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寿桃”的文化意境
2019-10-30周素梅
周素梅
摘 要 紫砂壶造型千变万化,发展至今已形成光器、花器和筋纹器三大类型为主的造型体系。其中,紫砂花器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融合贴塑、镂雕、泥绘等多种装饰技法,可谓集大成者,优秀的花器作品宛若浑然天成的雕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本文以紫砂壶“寿桃”为例,浅谈其造型美和文化境界美。
关键词 紫砂壶;寿桃;源于自然;文化意境
紫砂壶作为我国传统的泡茶器皿,其独特的双气孔结构有极好的发茶性,泡茶隔夜不馊、聚香而不涣散,并且使用越久,表面越加光亮温润,给人以神奇的泡养体验,被誉为“茶具之王”。紫砂壶发展历史悠久,自诞生起就与传统茶文化相互融合,体现着中国茶道“正、清、静、和”的特质,深受文人思想的熏陶,浸润着深厚的人文气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工艺更是不断完善,为紫砂壶各种造型的呈现提供了可能,使其成为实用、观赏与文化价值兼备的艺术品。
1 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造型美
紫砂壶造型千变万化,发展至今已形成光器、花器和筋纹器三大类型为主的造型体系。其中,紫砂花器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融合贴塑、镂雕、泥绘等多种装饰技法,可谓集大成者,优秀的花器作品宛若浑然天成的雕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视觉上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让人进入自由遐想的妙境。紫砂花器以自然中的花草虫鸟为原型,经过对物象的深入观察和感悟,通过对各种装饰技法的灵活运用,表现出物象的特征和作者的奇思妙想,花器不仅注重实用性能,更独具自然意趣。
顾名思义,紫砂壶“寿桃”(见图1)以自然中常见的桃为创作原型,壶身为稳重的半球形,壶底为全截面,稳定地立于平面,此壶身筒沿袭传统器型“半月壶”的身筒造型,线条柔美流畅、具有张力,身筒舒展有度、丰盈饱满,恰似寿桃的外观;壶身一侧以桃枝作为把手,枝干遒劲有力;壶流为一弯流、胥出有势,表面饰以突出的疤结,壶流和壶把相辅相成,表现出桃枝的勃勃生机,提携整壶气势,形象逼真且意趣十足;壶身处蔓延出新枝,枝上嫩叶舒展摇曳,幼桃绕于其间,妙趣横生;壶盖为嵌盖,与壶口严丝合缝、浑然一体,形成饱满的张力;盖面上以两只桃子为壶钮,一只已经成熟、汁水饱满、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另一只还是小小的嫩桃附着于大桃边上,玲珑可爱,两只桃子立体生动,极具美感;枝叶装饰其侧,呼应壶身。壶身及盖面的装饰皆采用了贴塑的装饰技法,叶片自然卷曲,叶脉纹路清晰,工艺精细,使得作品形象更为丰富饱满。在泥料的选用上,作品充分运用了紫砂的泥色之美,整壶采用原矿紫泥制成,色泽醇厚紫润,具有浓厚的古韵,衬托出淡雅温润之感,与此同时,作品在叶片、桃子上晕染出深浅相宜的黄色,使得叶片呈现出微微泛黄,被虫子噬咬的状态,而桃子的外皮也展现出成熟的状态,将桃树在自然状态下经受阳光雨露所呈现出的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整器比例协调、布局精巧,注重细节的处理,线条组合变化,枝蔓缠绕、果实累累,错落有致,极具形式美。作品采用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艺术创造,增强了视觉感受,丰富了整件作品的神韵,令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2 作品的田园风格及文化内涵
阳春三月,桃花吐妍。桃花盛开在春天,妩媚动人、清新柔美,象征着春天,象征着生机勃勃。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心中的理想生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因此,人们常用“世外桃源”象征着心中的理想世界;《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意思是诗人看到春天柔嫩鲜艳的桃花,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借此来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因此,桃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此外,在民间神话中,桃子是王母娘娘寿宴上的圣果,主宰人间寿命的南极仙翁掌上也捧着一个硕大的仙桃,吃了寿桃能长生不老,有吉祥长寿的象征意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桃味辛气恶,故能厌邪气”,桃者,五木之精也,人们认为桃木有驱邪求吉的作用,古代驱鬼捉妖的道士总是随身携带一把桃木剑。自古以来,从桃花、桃枝到桃木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潜存于民族心理之中,并在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引申、发展、整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人们在为老人贺寿时,献上寿桃,祝福其健康长寿;人们还为体弱多病的小孩戴上桃木手串,以驱邪求吉,祈愿他诸事顺利……
3 结 语
宜兴紫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薪火相傳,始终展现着独一无二的艺术活力。无论制壶、赏壶还是玩壶,都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带给人美的享受。手捧一把小小的砂壶,细细观赏,沉浸于其中,没有喧嚣掺杂,温馨雅致的气息油然而生。紫砂壶“寿桃”以桃为创作原型,将桃文化融入其中,既给人以浑然天成的美感,趣味天成,又渗透着美好的祝福情感,提升了整体的人文情感境界。
参 考 文 献
[1]王秀局.大道虚无祥瑞临,紫气东来仙脱俗——略谈“紫气东来壶”的创作[J].江苏陶瓷,201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