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篮球快攻战术发展的新变化:解析、启示及思考

2019-10-31李明达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快攻男篮发动

李明达

中国篮球正处于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了解世界篮球技战术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我国篮球理念和方法尤为紧迫和重要。快攻战术是篮球竞赛中拉开比分和追赶比分的关键手段,历来被教练员所重视。以速度争取主动,掌控比赛时间和节奏,进而赢得比赛胜利,已成为衡量世界一流球队的重要指标。对快攻战术的研究,就内容和时间两个维度考量,国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实践应用层面,如“一次快攻”或“二次快攻”技战术组织配合以及特殊快攻战术的训练等[1-5];国内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某届赛事应用情况分析两个层面,如篮球快攻的概念、类型、运用原则及应用效果等,但近年来已逐渐向实践应用层面转向[6-10]。

综合来看,国内对快攻战术实践应用的系统性量化分析不足,对比赛快攻数据的挖掘也不够深入,从而导致研究成果对实践层面指导性乏力。此外,尽管近10年来国际篮球大赛中快攻战术的发展变化比较明显,但这些变化未引起篮球实践领域的足够重视。上述因素共同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空间和意义。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视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其中,通过视频分析法,深入分析了2014年西班牙世界杯男篮8场比赛及2016年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小组赛5场比赛以及半决赛、决赛4场比赛,共17场比赛。见表1。

2 快攻战术演进轨迹与内涵新释

2.1 快攻战术演进轨迹

快攻是最早出现的进攻战术,且伴随篮球规则与技战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演进。1891年12月底篮球运动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诞生之初,并没有真正的战术运用;1892年,詹姆斯·奈·斯密斯在推介篮球运动期间,曾在制定篮球比赛战术时说“要在混乱中快速取胜”,第一次强调了“以快制胜”的理念;1893~1895年期间,一种叫“偷袭快速攻击”,即后场长传快攻的战术在比赛中开始流行;1894年篮球比赛中执行了中圈跳球规定,随之在1896年逐渐出现了中圈的跳球配合,继而出现了跳球快攻战术;1937~1940年期间,因规则改变,逐渐出现了抢发端线球快攻战术;随后,比赛中通过争夺后场篮板球发动快攻得到普遍重视,篮板球快攻成为比赛中快攻战术的主要方式。伴随篮球比赛逐渐职业化,直接接触的身体对抗频繁出现,防守的攻击性和破坏性不断增强,通过抢断球获得球权越来越多,而依靠抢断球发起的快攻机会也越来越多。由此,抢断球快攻逐渐成为比赛中又一重要的快攻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篮球运动在技战术不断发展、规则不断修订以及运动员身体条件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下,更为注重比赛的攻防转换速度,在高强度和高速度的比赛抗衡中,更强调以速度争取主动,重视增加快速进攻次数,增加快攻成功率。快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篮球强队进攻的首选战术,也是采用最多的战术之一。

表1 比赛视频一览Table 1 List of match videos

2.2 快攻战术内涵新释

美国著名篮球教练员摩根·伍腾等曾指出“在比赛的任何时候,快攻打法总是我们的首要选择”[11]。NBA教练乔治·卡尔也曾指出,当球队获得球权后,第一时间要尽快组织发动快攻战术。因在攻守转换时,防守一方处于失球瞬间的无组织零散状态,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防守布局。所以,在此时发动快速攻击,可以攻其不备,打对方以措手不及,从而创造更多的得分机会或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快攻战术也因此被认为是最锋利的攻击武器和最重要的反击手段。

对快攻内涵的认识,因视角不同,表述也不尽相同。“快攻”一词,转译于“fast break”。近几年,有学者将“二次快攻”也纳入了快攻体系,但本研究探讨的快攻不含“二次快攻”。一般而言,快攻多指在人数、位置方面占据优势的快攻。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升、篮球比赛规则的改变以及篮球技战术的演进,快攻战术的内涵得到了不断丰富,出现了人数或位置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甚至是劣势下的快攻形式。实际上,在近年来奥运会、篮球世界杯、NBA等篮球比赛中已经出现很多的快攻是在进攻方人数或位置并不占优的形势下进行的。面对上述快攻的新变化和新表现,传统快攻的概念已很难涵盖和判断这些进攻配合是否属于快攻。传统快攻在“防守转为进攻”“最快速度最短时间”“人数及位置占优势”“防守布阵未稳”及“果断合理的攻击”等方面具有共识,但新变化在凸显运动员个人进攻能力、发起位置、快攻来源等重要性的同时,强调了进攻情境的特殊性和针对性。

综上,当前对快攻战术的内涵应形成新的认识:比赛中,防守队员通过任何方式抢获到球后形成攻守转换的瞬间,以最快速度组织发动快速而简捷的进攻,利用对手布防未稳之际在前场果断完成投篮、强打或被犯规等有利结果的一种进攻战术。新的内涵强调三点:即快攻的形成前提;快攻的启动推进及快攻的结束形态。其中,快攻的形成前提强调通过任何形式的防守“抢获”球权;快攻的启动推进强调由守转攻的反应速度和运动员执行进攻的速度;快攻的结束强调进攻的“有利”结果,这种有利的结果既可能由人数或位置上的优势形成的,也可能是在人数上或位置上处于均势或劣势,但“相对个人攻防能力占优”的形势下形成,而此时更强调个人的强攻。

3 篮球快攻战术发展的新变化

纵观2014年西班牙首届男篮世界杯及2016年第31届里约奥运会等国际男篮比赛,快攻战术运用在不同阶段方式、参与人数、完成时间、形成优势的性质等方面显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表2 2014世界杯男篮8强快攻基本情况统计[12]Table 2 Statistics on fast break of men's final 8 of 2014 FIBA Basketball World Cup

表3 2014世界杯男篮8强与第31届奥运会男篮4强快攻情况统计Table 3 Statistics on fast break of men's final 8 of 2014 FIBA Basketball World Cup and men's final 4 of the 31st Olympic Games

由表2、表3数据,结合视频可以判断,当今世界篮球竞赛不断追求速度,攻防越来越快,都非常重视快攻在比赛中的作用并尽可能采用快攻战术。2014男篮世界杯中,美国、塞尔维亚等前8强队伍在8场比赛中共发动了162次快攻,约占进攻总数的13%。其中,快攻成功次数为105次,成功率为64.8%;快攻总得分达到了231分,占比总得分17.3%。冠军美国队在对阵斯洛文尼亚、立陶宛及塞尔维亚队的3场比赛中一共组织发动了74次快攻,场均24.7次,成功52次,成功率高达70.3%,单靠快攻就取得118分,其他相关指标也都明显高于其他队。通过第31届奥运会4强和2014年的世界杯8强的场均快攻比较,尽管其成功率总的有所下降,但快攻场均次数和得分都有小幅度增加。综合来看,美国等强队都非常重视快攻的运用,尤其美国队,更注重和强调快攻的完成质量。

3.1 快攻战术在不同阶段方式新变化

3.1.1 获得发动快攻机会的变化

根据表4的数据和相应视频,2014篮球世界杯男篮8强8场比赛中,共发动162次快攻,通过抢获篮板球发动快攻69次,占快攻总数的42.6%;通过抢断球发动快攻61次,占比37.7%;通过掷界外球发动的快攻有27次,占快攻总数的16.7%,罚篮及跳球等其他方式发动快攻5次。其中,抢获篮板球是最主要的快攻机会获得方式。第31届奥运会4强比赛中,共发动快攻98次。其中,篮板球发动快攻35次,抢断球发动快攻49次,掷界外球发动快攻11次,其他方式发动快攻3次,分别占比快攻总数的35.7%、50.0%、11.2%及3.0%。从数据显示看,2014男篮世界杯前8强队伍获得快攻机会主要以篮板球、抢断球及界外球为主,其中篮板球快攻占比最高,而第31届奥运会4强比赛的快攻中,篮板球快攻有所下降,而由抢断球发动的快攻数有显著增加,已达到了50%的比例,提升了12%。这一变化说明目前篮球比赛防守的强度和攻击性大幅度提升,成功率且进攻结果较好的抢断球快攻越来越受到各队的重视。

表4 2014世界杯男篮8强与第31届奥运会4强快攻抢获球权方式情况Table 4 Statistics on possessions to fast break of men's final 8 of 2014 FIBA Basketball World Cup and men's final 4 of the 31stOlympic Games

3.1.2 快攻接应的变化

快攻接应主要指获得球权形成由守转攻的瞬间,获得球者与同伴之间的主动或既定的传接球。通过视频观察,在运动员防守能力不断提升的逼迫下,运动员的个人控制球能力、突破能力、跑动能力以及传接球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如表5所示,世界杯和奥运会男篮比赛中,无接应直接发动快攻的次数都高于有接应发动快攻的次数,并且,纵向来看,31届奥运会无接应快攻占比为69.4%,超过了2014年世界杯男篮的54.5%,呈现了增加的趋势。另外,在有接应的快攻中,因各队伍非常重视对三分线以内接应队员的防守,迫使接应队员的接应区域外移,并向中前场分散。

表5 2014世界杯男篮8强与第31届奥运会4强快攻接应情况Table 5 Statistics on fast break and backup of men's final 8 of 2014 FIBA Basketball World Cup and men's final 4 of the 31st Olympic Games

3.1.3 快攻推进方式的变化

快攻推进方式主要有长传推进、短传推进、运球突破推进和运传结合推进4种[12]。如表6所示,根据视频分析,2014年首届世界杯8强队伍以运球突破和运传结合为主要快攻推进方式。其中,运球突破发动占比达到了52.5%,长传相比最低,场均只有0.7次。第31届奥运会男篮4强的快攻仍以运球突破和运传结合为主要方式推动,但相比世界杯,长传和短传的比重都有所增加,其中短传增幅较大,场均增加了约1.4次,运球突破的比例略有减少。其变化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对抢获得球队员的防守越来越强,在高强度防守压力下,大多采取快速短传的办法来破解快攻阻力;二是短传推进至少需要两个人,这样更容易得到机会实现快攻得分。

3.1.4 快攻结束方式的变化

快攻的结束方式主要有行进间上篮(含扣篮)、三分投篮、中距离投篮、造犯规、失误等形式[12]。如表7所示,比赛中,行进间上篮和三分投篮是快攻结束的主要方式,2014年世界杯中二者占比高达78.1%。尽管行进间上篮一直是最可靠的快攻结束方式,但因防守队员往往能及时退防三分线内,致使直接上篮和中距离投篮得分受阻,而促使快攻中追身三分投篮次数增多。第31届奥运会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在其三分投篮、造犯规以及进攻失误上都略有增加,而在行进间上篮和中距离投篮方面有所下降。其中行进间上篮场均下降0.5次,但相应的造犯规场次数均提高了0.3次,表明攻防对抗比较激烈。另外,快攻失误略有增多的原因大多由于推进过程遭遇较强的领先防守或延误防守,而在传球过程中或强突中导致失误。需要强调的是,失误不是投篮不中,而是不合理的处理球或被抢断导致丢失球权。

表6 2014世界杯男篮8强与第31届奥运会4强快攻推进情况表Table 6 Statistics on fast break and advance of men's final 8 of 2014 FIBA Basketball World Cup and men's final 4 of the 31stOlympic Games

表7 2014世界杯男篮8强与第31届奥运会4强快攻结束方式情况(场均)Table 7 Statistics on ways to finish fast break of men's final 8 of 2014 FIBA Basketball World Cup and men's final 4 of the 31stOlympic Games(per game)

3.2 快攻完成时间的变化

根据快攻完成时间的长短,可将快攻划分为3 s以内、3.1~5.0 s、5.1~7.0 s三个级别。 如表8所示,从两次大赛的数据看,在3.1~7.0 s内完成的快攻比例,约占总快攻次数的70%,其中3.1~5.0 s完成的进攻次数比重最大,超过了场均总成功次数一半,3 s内的快攻约占总数的1/4左右。总体来看,快攻完成时间有缩短的趋势,并且大都在6 s之内完成。纵向来看,3 s内完成的快攻次数场均增加0.3次,增幅5.1%,而3.1~7.0 s的快攻次数略有下降。尽管三个时间段快攻次数的变化幅度较小,但如果结合视频和对抗情境加以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新变化,即各球队队员更加强调“快速攻击”“速战速决”的理念,并在比赛中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快攻意识、攻守转换推进速度以及结束阶段的果断行为。其中,美国、塞尔维亚等强队的大多快攻完成时间很少超过5 s。

表8 2014世界杯男篮8强与第31届奥运会4强快攻完成时间情况表(场均)Table 8 Statistics on fast break finish time of men's final 8 of 2014 FIBA Basketball World Cup and men's final 4 of the 31st Olympic Games(per game)

3.3 快攻参与人数的变化

快攻参与人数是指完成一次快攻过程中,直接参与快攻发动、推进及结束阶段的总人数。表9数据是2014年男篮世界杯8强与第31届奥运会4强比赛中快攻参与人数的数据统计,从中可知,完成快攻的参与人数主要集中在2人或1人,其中,世界杯中的2人快攻占比最高,而第30届奥运会中的1人快攻占比最高,分别为61.5%和46.9%。传统意义的三线快攻和全队参与快攻方式正逐渐减少。结合视频发现,快攻参与人数的变化首先在于个人完成快攻次数明显增加,2人参与的快攻次数减少较明显,同时3人及4~5人的快攻次数略有增多;其次,快攻越来越趋于简单化,直接参与快攻人数有减少趋势,但协同快攻的人数有增加,攻防趋于平衡。

表9 2014世界杯男篮8强与第31届奥运会4强快攻参与人数情况(场均)Table 9 Statistics on fast break participants of men's final 8 of 2014 FIBA Basketball World Cup and men's final 4 of the 31st Olympic Games(per game)

3.4 快攻形成优势的变化

根据快攻的内涵和比赛实践,快攻优势是指快攻在进入结束阶段时,形成的某种有利形势。传统意义上,快攻优势强调的是“绝对优势”,即在进攻人数或位置上全面占优的状态。但从近年国际大赛的表现看,快攻结束阶段只要形成某种瞬间的或局部的“相对优势”,就可以果断进行进攻。这种“相对优势”,从整体上看,也许人数、位置都不占优甚至处于劣势,所以有学者也称之为“均势快攻”或“劣势快攻”。但需要指出的是,不管进入结束阶段的快攻处于哪种状态,持球者大都以“自我为主”,只要在人数、进攻区位、个人攻防能力甚至经验等方面存在相对优势,就可以果断地采取最后攻击。另外,处于“相对优势”的快攻绝不是真的在诸方面处于劣势下的进攻,否则进攻就是盲目的,没有战术意图的不合理进攻。如果真的没有任何“相对优势”,那应该果断地转入阵地进攻状态。

如表10所示,两次大赛中的传统优势快攻在总体快攻中的比重比较稳定,但占比较小,而“相对优势”快攻完成次数最多,占比达3/4左右;从成功率来看,传统优势的快攻成功率高于相对优势的快攻成功率,这符合篮球比赛规律,因此,形成绝对优势是每一支队伍都向往的状态。但现实比赛中,快攻更多以相对优势的形势出现,其成功率的高低与队员的个人强攻能力、顽强拼搏精神以及比赛经验直接相关。另外,纵向来看,传统优势的快攻成功率呈下降趋势,而相对优势快攻的成功率呈微弱上升趋势。

表10 2014世界杯男篮8强与第31届奥运会4强快攻形成优势性质情况(场均)Table 10 Statistics on fast break advantages of men's final 8 of 2014 FIBA Basketball World Cup and men's final 4 of the 31st Olympic Games(per game)

4 新变化对我国篮球快攻战术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4.1 对我国篮球快攻战术训练的启示

通过分析,获胜球队在快攻次数和快攻成功率上明显高于失利的球队,其相关性也证明了快攻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性。相对于第31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小组赛的对手和其他强队,中国队尽管在快攻成功率数据上与世界强队相接近,但其他多项指标数据都与对手差别较大。其中,场均快攻次数和场均快攻得分相对落后幅度最大。美国等强队的场均快攻次数比中国队多出大约6次,仅快攻一项,中国男篮场均要落后十多分。由数据和视频可知,中国队在两次大赛的连续失利与快攻战术表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由此,根据上述篮球快攻战术的新变化,我国篮球快攻战术训练可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后场篮板球和抢断球是获得球权的主要方式,应提醒教练在设计快攻战术训练时要重点加强上述获得球权方式的训练,并在防守训练时,应避免进攻方的这些方式的快攻;另外,根据视频分析,80%以上的快攻,传球次数不超过2次,获胜球队的比例更高,由此,教练员在快攻训练时应强调对传球次数的限制。

第二,从时间和空间条件看,发底线球启动快攻并不会在快攻中获得什么优势。但从心理层面分析,发底线球快攻容易成功,其原因在于球员往往存在得分后暂时性松懈的情况,所以,教练员应在快攻制定上仔细考虑,提升其高效性。同时,要纠正球员在训练中出现的一些本能反应和行为,化不利情况为有利情况。如在训练中球员应首先克服对方进球后的失落感,并尽可能快地掷球入界。

第三,推进到前场的技术动作选择(运球或传球)对快攻的成功率和比赛结果没有明显影响,但快攻成功率高且获胜的球队在快攻中都综合运用了运球和传球技术,这说明一个强队要想提升自己的快攻成功率,就必须掌握在快攻中如何有效运用运、传球技术。由此,应重点加强针对性的攻防训练。

第四,由于快攻是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某种优势,快攻球员技术动作运用越精简、越直接快攻效率越高。其中,个人单打,尤其是运球突破上篮是运用最多的快攻完成方式。在伦敦与里约奥运会男篮比赛的快攻运用中,尽管中国男篮人数不占优的劣势快攻比重有所增加,但由于队员个人进攻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快攻的成功率较低。因此,教练员在训练时除了要求进攻球员在快攻中要果断而迅速展开进攻外,还要特别强调个人单打与突破强打得分能力的训练。

4.2 对我国篮球快攻战术发展的几点思考

4.2.1 快攻应成为中国竞技篮球战术风格的符号

重视和强调快攻符合我国篮球运动员身体自然条件和专项能力发展的规律。“快”曾是我国篮球运动的训练指导思想之一。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篮球大力提倡“快、准、灵”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的战术指导思想,并形成了中国队的“跳投、快攻、全场紧逼”三大克敌致胜的法宝;中国篮球在80~90年代期间,通过努力学习和积极的实践探索,逐渐犁拓出一条坚持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发展路径,并在国际比赛中多次取得了突破性成绩。但新世纪以来至今,随着对内线队员高度的重视和过度强化,逐渐对“快”弱化了。目前,我国竞技篮球正处于重塑技战术风格的积极探索阶段,我们认识到,“快”应该成为,也必能成为中国篮球技战术优势的核心要素。因此,重新重视“快速灵活”的战术指导思想是首先要考虑的。

4.2.2 速度与高度兼顾,但速度是中国队的首要选择

速度与高度常常作为一对矛盾在篮球运动选材和比赛中出现,而如何权重速度与高度,是教练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21世纪以来,中国男篮在内线实力相对得到加强的同时,缺乏对球队的整体技战术设计,尤其是缺乏对其速度与高度的综合考量,冲淡了中国队原有重视快速的传统理念。近20年,当中国竞技篮球在倾向队伍高大化之际,世界篮球强队对高度与速度的认识发生了新的变化,强调比赛不仅需要身材高大队员能作为防守和阵地战的中坚力量,还要求这些高大队员能够进行中远距离投篮和参与快攻,而且,这种对高度与速度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纵观中国竞技篮球在近10年来国际大赛中的竞技表现,仍然没有解决好高度与速度的关系。实践证明,面对速度与高度的权重问题,强调速度与高度兼顾,但速度应该成为中国队的第一选择,应坚持以快速制约高度,以快速弥补高度。另外,就当前世界篮球发展的现状而言,无论何种流派、何种风格及打法,速度仍然是战术运用的精髓和致胜元素。

4.2.3 快攻战术训练应贯穿我国各级队伍训练全过程

尽管篮球比赛是全体运动员在身体、技战术、心理等多方面的全面对抗,但从竞技篮球的本质看,其核心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比快比准。比赛场上,“快”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教练员制定战术的决策快、应变快以及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快、技战术运用快、攻守转化快、发动组织进攻快、节奏变化快等,而综合来看,快攻是最能反映篮球比赛中“快”的形式。快攻训练不但能够让运动员的“快速”思考、决策及执行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还能培养运动员良好的篮球战术素养。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运动员长期进行快攻的相关训练。基于此,建议把快攻训练贯穿我国各级队伍运动员训练的全过程,让快攻战术成为我国各级队伍的必备战术。

猜你喜欢

快攻男篮发动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快攻战术运用的对比与分析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快攻能力的对比分析
2017年男篮亚洲杯快攻战术运用特征研究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与美国男篮快攻战术对比与分析
快速逃逸请走此路!
华师男篮
2004—2005年:中国高中男篮联赛.迈克尔.乔丹为冠军队颁奖等
不能总做“发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