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沧浪之水》看知识分子身份转变的悲剧性

2019-10-30韦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转变知识分子悲剧

韦可

摘 要 《沧浪之水》是阎真知名度较高的文学作品之一,刻画了八十年代的中医大学生涉世后的一系列遭遇。主人公池大为具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双重特点,入世后的十四年里,从一名淳朴正直知识分子转变为人情练达的官员,精神世界在权力的漩涡中迷失。在这一身份转变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了时代同化的强制性,更可以看出市场经济体制下,知识分子身份转变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身份 转变 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年,阎真出版他的第二部小说《沧浪之水》,该作品问世以来,持续受到读者关注,曾被解读为“官场小说”,一时间在文学界掀起一股“官场小说热”,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蜕变的缩影。阎真在《为当代知识分子写心——〈沧浪之水〉写作随想》中说:“我力图写出普通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中那种宿命性的同化力量,它以合情合理不动声色的强制性,逼迫每一个人就范,使他们失去身份,变成一个个仅仅活着的个体。”显然,知识分子是《沧浪之水》的叙事主体,知识分子身份的转变是小说表现的主线,从这个主线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沧浪之水》知识分子叙事的悲剧性。

1知识分子身份的转变

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往往具有淡泊名利人格清高的特点,有着肩负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主体自觉性,池大为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继承了这个特质,这决定了他的道德目标和人生追求。在初入工作的几年里,池大为一直保持与世独立,用拒绝同化的姿态坚守着人格尊严。他以知识分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待人接物、为人处世,鄙视追逐权力的丁小槐,不屑追逐利益的任志强,从骨子里蔑视世俗中人的奴性,算得上合格的知识分子形象,但随着入世的深入,由于种种原因,池大为无法接受知识分子坚守的代价,在困境漳扎种人格沦陷,渐渐随波逐流,与世人皆醉,其身份成功地由普通知识分子转变成体制内的官员。

怀着知识分子内心的良知,池大为看到厅里为了起草一份文件,支出经费达几万元,感到震惊和惋惜。他有着“民胞物与”的怜悯之情,对群众的生计十分关注,对指鹿为马、编造事实修改统计数据的行为表示反对,对厅长晚上不住宾馆,照样开着房间支出浪费感到可惜,对厅里斥巨资购置厅领导专用车辆在会议上公开提出意见,造成了厅里不小的震动,甚至影响了身边亲近的同事。遇到来厅里上访反映问题的赤脚医生,他自掏腰包给其人道主义资助,但被厅里同事不屑。这个阶段的池大为,不仅身体力行耿直坦荡,也在现实的碰壁中坚持仰望星空,思考人生。池大为涉世未深时,有着明确的人生意义追求,书中描写到:我在内心把那些将物质的享受和占有当做人生最高目标的人成为“猪人”,在精神上与他们划出了明确的接线,并因此感到心灵上的优越。人应该追求意义,意义比生活更重要,不然怎么还叫做人呢?在现实中碰壁后,也会有怀疑和反思,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良知和责任感是知识分子在人格上的自我命名,……,可是一旦面临现实,这句话的说服力就不那么充分了。面对挫折,池大为在现实中开始产生矛盾和怀疑,有时又会对价值追求进一步的确认,比如:在星空下我越发坚信,有一个需要用心去感受却难以说明的灵魂的空间真实地存在着,那个空间与世俗世界不同,价值不同,原则不同,眼光不同,一切都不同。池大为以还算坚定的信念追求,与官场的险恶、体制的腐败和世界的庸俗开始了顽强的斗争,以坚持到底的姿态奋力出战。然而,这一个人的战斗,既得不到理解,又受到排斥,精神的孤独增加了心灵的痛苦,池大为身受物质窘迫与精神孤独的双重夹击。池大为在抗争中感受到了无尽的虚无,心灵受到压抑,开始与官场“出局者”晏老师交好,下棋聊天,探讨官场人生。阎真巧妙的设置了一系列的诱惑和说服,官職、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渐次出场,无一不在逼迫池大为改头换面,向社会潜规则认输。儿子池一波被开水烫是一个整部小说的转折点,之前的池大为一直在坚持抗争,之后的池大为心灵受到严重冲击,心理防线在不断地被攻击后终于溃败,他决心脱胎换骨,决绝的投入到与世俗的同流合污中。池大为内心已经决定转变,由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变为走上“不归路”的官员。阎真写出了“普通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中那种宿命性的同化力量,它以合情合理不动声色的强制性,逼迫每一个人就范,使他们失去身份,变成一个一个仅仅活着的个体”。池大为终于摆脱精神的负担顺利转型,以至后期青云直上,一手遮天。

2权力漩涡中的主体虚无

池大为在晏老师的指引和自己超乎众人能力的加持下,由一个厅机关的局外人拾阶而上,在权力的金字塔上攀爬,最后登上了卫生厅的塔尖——当上了厅长。与权力的进阶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优渥的待遇,房子分到了一套三室一厅,寻求行政审批的“毛医生”、“苟医生”为了实现目的献上重金。选择权力之路后的池大为,逐渐感受到了权力之所以有巨大的诱惑的原因。解决了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切问题,这是生活的奥妙。向前进的确有着无穷魅力,而且魅力无穷。执掌大权后的池大为人格并未完全沦陷,他想在权力的游戏中找回自己的理想,为被马厅长压制多年的舒少华等人解决职称问题,尽自己的努力维护公平正义,实现自我救赎。然而,大权在握后的池大为并没有成为他曾臆想的“自我”形象,作为官场的领导和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他已经把权力的价值看的无比重要,越来越离不开权力。多少人以平民姿态走上岗位,不出一两年,想法就完全变了,坦然的走在了既定的轨道上。圈子好像是个黑洞,好像有一种神秘的魔力安排了一切,进去了就身不由己。处于权力巅峰的池大为,即便是一呼百应,也难以改变权力场既定的发展趋势,成为体制内的异化者。在追逐权力过程中,他迷失了“自我”,背弃了灵魂,变成了深谙官场之道的官员,他不再为真理、为正义而感到不平,放弃了传统知识分子的追求,最终变成了那个他曾经痛恨千遍、不屑一顾的人。世俗的同化机制使其成为了制度化官员,成为了社会机器运转的稀松平常一部分。在享受权力真实的余暇,池大为又感受到的灵魂的空虚。一时间我觉得自己飘在虚幻之中,进入了另外一个空间。在功成名就后与同学衣锦还乡,探望已退休的老师,夜卧旧房与同学夜谈,梦回年少,回顾一路走来,多少唏嘘与感慨。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失去了精神的根基,成为了悬浮一族。……我们没有力量面对那些严峻的话题,关于身份,关于灵魂,于是怯懦而虚伪地设想那些问题并不存在,生存才是唯一的真实。池大为看清了人生,在无情的世俗真相和残酷的历史真实中迷失“自我”,一切却无法挽回,也无需挽回,直到最终无法面对初心,他的价值追求就像一本《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被火烧后后化为灰烬。他身上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仅仅残留于认识论层面,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无法真正的行动,官场中的池大为处处更像是在“表演”。正如萨特所说,存在先于本质,人的除了生存之外没有必须遵守的道德或抽象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自行创造的产物,遵守某个道德标准并非人存在的必要属性。池大为作为知识分子“知”与“行”被割裂,矛盾和挣扎之间,主体性虚无缥缈,无处可寻。

3悲剧性叙事

如果转变前的池大为思考的目标主要是自身境遇和人的意义问题,那么他在辛酸路程中摸爬滚打,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宿,艰难地维系自己呵护的价值观念。池大为意识到现实如此强大,强硬的规则让所有人无处可逃,要想生存就必须坦然接受社会丛林法则,接受官场厚黑学。阎真在《沧浪之水》中实现了这一层面的表达,反映了生命在世俗面前完全的迷茫。“悲剧在时间的巨掌中已经注定,我们还没来得及细想就进入了铺就的轨道。对我们而言,这个事实只能接受,而无需讨论也无法抗拒。”池大为自始至终都没有否定人生的意义,但他生活在一个集体否定意义、解构形而上的现代性社会。决定知识分子身份最终转变的,不是其个人的主体自觉,而是社会呈现的现代性与知识分子主体价值追求的断裂,如阎真在采访中说,“世俗化过程对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具有群体意义上的必然性”,我是谁?我追求的意义是什么?这些人类主体意识层面的问题,是阎真知识分子叙事的精神指向。《沧浪之水》的文本情节,不仅呈现了知识分子的个人困境,更暗示了五千年中华文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社会可能发生的悲剧性现实。

改革开放后,西方各种思潮流入,特别是受现代主义的影响,我们面临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更加多元化。西方历史上有厚重的宗教传统,因此尼采会有“上帝死了”这种一鸣惊人的现代性呼吁,而中国自古有文化偶像,历代知识分子奉他们为思想导师,在先贤立德立言立功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对独立稳定的价值系统。市场经济的洪流,如阎真所说,其本身即作为一种经济结构,又演变成一套价值系统,甚至是一种意识形态。在此环境下,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面临进一步的松动。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受到了现代性的解构,人们发现缺少了灵魂导师和精神偶像,依旧可以很好的生活,只是内在的价值观念发生了紊乱,引发心理矛盾和迷乱。透过《沧浪之水》,这种时代赋予的现代性清晰可见。池大为人物形象的变化展现了时代沧桑中知识分子身份的转变,刻画了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知识分子人格悲剧性的蜕化。

为了适应社会,池大为在困境中挣扎,一步步仕途高升直至所在单位权力的巅峰。在俗世中运筹帷幄、如鱼得水,但最终发现,固有的精神价值追求一直都横亘在内心深处,都在头顶的夜色星空中,他身处世俗也试图超越世俗,直面生命空虚,但最终无法面对付之一炬。《沧浪之水》不仅叙述了知识分子精神抗争的悲剧结局,更重要的是在向世人展示,知识分子坚持抗争的整个悲剧性过程,这对当下我们的时代仍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阎真.为当代知识分子写心——〈沧浪之水〉写作随想[C].阎真文集:渴望澄清之水(卷五).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 陈晓明.表意的焦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 王岳川.中国镜像·九十年代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4] 阎真.沧浪之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5] 石芮旗.论阎真的知识分子叙事——以《沧浪之水》和《活着之上》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4(10):81-84.

[6] 吳珊珊.迷失在权力中的知识分子——以《沧浪之水》、《认罪书》、《蟠虺》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15,16(02):73-76.

[7] 孙德喜.拿什么拯救人文精神——读《沧浪之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3):104-107.

猜你喜欢

转变知识分子悲剧
伟大的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