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的渊源与发展研究(二)

2019-10-30曹婧

北方音乐 2019年17期
关键词:戏曲表演

【摘要】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众多不同种类的地方戏曲,这些戏曲之间及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地理分布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地域性特色。本文主要以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作为研究对象,强调蒲剧与豫剧两者之间的历史渊源与后期发展,重点分析这两种地方戏曲在当下的转型发展,试图在传承、融合的基础上寻求突破,以追求时代性的发展。

【关键词】戏曲表演;山西蒲剧;河南豫剧;渊源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戏曲文化有着广泛的地域性,一种戏曲的诞生既是地方文化的体现,又是地理环境因素的表征。很多戏曲中的语言与唱腔特色都与地方方言、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不同地方的戏曲,各自也都存在着独特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沉淀,选择了不同的传承发展之路;但二者又有相同的渊源——梆子戏,两种戏曲的原始形态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同时发展方向也存在相同之处。

一、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的历史渊源

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分别起源于山西梆子与河南梆子。历史上的蒲剧和豫剧中,乐队与演唱都是用打击乐器——枣木梆子来掌握节奏节拍,所以二者本源皆为梆子戏,在腔调和演唱方式上具有共同或相似的特点,命名方式皆以“梆子”冠“地名”。

蒲剧是山西流传最为广泛,历史最为久远的戏曲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梆子戏。产生于晋、陕、豫交界地带,目前文献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蒲剧发源于山西省晋南地区,即运城、永济(古蒲州);另一种说法是蒲剧发源于豫西地区,即三门峡陕县(古陕州)。总体来说,蒲剧应属于黄河两岸山西与河南的艺人在互相交流中产生的曲种,在晋西北、山陕地区吸收了地方民歌、锣鼓、杂技、昆曲等众多艺术形式,并继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向不同的区域发展,沿路吸收当地地区的民间艺术,最终发展成不同的戏种,如南路、中路、北路及上党等梆子戏种。

豫剧则是我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河南梆子,又名土梆戏,河南讴、靠山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豫剧艺术的全面革新,尤其是豫剧电影《花木兰》的风靡,各地成立了大量的专业豫剧团,豫剧开始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地方剧种,并正式命名为“河南梆子戏”。豫剧在唱腔上也因地域及方言特点形成了豫西调、豫东调、祥符调及沙河调等几种曲调。豫剧流行区域甚广,较为集中的是在黄河两岸。

二、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的对比

从音乐艺术特征上看,二者的声腔部分都还具有鲜明的板腔体特色,蒲剧的唱腔大量运用板式变化,富有“腔高板急,慷慨激越”的艺术特色;豫剧更是将板类分成了慢板、流水板、二八板和飞板四大传统板式结构,但在某些剧目中可以看到其它灵活板式的直接应用。从声腔上可以看出这两个剧种之间存在着极为深厚的渊源,二者在声腔系统上是有互通之处的。

从戏曲的表演节奏上来说,无论豫剧还是蒲剧都面临共同问题:戏曲在表演过程中节奏相对缓慢,尤其是演员在一些唱腔的运用中更是拖泥带水。这种传统的戏剧唱腔表演虽然经历数百年的传承,但是却难以适应当前的快节奏的时代,这就导致很多年轻人对戏曲失去了兴趣。豫剧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去梆子化”特征尤为突出,唱法更是借鉴了多种元素。

三、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未来发展的思考

有着古老历史的蒲剧与豫剧艺术,在当今的文艺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如果想要生存下去,要想突破传统,跟上时代发展,就必须注重观众对艺术的审美趋向,要紧随时代进行创新。

首先,两个剧种不再局限于两省的地方性,可大胆将两地的民俗民风嵌入进来,例如《河南小曲》《编花篮》《牧羊曲》《想亲亲》《赶嫁妆》《父老乡亲》《采槟榔》等民歌大部分来自于河南地区,可以尝试由山西梆子老艺人对以上作品进行调整与编写,改编成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民歌,再融入到山西蒲剧,也不失为创新发展的一种手段。如果把民歌相互融入到蒲剧和豫剧的剧本中去,民歌唱腔的通俗性就会弥补传统戏曲唱腔的冗长的不足,一方面加快表演节奏,另一方面表演形式也会逐渐新颖,更加具有普适化更易被大众接受。

其次,两个剧种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当下豫剧发展的思路相对清晰,尝试着将本地的民歌、二人台和地方戏种等不同的形式融入到戏曲的文本创作中来,以此来突出旋律,打破固有的形式。蒲剧可借用以上的方法,对于山西蒲剧来说,多种元素的融入会使得蒲剧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具有丰富的变化,也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更能体现出三晋文化的特色。传统的板腔体过于强调音乐的逻辑性,多以依靠固定形式表现剧中人物的感情和推动剧情发展,而豫剧则能相对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当代的豫剧作品能更好地发挥出豫剧本身的唱腔魅力,也给予了大众最为直观的感受。大型当代豫剧《燕振昌》便是最有代表的作品,大胆尝试融合现代创作手法,强调欣赏音乐的感情大于理性,在这一点上与西方浪漫主义及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发展轨迹不谋而合。

最后,可以从剧团内部入手,着力培养优秀的青年演员,剧团管理人员。组织青年的戏曲演员去观看戏曲名家留下来的珍贵影视资料,细细推敲他们的唱腔、咬字和舞台表演。增加青年演员上台的机会,反复推敲,反复实践磨练,就如山西省阳泉市的豫剧团为青年文武小生乔春雨排演了文武并重的古典大戏《少帅伍云召》,使他在演技和唱腔表演上有了很大提升。也要着力培养出了优秀的导演艺术家和作曲工作者,传承优秀剧目,对于一些历史经典名剧,要以继承为主,发展为辅。对于现代新戏曲,可以摸索创作一些更贴近现代生活题材的创作,丰富题材类别,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观看,提升戏曲的观众基础。

针对外部的因素。首先,面临着受众群体老龄化,我们可以把戏曲的普及面对青少年,着力于办好“戏曲进校园活动”,现在各个中小学和高校都有着“戏曲艺术进校园”的活动,比较注重演出,应当增添对于戏曲当中板式、唱腔、流派等内容的戏曲进校园专题讲座,使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戏曲除了完整的剧目欣赏,感受戏曲文化。能够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戏曲的内涵。也可以尝试“送戏下乡”与“送戏进城”,既能有效解决农村留守人员对于优秀戏曲作品的需求,也能满足城市居民尤其是大量务工人员对于这种浓厚归属意义的戏曲的需求。大大增加了蒲剧和豫剧在城乡的演出机会,促进培养出更多的观众。

其次,宣传的力度。可以由地方政府出资举办一些戏曲比赛,增设一些培训机构,从而加大蒲剧豫剧的宣传,培养人才。现在各大地方院校,都增设了戏曲专业,这起到了对戏曲人才专业化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引领导向。最后,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解决蒲剧豫剧经济效益低下问题。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使戏曲表演与企业进行联合发展,促进蒲剧豫剧的产业化是实现戏曲艺术传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一方面解决了资金短缺的困境,增加了演出机会,使演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观众的欣赏水平得到增强。

总而言之,关于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两者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但也有着各自的特色,尤其是戏曲与地域结合后便真正的形成了地方戏剧的魅力,可以说两者之间有着共同之处也有着差异性。但是从时代的发展中来看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河南豫剧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要走的更远一些,山西蒲剧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砥砺前进、继往开来。

参考文献

[1]韩晓丽.蒲剧音乐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0(4).

作者简介:曹婧(1988—),女,洛阳,山西运城学院,讲师,长笛教师,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基金项目:运城学院院级项目“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的渊源与发展研究”(項目编号:HY-2015005)结题。

猜你喜欢

戏曲表演
谈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
戏曲表演艺术概述
锣鼓伴奏对戏曲表演的重要性
用真实外化于形 用真情内化于心
戏曲表演意境营造的探索与研究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浅谈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秦腔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在戏曲表演中要注重人物“状态”
谈戏曲表演的“拟心造像”思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