》《故事集(二)》中抽取的神鬼精怪故事分为婚姻型与斗争型两类。[3]笔者援用了任志强的分类方法,尝试对伍家沟村的口承狐精故事进行分类。其中,狐博学1例、狐作祟2例、狐报恩5例、狐复仇3例、狐媚3例、人狐婚7例、狐义气5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伍家沟村的口承狐精故事部分继承了古代书面狐精故事的典型类型。其原因在于,伍家沟村距离均州城和武当山都很近,以前的村民会前往均州城的埠头和茶馆,或者武当山的神道,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进行口头交流。笔者认为,伍家沟的村民很有可能在这些场合听到各类人群讲述狐精故事,然后将这些故事带回伍家沟村传承至今。

不过,当代伍家沟村口头传承狐精故事与古代书面狐精故事相比,各种类型的故事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很多故事的情节、主题缺失,或者发生变形。比如,人狐婚类型的故事,古代书面故事的典型结构是“来访→窃取→结婚→同居→劳动→败局→离别”,而伍家沟的口承故事中大部分只保留了其中几个情节或要素,如故事(8)(10)(12)(13)(17)。因此,笔者认为,伍家沟村的狐精故事并没有传承古代狐精故事的完整结构,而是由村民转述、改造以后形成了新的结构,并传承至今。此外,笔者发现伍家沟村除了古代狐精故事中的7种类型以外,还出现了狐附体、驱狐、狐与财物搬运等几个新的故事类型。狐附体与驱狐跟村民的邪症治疗有关,而狐与财物搬运则与商品经济背景下村民的贫富变化有关。这些新的故事类型,都与村民的日常生活体验有关,是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体验中逐步形成的。而狐博学、狐作祟、狐报恩、狐复仇、狐媚、狐义气6个类型虽然跟目前村民的生活体验关系不大,不过人狐婚的类型仍然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当地人的生活体验是口承狐精故事的传承土壤,而古代经典的书面狐精故事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不断被改写,并逐步变成对于当地人有意义的口承狐精故事。口承狐精故事是当地人的一种记忆,也是他们本地知识的来源之一。

(二)口承狐精故事与狐仙信仰

前面我们讨论了古代书面狐精故事与当代口承狐精故事之间的关系,也明确了口承狐精故事对于当地人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伍家沟村口承狐精故事的来源、狐精故事与村落生活的关系以及狐精故事与狐仙信仰的关系。

1.狐精故事的来源

笔者认为伍家沟村的口承狐精故事可能有3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古代书面狐精故事。当地的地方志清同治《房县志》卷12中记录了3则狐精故事,分别是“狐仙的向学与恶作剧”“狐仙的作祟、祭祀与附体”“狐仙的变身与娶妻”。这3则故事里出现的狐恶作剧、狐作祟、狐变身、人狐婚、狐博学等情节、要素也同样出现在了伍家沟村的狐精故事里。笔者认为,古代书面狐精故事通过文人的社交、说书、书坊的出版产生流动,通过官员、文人、商人与移民的传播逐渐渗透到民间以及乡村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伍家沟人讲述的狐精故事有可能来源于这些古代的狐精故事。

第二个来源是村民与外部的交流。以前的伍家沟村民时常出入古均州城的埠头和茶馆,或者武当山的庙宇。埠头汇集了南来北往的船工和商贾,茶馆坐满了东西南北的客人,在这里不仅可以交朋结友、洽谈生意、调解是非,还可以听书看戏,好不热闹。武当山的神道上,来自河南、陕西等地的香客络绎不绝。村民在这些地方与各类人等进行口头交流,很可能听到一些狐精故事,并将其带回伍家沟。此外,伍家沟村还常有一些移民、客商、游医来访,他们会带来一些有趣的狐精故事讲述给村民。因此,与外部的交流也是伍家沟狐精故事的来源之一。

第三个来源是村民的生活体验、想象与实践。人狐婚类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村民对于娶妻的美好想象。驱狐类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宗教人士的介入以及村民治疗邪症的生活体验。搬运财物类型的故事中,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后,商品经济影响下村民的贫富变化。总之,伍家沟的口承狐精故事是基于伍家沟村民的生活体验、想象与实践产生的,并在古代书面狐精故事的基础上做了部分加工而形成。

2.狐精故事与村落生活的关系

据伍家沟村的老人回忆,村子周围的山林中曾经有许多野生狐狸栖息。这些狐狸来往于山林与村庄之间,有时会在山路、荒野与过路的村民相遇,有时会潜入村庄,直接进入村民家中。村民们相信,这些野生狐狸经过长年累月的山中修行,可以化为超自然存在的狐精,从而拥有变身的灵力。狐精有时会变成美丽女子与村里的男子一起生活;有时会做些恶作剧,附在村民身上,让他们得邪症;有时会住到村民家中,接受村民的祭祀,并从其他人家搬运财物给祭祀它的村民;有时遇到村民的不敬行为,就会将那家的财物搬走,并让那家人得邪症。村民们认为,邪症就是狐仙附体或作祟造成的,因此每当罹患邪症,都会请求民间宗教人士前来驱狐。

野生狐狸出入村庄,村民罹患邪症,属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体验;狐变身、狐附体作祟导致邪症、狐精搬运财物,则属于村民的想象;而祭祀狐仙、请人驱狐则属于村民想象后的实践。因此,我们可以说,伍家沟的口承狐精故事就是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体验、想象与实践中创作形成的。人狐婚型故事,讲述了男性村民希望迎娶妻子,祈求美好婚姻的愿望。驱狐型故事,讲述了村民罹患邪症,请求民间宗教人士治疗的生活体验与实践。搬运财物型故事,讲述了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渗透进农村致使村民间贫富差距拉大的生活体验。

狐的习性、婚姻问题、邪症治疗与贫富分化都是村民的生活体验,狐的修行与变身、狐新娘(人狐婚)、狐的恶作剧与作祟、狐搬运财物都是村民的想象,而狐仙的祭祀与狐仙的忌名(禁忌)算是村民的实践。此外,邪症作为未知的危险,被民间宗教人士解释为狐精附体所致,并通过驱狐仪式进行治疗。此时,狐精故事作为治疗邪症的地方知识,通过口述指导着村民的生活①程亮:「狐仙信仰と邪症治療——湖北省丹江口市山村社会の事例を中心に」,『非文字資料研究』14号,非文字資料研究センター。。

另外,狐精故事也是村民娱乐和教育的手段。以前,村里没有收音机和电视机,孩子们从老人家或者父母那里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娱乐手段。老一辈人会在讲述的故事中编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以此教育下一代人。如此这般,狐精故事得以代代口承相传。

3.狐精故事与狐仙信仰的关系

伍家沟村的狐精故事中,包含狐仙/狐精的修行、变身、赐福、降灾,祭祀狐仙的习俗,巫觋的介入,生活的伦理等各种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狐仙信仰的组成部分。狐精故事的讲述、传播过程,实际上也是狐仙信仰的传播过程。

首先,关于狐仙/狐精修行、变身、赐福、降灾的叙述,宣扬了狐仙/狐精神异的灵力,起到了将其超自然化的作用,并且为狐仙信仰营造了一种神秘的地方文化语境。伍家沟人认为,狐狸可以像神仙一样在山中修行,这显然受到了道教神仙思想的影响。狐狸修仙后,成为狐仙/狐精,拥有变身的灵力,并化为人形与人类交往。如果在交往中给村民带来婚姻、财富、幸福,就被尊崇为狐仙;如果带来邪症、死亡、贫穷、不幸,就被认为是狐精。狐仙/狐精其实是狐狸修仙得道之后的一体两面,既有赐福的积极面,也有降灾的消极面。这种两仪性体现了村民的自然观,也是他们信奉狐仙的原因所在。

其次,祭祀狐仙是狐仙信仰中最核心的部分。伍家沟人认为,自然界以及村落中发生的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件与狐仙的活动有关。他们相信祭祀狐仙就可以获得利益,怠慢狐仙就会受到惩罚。故事(30)(31)中还详细记录了祭祀狐仙的方法,比如“在家中二楼搭起小香坛,摆上木牌贴上红纸写上狐仙的名号”“每逢旧历初一、十五,都会上香烧纸”,等等。这种祭祀仪式体现了村民对于狐仙的信仰,而具体的祭祀方法也通过狐精故事得以传承。

再次,巫觋的介入成为促进狐仙信仰传播的重要力量。伍家沟的狐精故事中出现了法官、马子等各类民间宗教人士。这些民间宗教人士作为狐仙信仰的传播者,是狐仙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利用各种狐精故事向村民解释着狐仙的行为,有时会将狐仙当作邪恶之灵驱赶,有时却把狐仙当作守护神祭祀。

最后,狐精故事中蕴含的生活伦理,是狐仙信仰得以传播的基础。伍家沟村的狐精故事,基本上都在叙述行善的生活伦理。行善,就是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比如,帮助狐仙,就可以得到一位美丽的妻子;损害狐仙,就会被狐仙附体得病。这种简单的行善伦理,通过狐精故事的口头传播在村民中广为流传,影响着村民的生活与行为。同时,也促使更多的村民加入狐仙信仰的队伍。

王加华在山东进行了狐仙信仰的田野调查。他认为狐仙信仰存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灵异传说,为狐仙信仰提供了一种语境氛围,或者说文化空间,称之为文化层面;第二个层面为物质层面,即有关狐仙信仰的庙宇、冢墓、洞穴等;第三个层面则为仪式行为,这也是狐仙信仰中最为外显之处。[5]笔者基本同意王加华的观点,不过湖北省伍家沟村的个案表明:狐仙信仰并不是仅有口头传说、庙宇以及仪式三个层面,在口头传说发生之前还应该存在有关狐仙的想象观念层面。庙宇、冢墓不只是物质层面,庙中供奉狐仙的木牌以及墓碑上书写的“大仙之位”应该属于文字层面。接下来,笔者尝试按照柳田国男民俗学的分类方法,将狐仙信仰分成三个部分、五个层面。三个部分分别是心意部分、可听部分以及可视部分。

心意部分指村民有关狐仙的想象层面,是狐仙信仰的核心部分。在这一层面,村民基于日常生活的体验产生对狐仙的各种想象,包括修行、变身以及赐福、降灾,这是狐仙信仰产生的基础。

可听部分指狐仙信仰的口头传承层面,即狐精故事,是狐仙信仰的无形载体。村民在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改编了许多狐精故事,包括狐精致病、运财以及行善积德等情节。这些口头传承中包含了村民的生活经验、回忆以及地方知识,也构成了狐仙信仰传播的文化语境。

可视部分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狐仙信仰的文字化层面,二是物质化层面,三是仪式化层面,是狐仙信仰的有形载体。文字化是汉族特有的现象,通过在供奉狐仙的木牌以及墓碑上书写汉字,比如“大仙之位”,来表示对狐仙的信奉。物质化指通过修建庙宇、冢墓,设立木牌神位,吊挂红布等可视的物质来表达对狐仙的信奉。仪式化指通过上香、烧纸、磕头等一系列行为来表达对狐仙的信奉。以上三个层面都是肉眼可见的信仰现象,也是增加狐仙信仰的权威性与可信性,促进狐仙信仰传播的有效方式。

五、结语

笔者通过湖北省伍家沟村的田野调查个案,对口承狐精故事的来源、口承狐精故事与书面狐精故事之间的关系、口承狐精故事对于当地人的意义,以及口承狐精故事与狐仙信仰的关系4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笔者认为,伍家沟村的口承狐精故事可能有3个来源:一是古代的书面狐精故事,二是村民与外部人士的交流,三是村民的生活体验、想象与实践。古代书面狐精故事通过文人的社交、说书、书坊的出版产生流动,并通过官员、文人、商人与移民的传播逐渐渗透到乡村,从而影响村民对口承狐精故事的创作。村民时常出入县城的埠头和茶馆,或者武当山的众多庙宇,他们在这里遇到船工、商贾、香客等各类人群,获得大量口头交流的机会。这些机会也影响到他们对口承狐精故事的创作。不过,口承狐精故事最根本的来源,应该是村民的生活体验、想象与实践。这是口承狐精故事不断创新的源泉,也是其区别于书面狐精故事的原因。

伍家沟村的口承狐精故事部分继承了古代书面狐精故事的几个典型类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故事类型,比如狐附体、驱狐、狐搬运财物,等等。笔者认为,这些新的口承狐精故事来源于村民的生活体验、想象与实践。当地人的生活体验是口承狐精故事的传承土壤,而古代经典的书面狐精故事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不断被改写,并逐步变成对于当地人有意义的口承狐精故事。口承狐精故事是当地人的一种记忆,也是他们本地知识的来源之一。

伍家沟村的口承狐精故事对于当地人有着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反映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体验、生活的变化以及他们对这些变化的看法;表达了当地人的某些愿望或需求;故事经过长年累月的传承,逐渐变为村民生活知识与记忆的一部分,反过来指导着村民的生活;是村民用来娱乐和教育的手段。

伍家沟村的口承狐精故事,包含狐仙/狐精的修行、变身、赐福、降灾,祭祀狐仙的习俗,巫觋的介入,生活的伦理等各种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狐仙信仰的组成部分。狐精故事的讲述、传播过程实际上也是狐仙信仰的传播过程。笔者按照柳田国男民俗学的分类方法,将狐仙信仰分成心意、可听、可视三个部分。口承狐精故事属于狐仙信仰的可听部分,是狐仙信仰的无形载体。村民在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改编了许多狐精故事,包括狐精致病、运财以及行善积德等情节。这些口承狐精故事蕴含着村民的生活经验、回忆以及地方知识,也构成了狐仙信仰传播的文化语境。

猜你喜欢

故事集狐仙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洪阳洞寻友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彼得兔故事集 第九篇 小松鼠纳特金的故事
彼得兔故事集 第一篇 两只调皮的小老鼠
彼得兔故事集 第一篇 小兔子本杰明的故事
世有白狐仙,一笑百媚生
王培堃连环画《肖甘牛民间故事集》选页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