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歌唱中如何平衡好“松”与“紧”的关系

2019-10-30祝向华

北方音乐 2019年17期
关键词:积极自然

【摘要】歌唱中存在着“松”与“紧”这对辩证而统一、对立又和谐的矛盾关系,笔者从歌唱发声全过程,包括歌唱姿势、呼吸运用、腔体打开、语言器官以及精神心理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用“自然”和“积极”的理念去平衡和处理好歌唱的“松”与“紧”,实现恰到好处的歌唱状态。

【关键词】松紧;自然;积极;发声器官;歌唱状态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在歌唱中,优美圆润、松弛通透的声音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但要实现这种效果,必须要在歌唱中从方法上平衡好“松”与“紧”的关系。

笔者认为“松”就是自然,让参与发声的肌肉、器官,包括心理等摆脱不正常的绷紧和拘束,处于一个自然状态,也就放松了。“紧”可以理解成“积极”,就是使呼吸器官、共鸣腔体、语言肌肉包括身体外形、精神状态都要积极兴奋地参与歌唱,而不是紧张状态。

在歌唱中,这种“松”与“紧”始终是同时存在的,是一对辩证而统一、对立又和谐的矛盾关系,需要所有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歌唱状态的合理把握。很多歌者不知道怎样处理好这种“松”与“紧”的关系,往往一放松就“懈怠”、“松垮”,一紧张就“僵硬”“吊起”。不妨用“自然”和“积极”的理念去理解“松”与“紧”,进而把这种状态运用到整个发声全过程,使发声器官、肌肉组织和歌唱状态紧而不僵、松而不懈。下面从歌唱发声全过程,包括歌唱姿势、呼吸运用、腔体打开、语言器官以及精神心理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用“自然”和“积极”的方法平衡和处理好歌唱的“松”与“紧”,实现恰到好处的歌唱状态。

一、正确歌唱姿势的建立

沈湘先生说:“歌唱是一种运动,任何运动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合理的身体状态,唱歌这一运动则需要良好的姿势。”

要想发出优美动听的歌声,首先要建立舒服自然、挺拔精神的歌唱姿勢和状态。无论站着、坐着还是走动歌唱,都要使肢体放松,表情自然,动作自如,给观众一种亲切而接地气的感觉。当然,也不能因为放松而全身松懈,弯腰驼背、挺肚撅臀,那样不仅外表难看,关键会影响发声和气息运用等。那么,歌唱时的精气神也是必要的,挺胸收腹立腰,肩颈拉开,面部兴奋,这样歌声也会激情飞扬。不过,如果用力过紧,也会造成僵直、死板,甚至声音挤卡。

所以,良好歌唱的姿势和状态要使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好,用自然且积极的意念处理好“松”与“紧”的度。正如王鸿俊先生所言“身体要自然地直立并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但这里的放松是一种相对的状态,是相对于身体的紧张、僵硬来讲的,绝不是松垮、瘫痪,人体的各部分肌肉组织应积极地活动起来,呈现出常说的精神饱满的状态。”[1]

二、呼吸的合理运用及气息的良好控制

“谁学会了呼吸,谁就学会了歌唱”;“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这都说明了歌唱呼吸运用和气息控制的重要作用,“松”与“紧”也同样贯穿于这种运用与控制的整个过程。

老师们通常用打哈欠、闻花香等生活中的动作来启发学生吸气,这些动作本身就是自然松弛的。可以体会到这样吸气的平稳柔和,口鼻、胸肋和腰腹自然张开,横膈膜缓缓松弛下降,任何过分的紧张和用力都不允许,气息自由地浸透你的每个肺泡。呼气时也是用叹气、感叹等自然地动作来体会这种过程。呼气时,因为本身呼气肌肉群的力量大于吸气肌肉群,所以“一张嘴,气流就自然地向上向外流。”[2]就包括换气,当气息用尽呼气结束时,根据大气压的原理,如果在兴奋的状态下放松全身,肚皮会自动松开,大气的压力自然把空气压进肺的底部,此时全身打开的通道就像一个抽气机,气不由自主地就被抽了进来,而且又快又深,哪里还需要你紧张地去深吸气?

至于气息的控制,完全没有必要通过憋气、屏气,过分地收缩腰腹、全身肌肉紧张、脸红脖子粗,用尽所有力量去实现那种所谓的对抗。只需要身体积极地保持随时进行歌唱的兴奋意念来驾驭就可以了,因为气息已经自然地渗透到你每一个腔体空间,你有多兴奋,气息就能根据你的意念来支配它的多少和速度,自动平衡了松紧状态。

三、共鸣腔体的适当打开及高位置的安放

适当打开共鸣腔体,把声音安放在高位置,是声音纯净流畅、悦耳动听,音色集中圆润、饱满厚实的保证,当然前提是要正确打开喉咙等共鸣器官,稳定喉头,保持高位置。

“打开喉咙的训练,首先要找到最大限度的自然放松状态。”[3]同样,用半打哈欠、喝气等生理状态来体会喉咙的打开,上口盖、颌关节、下巴自然松掉,舌头平躺,吸气的感觉使喉头下放,咽腔空间扩大,出现一种舒服自然的空挡感觉,让你感觉不到喉咙的存在。而这种放松也不会使你松懈、疲沓到没有歌唱状态,因为“重要的是打哈欠时肌肉积极的动作和状态。这时人们会感到软腭和嗓子眼处有一阵凉气进入,这说明此处产生了空间,而平时却感觉不到。”[3]就说明,用积极的动作和状态实现了空间的放松。“歌唱中正确地运用打哈欠,必须非常松弛舒展地吸开喉咽,使内口及咽壁具有一定的兴奋的张力。”[4]记住,这不是“紧张”!正是这种积极和兴奋使得软腭上抬,鼻腔提起,自然造成了口腔的拱顶状,完整的共鸣通道顺其自然地建立起来。

高位置安放需要正确运用呼吸,哈欠放松感觉打通共鸣通道,“这时应感受到鼻腔和咽腔之间的通透感,而面部的肌肉应尽量放松,体会此刻面部的精神已经到了极为兴奋的状态,努力保持这种精神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包括接下来发声的过程中也要一直保持。”[5]正是这种积极状态的保持,加上正确的母音形象、喉位稳定、咽腔通畅,使声音形成‘音柱直接进入头腔,便获得了高位置。弗莱曼的话验证了这一点,“如果你的动作正确,只会感到一阵兴奋,根本不存在声音的‘放置问题。你任它们流淌出来,它们会自动将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做到了自然和兴奋,共鸣腔体的打开和高位置的安放过程就不会过度放松和紧张。

四、语言器官的有效协调

很多人讲,歌唱的咬字吐字要前紧后松。这个“前紧”是指唇齿牙舌等发声语言器官在子音成阻、除阻的一刹那要“先紧”;“后松”就是在咬完字头一刹那的“紧”之后,立即松开转为发母音的状态。这个“松紧”的处理需要语言器官的协调配合,歌词就会清晰准确、声音得到美化,否则就会僵硬死板、模糊不清。

要用“自然”“积极”来理解和平衡这种“松”“紧”。“歌唱时声音、吐字、状态和表演等都要像生活中那样自然,听起来声音和吐字没有任何做作之感,看起来外观上也很自然。”[6]要做到自然放松,而不是松散无力,“字头要吐得清晰、轻巧灵活,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点到之后,立即转向字腹。”[7]字腹的准确到位,只要在打开喉咙、运用横膈膜气息前提下,保持发声器官的积极着力和高位置的安放,母音才能纯正、舒展和统一。“叼”是中国传统形容咬字动作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既要积极用力保证字头的清晰,又要自然松弛使字腹圆润饱满。“字尾的归韵收音也是要自然、要用气,不要用下巴,要渐轻渐弱,不散不拖,圆满地归在高位置上。”[7]这样,就实现了语言器官的有效协调。

五、精神及心理状态的正确把握

歌唱艺术是人类的精神產品,歌唱心理是大脑思维意识对肌体歌唱生理运动的精神制约与控制。任何精神和心理方面的过度松弛和紧张都会影响歌唱状态和效果。有人会由于歌唱技巧不成熟、患得患失、怯场等原因心理紧张,导致气虚声紧、跑音走调,也会有人因为太过自信、不重视等原因,造成歌唱状态疲沓、精神不集中、情感不投入等,没有充分发挥演唱水平。

这就需要把这种不正常的“松紧”,用自然放松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振奋的精神意识去对待和处理。可以借用毛主席的名言“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来对待歌唱活动。从心理方面,要把每次的歌唱当成很平常的学习或实践,正视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要寄予太高的期望,唱砸了吸取教训继续努力,唱好了总结经验更上一层楼;从精神层面,还是要用积极正面的态度来认真准备全力以赴,这样可以激发歌者的表演热情,增强艺术表现力,从而使歌唱技巧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总之,歌唱中的“松”与“紧”不是对立的,关键看你采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平衡,找对了方法不仅可以使发声器官协调配和、相辅相成,而且能够促进歌唱整体表现和艺术处理,我们的歌声就会优美动听、激情飞扬。其实,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只要我们“自然”面对,“积极”处理,都会实现合理有效的结合。

参考文献

[1][5]王鸿俊.声乐学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

[2]孔令华.声乐入门[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

[3]淳于金章美声发声方法教与学手记[M].北京: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145).

[4]张晓农.声乐感觉刍议[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1998.

[6]田玉斌.美声歌唱艺术新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祝向华(1974—),女,河南省修武县,中级,音乐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积极自然
积极的思想引导在形成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