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者为实 无者为虚

2019-10-30陈夕良

江苏陶瓷 2019年4期
关键词:造型紫砂设计

陈夕良

摘  要  作品“金钟”方正阳刚,面与面之间用曲线相连,阴阳相生、虚实转换,在面与面的转换中,柔和了方器的冰冷僵硬,同时又融入“古钟”的蕴意,从容不迫地以形化声,紧凑却不急切,整器块面清晰干净,线条富于变化,并非单纯地模仿古钟的造型,而是遵循中国传统艺术写意成形的设计原则,将“钟”的特征凝聚提炼,使得最终造型简练凝实,兼具古典的历史感与当下的时代风味,古而不老,美而不俗。

关键词  紫砂;钟;造型;设计

中国画中有着相当频繁的虚实变化,“虚者空也”、“实者有也”,在传统美术中,这个特点可谓被运用到了极致。紫砂艺术因其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独具的艺术价值而受到古今中外文人雅士的青睐,由于众多文人的参与,很多中国传统美术的理念不断地融入到紫砂壶艺的创作之中,这种融合缓慢而坚定,不单单体现在形体的运用和理解上,同时也深入到理念与思想之中,虽然当代的美学设计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主流的审美需求甚至产生了一点点偏移,但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随着整个社会人文状态的觉醒,文化复古复兴的思潮逐渐萌生,本土化、当代化的艺术设计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在紫砂行业则表现为以传统为理念,以创新为导向的当代紫砂壶艺创作,眼前的作品“金钟”(见图1)便是由此而来的。

作品“金钟”属于紫砂壶中的方器,不过这并非是指壶形一定是“方”的,而是其中带有方的紫砂器具造型,均可大略地归属其中。从线条的布局走向来看,作品“金钟”上看不见传统方器所必定会有的横平竖直,相反其以“钟”的造型为引子,充分运用曲线对视觉的引导,让壶身具有充分的张力和韧性,从单纯的纵横平面来看,其块面的衔接清晰、有力、明快,而这正是传统方器所带有的特点,壶口是轮廓分明的四方体,嵌盖外隆的设计凸显出了钟形壶特有的层次感,其壶钮的塑造参照了古钟顶端的锁扣造型,充分利用气孔与壶钮的协调,中央分割的纹路成画龙点睛之笔,成为了壶面曲线与壶钮的纽带,这种造型与装饰线条相互联系的手法颇具现代感,同时描绘的却是完整的古典形态,壶盖微凸、方圆结合,点亮整把壶的特色,给人一种整齐却又顺畅的视觉享受,优美大方、秩序井然,一口金色古钟的意蕴逐渐晕染开来。

作品“金钟”整体外露的是方正阳刚之气,但实际上整把壶上下左右都没有坚硬的直线,相反在曲线弯折中端方自显,如同古时的君子虚怀若谷、幽深静雅。搭配上壶面书铭“如月之恒,如日之昇。”整体的创作理念也就连贯而明晰起来。在我们古代的文学创作当中,日、月被当做完全相反的两面,代表八卦中的阴阳两极,日升月恒则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世界,稳固而平衡,同样也表达了创作者对于“实”与“虚”的理解。在我们的古代哲学中,认为有就是实,无即为虚,所以引申到这件紫砂壶上,就能浅显地表达出壶为实,而壶所表达的内涵意蕴为虚,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的理解,茶壶所塑造的“钟”这个形态为实,同時这口“钟”所发出的声音为虚。

这种通过外形引起人的兴趣,通过合理的设计加深印象,再由装饰引导思维共鸣的方式,实现了整件作品的艺术宣泄,从而散发出足够的吸引力,并用浅层的情感孕育来给予一定的欣赏答案,激发人类的好奇心,从而发掘出更多的创作者未曾明显表达的内涵理念,共同补完作品的气质灵感。看似貌不惊人,却施施然端坐一旁,饱含了深意,在反复品读之下品味出不同的人生真谛。

当代紫砂壶的创作暗含了创作者的文化素养,但紫砂艺术的创作并不单单是传统文化的背书,更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一种引导、一种宣泄,是创作者与需求者所共同铸就的精神风貌,在给予和接受的过程中共同成长。紫砂壶从土中来、从火中生,它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在时光中练就了火眼金睛,文化是紫砂的骨髓,性格是紫砂的外貌,伴随着时代的洪流,当下的紫砂创作者需要有冷静的思维和广博的知识,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审美需求,才能创造出更为人所欢迎的紫砂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造型紫砂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有种设计叫而专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