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实践与探究
2019-10-30李刚董振振
李刚 董振振
【摘 要】信息化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有效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全新学习局面。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信息化;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9)09-094-03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指导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这就凸显出探索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信息化教学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其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特别是职业学校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提供的硬件设施,配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这样,生活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的职业学校学生才能更容易接受,因为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化的内容。
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一般的高中语文教学,既缺少了应试的强大动力,也要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基础不均衡等现象,提高教学成效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与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具有较好的效果。
传统中职语文教学的不足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特殊性,其对于学生技能关注较多,而对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则关注较少,由此导致语文教学的主体性地位不断下降,趋于边缘化发展,这必然会对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巨大影响。
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受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影响,教学成效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意识偏低。基于职业教育的实际,学生文化知识薄弱,知识水平偏低,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不足,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意识不足,以上现状就要求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必须要采取更加贴合学生需求的方式来进行。
二是教学活动单向枯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有效体现出来。学生在整个课堂之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因为对课堂知识不能理解而浑浑噩噩;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学生学习投入程度不足,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教学重难点无法有效突破。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需要对知识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在教学时难以寻找到有效的教学手段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教学效率难以实现有效提高。
四是职业学校现有教材无法满足需要。在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现有教材和习题册对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虽然能够提供直观的帮助,但是语文教学内容和知识框架应该进一步与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贴合,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其全面发展。
五是黑板板书耗时费力。在信息化手段匮乏时期,教师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借助于黑板板书的方式进行,一节课下来要在黑板上进行大量板书,浪费了大量時间,而有时信息量还是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要。
信息化教学优势
(1)有利于增大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相对于传统的教师板书以及挂图等演示方式,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展传统文字教材内涵,将抽象的文字丰富为声、图、文并茂,借助三维视图等虚拟仿真模式,向学生展示全新的、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文本,同时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可以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进入语文课堂,能够提供更为形象生动的演示,这样的效果对于本身较为枯燥的语文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信息化教学还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3)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信息化教学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将历史人文信息和材料写作意图直观、立体、形象地演示出来,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延伸学生的学习体验。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教学更加开放,把学生作为服务主体,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从而有效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为提升教学效率及改善教学效果发挥积极作用。
信息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化教学的智能化、网络化为师生的教和学都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开展信息化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对原本枯燥的课堂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消除学生学习疲劳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动力提升。例如,笔者在教学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时,通过播放电脑制作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广阔无垠,大雪纷飞”的北国大地,想象着自己正站在雪峰之巅,极目远眺阳光照耀下的美丽雪景,从而感受作者“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概。同时,配以这首词的录音歌曲,让学生在享受中自然地生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在对语文课程中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创设具有交互性的教学流程,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如在《蝉》的教学中,笔者下载《人与自然》栏目摄制组制作的一段有关蝉生活的精彩画面作为导入内容,赋予了教学更为浓厚的趣味,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随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增加了很多,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面对所学的抽象知识或内容,很难直接从想象中理解,而仅凭教师的讲解也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各种软件,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相关方面的课件制作,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及教材内容特点,使教学课件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此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促进知识内化,从而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4.优化内容形式,加强学生记忆
语文课程内容丰富,但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又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使得对某些知识的记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教学过程的枯燥及教学方式的单调,也限制了教师课堂延伸和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传统的书本知识以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不仅能够很好地渲染教学气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而且能够使知识呈现更加有序,便于学生更加透彻、深入的理解,增强学生记忆效果。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课堂改革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介对传统课堂进行变革,信息化手段能够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教师要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合理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