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职业教育集团对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作用①

2019-10-30王洪新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集团化职教职业院校

王洪新

[摘           要]  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推进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在行业改革创新的环境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能够充分融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推进资源共享、产业升级、人才互联的深度合作,实现学业、产业、行业三方联动。主办单位能够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作用,依托集团成员紧密互联互动合作模式,为社会各行业技术人员提供技能升级的培训服务,确保产业升级下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集团;社会服务;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096-02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学历教育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承担着技术技能人才输出的重要职责。随着产业技术不断革新,对人才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不仅需要输送更加全面的技能型人才,还要具备能够为现有行业技术人员提供技能提升的社会培训功能。为了充分调动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职业院校需要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来充实学校的各项职能,依托行业的优质资源开展教育实践、技术培训等工作才能有效满足学校发展、产业升级、社会进步的需求。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定位不够明确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集团的建设标准愈发成熟。随着市场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形式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其中,院校主导型占据80%以上,各类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优势专业,融合相关领域的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建立非独立法人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职业院校作为集团主办单位,负责集团的日常运维和发展规划,组织开展相关科研、培训工作。在集团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定位不够准确,将学校设定为集团受益方,以自我发展为集团重心,通过集团建设获取各成员的社会资源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就业保障,为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集团章程缺乏对学校的应尽义务的要求,弱化了学校在集团内组织协调各成员利益的工作职责,未能依托集团建设平台挖掘学校的社会功能。从而容易造成集团组织架构松散,不利于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从而导致集团发展滞后。

(二)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缺少政策激励机制

政府的行政职能是推动职教集团建设的重要支撑力,但是职教集团发展过程中,政府反而更加突出自身的强制力,忽视了政策支撑、财政投入为职教集团带来的吸引力,导致集团成员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降低。由于政府对于职教集团的宏观管理不到位,针对区域经济产业资源的统筹协调行动力不足,致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筹建工作和后续具体运营的系统化扶持政策和实质性配套文件未能及时跟进,尚未形成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体系,造成行业、企业参与职教集团的积极性不足。对于职教集团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定位缺少相关的政策支撑。集团的运行模式也仅仅是参照国内外职教集团办学形式加以改进。职教集团的业务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获得充分开放的发展环境。集团成员间仅靠章程、相关制度条例和成员间利益关系进行管理约束,没有对各利益属性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缺乏强制约束力导致集团成员流动性较大,影响资源的有效整合。

政府有待完善相关优惠政策、集团平台建设保障措施、激励性的税收减免和奖励性绩效分配来刺激不同社会属性成员参与集团建设,导致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单位加入职教集团的热情不高。目前仅有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作为国家层面支持职教集团建设的优惠政策[1],但地方政府还未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非营利性教育主体的职业院校由于没有实际政策支撑难以维持在职教集团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共建合作平台、深入开展产教融合。

(三)行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过程中,集团需要充分调动所有成员单位的积极性。按照激励理论,满足各成员参与集团建设的利益需求,使得各成员单位为获得利益回报而积极参与集团建设,主动承担集团内的职责和义务。职业院校的主要目的在于融合职教集团丰富的行业、产业资源培养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企业加入职教集团的目的在于通过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和科研能力,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技能水平,开展创新科技成果研发项目[2],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升企业产能效益。政府推动职教集团建设主要是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但在职教集团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集團运维者并未积极针对各利益主体诉求进行有效反馈,缺乏实施相应的利益诱导措施,从而驱动力不足造成各成员单位主观能动性降低。企业由于缺乏对职教集团发展的战略思考,急于实现对集团投入的利益转出,而短期内集团发展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政府利益驱动效应尚未及时跟进,使得目前的职教集团合作形式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专业共建、学生岗位实习和岗位人才兼职教师工作上,导致产教融合服务体系不健全,成员单位间的资源交流机制缺乏创新性,无法充分调动各成员的优质资源,缺乏建立集团的联盟精神,甚至形成了各占一方的资源壁垒,从而制约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深层次内涵建设。

二、职业教育走集团化办学道路的重要性

(一)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在学生培养方向,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技术技能发展,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院校需要产业和行业的高度融合,通过产教研融合来激发学生的技术能力。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就是集合各方优质资源搭建合作共赢的互利平台,取长补短发挥各成员优势实现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目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全国已经发展形成了1000多家职教集团,涉及领域覆盖社会全行业。职业院校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为人才输出打通就业渠道,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适应产业需求,加快行业发展进程,确保集团组织架构的稳定性。

(二)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

2019年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职业教育要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保障,形成多元办学格局,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吸引力。加快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本次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补上突出短板,推动产教融合,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品牌专业。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产教融合将成为职业教育升级的新的着力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能够深化产教融合形式,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积极作用,将各利益主体成员通过契约形式形成联盟伙伴,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从而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学校发展、推进产业技术升级、社会经济水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意义

(一)调动社会优质资源,提高职业技术水平

以政策为导向,利用章程约束成员各方的职责,充分发挥集团成员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形成稳定的集团组织架构。由于各职业院校属于教育单位、政府全额拨款,教育资源更新存在成本制约,实训环境缺乏时效性,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在提升,而实践环境不匹配的境地,限制了学生的技术技能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充分解决了这一难题,集团成员为保证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和设备环境,能够为集团内教育单位提供优质的职场环境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从而提升职业教育技术技能水平。

(二)发挥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优势,服务社会培训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对产业调整和技术升级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集团成员间依靠互相满足利益诉求而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而现有人力资源配备不能选择人才更新方式。所以,技术更新是人才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院校作为集团内的教育单位,拥有绝对的教育教学优势,能够提供前卫的技术资源,从而降低企业人才更新成本,确保产业技术需求。同时,政府为集团发展提供政策福利,为产业人才培养提供经费补贴,激发产业人才技术升级的积极性,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获得培训经费,为学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推进产教研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凭借自身优势参与集团建设,能够激发各成员之间的利益融合,形成发展共同体,确保集团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产业升级起到主导作用,而人力资源、产业技术、科研创新是维持产业活力的重要指标,三者需要紧密融合才能够推进社会发展。职业教育集团集合了三个发展要求,为各方搭建了产教研交流的合作平台,集团发展方向及合作深度直接关系到产业升级。集团管理者必须要调动所有集团成员参与集团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方领域优势,深度融合各方资源,从而为产业升级提供保障。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速,产业多元化战略布局日渐突顯。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储备的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及时完善教育思路,探索多样化培养方式提高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卓.兰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6,21(4):70-73.

[2]胡坚达,王孝坤.职业教育集团化体制改革路径探索[J].教育研究,2013(1):154-158.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集团化职教职业院校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集团化办学热背后的冷思考
再论集团化办学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