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探究
2019-10-30朱丹丹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我国中等职业院校舞蹈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学中所使用的民间音乐曲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创、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由艺术工作者们收集、整理、加以改编而成的。这些音乐短小精悍、生动灵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在民族民间舞蹈(以下简称“民间舞”)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演绎这些民间音乐曲调最常用的载体是钢琴,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若将西洋乐器与民族艺术相互融合,则会出现诸多问题。那么,如何将钢琴这一丰富的演奏技法与表现力、演绎风格各异的民间音乐相互整合,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民间舞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进行如下探讨。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钢琴伴奏;艺术特色研究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的制约性
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大多舞蹈艺术院校因经济实力、办学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课堂上只能使用录音或钢琴伴奏。录音虽然具有便携带的优势,但干扰教师的思路和课堂教学节奏。相比之下,使用钢琴伴奏则显得更经济(只需一位钢琴老师和一架钢琴)、灵活(课堂上可随时调整乐曲的速度、力度及长短)、高效(舞蹈教师、学生、伴奏教师三者可随时交流,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伴奏方面,受民间音乐单声部旋律简谱和伴奏教师即兴伴奏能力的限制,民间舞钢琴伴奏音乐普遍存在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的问题:伴奏织体单一、和声不够丰富、调性缺少变化,课堂上甚至会出现小调音乐通篇使用大调和弦的低级错误。
随着我国舞蹈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院校对舞蹈伴奏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舞蹈伴奏这一原本不被重视的学科逐渐被重视,也成为了培养伴奏教师的方式,很多伴奏教师都是从钢琴老师或声乐伴奏教师中挑选出来的,他们有多年的古典音乐学习经历,丰富的舞台经验,但即使如此,老师们看到“简谱、民歌”,依旧不知从何下手,编排的音乐犹如给一位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姑娘戴了一个碧眼金发的头套。
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探究
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民间音乐伴奏曲谱都是单声部旋律的简谱,以民歌居多,这些乐曲在曲式、和声和演奏技巧上虽远不及西方艺术歌曲,但是要准确把握各民族民歌的风格并诠释出它的“味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分析原因,主要是为民歌伴奏要抓住作品的典型节奏型和民族特点,以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作为出发点去理解、分析和演奏作品,这与伴奏教师的人文背景、民风民俗、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存在相关性,伴奏教师需要做很多演奏前的文案工作;其次要加强音乐理论学习,从我国的五声音阶出发,分析乐曲和声结构,多听民乐队演奏并从中寻找伴奏素材,这样才能以正确的民族认知水平支撑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能力。
(一)“音乐与舞蹈的民族性”是钢琴伴奏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首要出发点
民间音乐的旋律、节奏等特色差异是形成舞蹈风格差异的关键要素之一,各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格表现出的舞蹈动作的形态与韵律也各不相同。面对不同民族的音乐,伴奏者要掌握舞蹈体态律动创作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并赋予其具有该民族文化特质的音乐形式。例如傣族《孔雀飞》组合,音乐风格是活泼、灵巧的,在热烈、欢快的节奏感下表现了傣族姑娘们像孔雀一样嬉戏、玩耍、逗趣的场景。由于学生身着傣族传统服饰“紧身衣、薄筒裙”,学生们脚下的动作利索且灵巧,从艺术的整体性上来看,舞蹈背后的钢琴伴奏艺术要立足于民族文化根源,展现舞蹈和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
(二)重视与提高民间舞钢琴伴奏音乐二次创编
二次创编应以传统音乐理论和民族人文背景为依据。用蒙族软手、柔臂等表现“大雁、雄鹰”形象的组合时,所用音乐类似“长调民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音乐理论家乌兰吉把长调艺术精准地概括为五个字:长、大、宽、少、高。表现在组合中就是节奏悠长、音乐宽广。因此,在二次创编中,钢琴的处理要柔美,像弹奏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音乐中的光和影一样富于色彩,具有“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的无我之境。
(三)力求模仿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和伴奏效果
汉族东北秧歌的伴奏音乐通常由民乐队演奏,用钢琴表现民族吹奏和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有很大难度和局限性。伴奏中,伴奏者的左右手需要合理分配,左手模仿打击乐器,右手模仿唢呐、板胡,双手相互配合,在明确重拍的同时利用音乐中符点节奏较多的特点奏出抑扬顿挫的旋律,同时配合学生“给又不给”的动作要领,塑造东北大姑娘时而大胆、时而羞涩的音乐形象。一名专业的舞蹈钢琴伴奏者应立足于民族乐器的实际伴奏效果,多听民乐队演奏,合理运用和声编配技法,并大胆创新,使改编后的钢琴伴奏音乐最大限度地保留民族乐器的演奏效果,原汁原味地再现各民族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钢琴伴奏教师的演奏技巧
1.节奏训练
若要弹好民间舞钢琴伴奏就需要抓住各民族音乐的节奏类型,因为节奏特点是每个民族不同韵味最突出的体现,绝不能单纯地用“快一点、慢一点”、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切分节奏等单一的速度和节奏类型定义民间舞钢琴伴奏。例如,同样是“前八后十六”节奏型,即使同时用在蒙族的《马步》组合中,表现的也不是同一个音乐形象。一种是快板节奏,表现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音乐形象短促、跳跃,弹奏中,为了使骏马的形象更加逼真,需要用快触键,在每小节的第一拍加重音,使音色坚实有力,节奏富有推动力和弹性,这样,马蹄节奏与马的步伐才会吻合。另一种慢板节奏“走马”,表现马儿悠然自得地在草原上行走的形象,则需要将节奏平稳下来,用抚摸式的低触键营造出一种紧拉慢唱的感觉。在抓住各民族民间音乐典型节奏型的同时,将伴奏音型的分配做到满而不溢、少而不干才是最恰当的。
2.呼吸训练
表情呼吸训练是民间舞教学的重要学习内容,若民间舞没有表情呼吸,动作表现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伴奏者要在音樂中给予学生各种明示、暗示的“表情呼吸”。例如,在蒙族《柔臂》组合训练中,学生在“起范儿”之前,要做深呼吸,为充分打开双臂做准备,为配合学生的情绪,这时伴奏音乐要给出明显的气口,在学生呼吸时,运用慢触键,延迟旋律第一个音的出现,直到学生吐气起舞的瞬间演奏出圆润的音色。同时,左手伴奏撑住,将旋律拉宽、拉长,使音乐在流动中不失张力,营造出宽广、悠长的意境,帮助学生营造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的情绪遐想。音乐进行过程钢琴的伴奏需要与学生气息同步,仿佛“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这时,伴奏者需要像交响乐队的指挥,与学生一同演绎一段充满画面感的舞蹈小品。
3.装饰音训练
装饰音是民间舞钢琴伴奏中常用的技法,弹奏中即兴加花,会有意想不到的新鲜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颤音、上波音、回音等,演奏技巧有刮奏和震奏。蒙族音乐中,演奏长音时,用“颤音”模仿马头琴的音色和演奏风格,也是很好的表现手法,“tr”一般用小三度。藏族弦子的音乐速度较慢,曲调延绵、连贯,遇到长音时,一般演奏成每拍两个带连线的八分音符,在两个八分音符中间加上一个装饰音,会使曲调显得有起伏,起到连绵不断的效果。装饰音在伴奏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但用得多了会使听觉疲劳,用得少了又略显呆板,正所谓“多一分则显肥,少一分则显瘦”,所以,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添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舞蹈钢琴伴奏应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民间舞教学进行烘托与情感支撑,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伴奏教师意识到把握民间舞钢琴伴奏艺术特色的重要性,对自身即兴伴奏水平和伴奏音乐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开始着手出版民间舞钢琴伴奏谱,这对推动民间舞的发展大有裨益。我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这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裘柳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陈娟娟,孙洪.中国少数民族民歌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探究[J].四川戏剧,2016:110-112.
[4]胥晓.李茜.关于民族民间舞蹈课的钢琴伴奏教学研究[J].音乐创作,2018(1):170-171.
作者简介:朱丹丹(1979-),女,汉族,宁夏,本科,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舞蹈钢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