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早期干预
2019-10-30杨丹
杨丹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概率逐年增加。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本文从一案例出发,探讨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如何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早期干预。
关键词:及早发现;心理问题;干预
从中学到大学,学生周围环境、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部分大学生会出现无所适从、压力增大等情况,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基于此,高校辅导员有必要密切关注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特别对于无过激行为、无明显异常但隐藏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一定要早发现、早追踪、早干预。本文以一抑郁症学生为案例,从事件简述、问题分析、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法、探讨与总结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早期干预。
一、事件简述
第二学期开学前一周,学生小李打电话给我,告知因家中有事,想要请假三天。询问具体事宜,并要求家长打电话方可允许请假,学生未告知详情并放弃请假,称会准时到校。
返校当天19:00点名,小李未到校,立即电话联系,小李电话关机,家长电话始终无法接通,又向家长及学生手机、QQ多次留言。最终于21:30学生回QQ消息称自己在家,第二天一早到校,但拒绝家长接电话。后又与家长联系,电话一直呈无法接通状态。
第二天学生按时返校,询问其事情经过,称:因不想来学校,欺骗父母返校的时间,并在父母的手机上将老师拉成黑名单导致家长无法收到老师的电话与消息。当即联系家长,确认小李所述属实,学生在家中也表现正常。
开学后几周,小李出现几次逃课行为。首次谈话,未见异常,仅发现小李情绪低落。接着与小李寝室的同学进行谈话,寝室同学反映小李第一学期是个性格温和、学习努力的同学,但对同学并不热情,班上也没有非常要好的同学。本学期开学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喜欢一个人逛校园、去图书馆,与同寝室也只是保持着最基本的日常交流。随后联系家长,家长并未发现学生有任何异常。
接着一个月内,与小李谈话三次,发现小李状态越来越差,对话时出现情绪低落、眼神飘忽、沉默不回答、紧张等状态。多次与家长沟通,家长也逐渐发现学生状态很差。故请假带学生回家看医生,诊断为抑郁症。最后办理休学一年。
二、问题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对于无过激行为,无明显异常的学生,如何及早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干预。
问题关键点为:
1. 如何及时发现小李出现了心理问题。
2. 发现问题后应怎样帮助小李。
三、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法
1. 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动向。得知学生未按时返校的理由后,立即与学生、学生家长、学生室友、班上班委进行谈话,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并将该生列为重点观察对象,叮嘱班委及其室友多注意小李平时的情绪、状态与行为,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得知学生出现旷课行为后,立即多次与学生谈心谈话,从与小李的多次沟通交流中发现,小李认为:进入大学后,周围的人、学习方式、生活方式都与之前的学校不同,自己很难适应,虽然与室友相处没有障碍,但就是不想回寝室,不想与人交流,不想学习,只想发呆或去图书馆看书,且这种状态越来越严重。随后,我联系学校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联系家长交流学生情况;要求其室友与班委主动关心、帮助小李。
3. 关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选择。经各方面干预后,小李状况仍未好转。学生家长提出休学一年,我尊重学生及家长的决定,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并在离校后仍继续跟进了解学生情况。
四、探讨与总结
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一定要早发现、早跟踪、早干预。
(一)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1.每学期开学,学校组织学生做心理测试进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早期干预。
2.在班级建立“学生心理小组”。同学间每天超过10小时在一起学习、生活,最能直接感受到同学的心理变化。建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小组”,教予心理学理论知识,赋予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职责,更能有效的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
3.向全班同学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增强大家此方面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关爱同学,如遇问题及时上报。
4. 利用网络资源,关注学生动态,如QQ、微信、微博等。
(二)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后及早干预
1. 与学生谈心谈话,提供心理咨询。
2. 及时联系家长,沟通交流学生情况,进行家庭层面的心理支持。
3. 发动周围同学,主动提供关心与帮助,进行友誼方面的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荆平,尹育专.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J].现代交际,2015(2):168-168.
[2] 李振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基于精神抑郁症学生的案例分析[J].河南 教育,2017(12):120-121.
[3] 熊继承.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要提高职业敏感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7):15-17.
[4] 沈晏妮.关注行为异常学生心理健康--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J].大众文艺,2017(21):233-234.
(作者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