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综合征系列产前筛查对优生优育必要性的临床研究
2019-10-31郭庆雪
郭庆雪
(平原县妇幼保健院,山东 德州 253100)
唐氏综合征(又名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现阶段与唐氏综合征有关的治疗手段并没有得到明确,医务人员多利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侵入性操作手段进行诊断[1]。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手段有所优化。本次研究旨在对唐氏综合征系列产前筛查对优生优育必要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产前检查的孕产妇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产前检查(对照组)及常规筛查与唐氏综合征筛查相结合的筛查方式(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4±4.5)岁,孕周14~20周,平均(16.3±3.6)周;对照组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28.5±4.6)岁。孕周14~19周,孕周(16.3±3.5)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常规产前检查为主的检查手段。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唐氏综合征系列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涉及到了胎儿B超检查、血清标志物筛查及无创产前DNA检测等内容。筛查工作实施期间,医护人员抽取孕妇静脉血3 mL,放置于一次性采血管内,后将盛有静脉血的采血管放入37℃的水浴箱中,放置20~30 min以后进行离心处理,离心设备的离心速率为4000转/min,离心时间为15 min。相关人员在离心处理完成以后,吸取血清,将血清标板放置在4℃冰箱之中,3日内进行Free-βhCG检测,根据孕妇的年龄、孕周和体重等指标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发生率,并对高风险孕妇、低风险孕妇提供不同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实验组、对照组的唐氏综合征检出率与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唐氏综合征检出率
实验组的唐氏综合征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唐氏综合征检出率(n,%)
2.2 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
实验组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n,%)
3 讨论
唐氏综合征筛查实施以后,此种方式可以在缩小羊水抽取范围的基础上,提升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既有研究结果在肯定唐氏综合征筛查的临床价值的同时,认为医院需要根据多重指标开展唐氏综合征筛查,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唐氏综合征系列产前筛查有助于降低唐氏综合征新生儿的出生率,是优生优育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