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2019-10-30令爱红

山东青年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學情感教育渗透

令爱红

摘 要: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让情感教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一道有用工具。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育;教學;渗透

一、教师在教学中人格魅力的展现是情感渗透的关键

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是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过于呆板和枯燥的课堂势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数学情感的渗透。因此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和传授数学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促进学生积极价值观念的形成。无论是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课件制作还是语言陈述都应当是充满活力与趣味的,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挖掘数学教材及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

数学情感的渗透与数学教材之间也存在着必然联系,这主要是由于数学教材作为情感渗透的源泉,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数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情感教育与数学课程的相互融合。教学方法方面,无论是合作式学习还是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都极为有利,这也是数学情感渗透的关键环节。

三、巧妙的构思和问题情境能有效实现数学情感的渗透

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天地,同时也是团结合作和互助探究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科带给他们的乐趣与满足,进而激发内心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热情。数学课程讲授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对于数学情感的渗透意义重大,巧妙的问题构思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面也有着深远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备课,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架起师生之间的“连心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往往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五、尊重学生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一以直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们通常都会认为那些学生成绩出色的,听话不惹事的学生就是一个好学生的标准。而这种观念导致的结果恰恰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违背了教育活动的根本原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学生发挥所长,共同进步,全面提高素质,为社会发展培养不同人才,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和掌握不同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将情感教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正是改变传统观念的有力手段。要知道,教育的目标是面向每一个学生,不是简单地针对某一部分学生的教学活动。作为教育的主导者,老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运用情感手段与学生交流感情和学习体验,掌握学生的爱好、兴趣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成长和发展。同时,老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认知,提高学生学会控制和约束自我情感变化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丰富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情感体验。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独立人格和个性特长的必然途径,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发挥主体性,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来,促进学生品质、智力、思想情况以及良好习惯全面发展和最终形成。

六、发挥爱的情感效应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池之水,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心里尚未成熟,情感十分脆弱,他们心灵的窗户是不会向一个漠不关心他们的,甚至他们感到厌恶的人敞开的。由此可见,一位除了上课(指单纯传授知识、解决疑惑)之外,从不去关心、爱护和研究自己教学对象的教师,即使他们的课讲得再好、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也难以预测。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除了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有一种执着的爱以外,还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以心换心,将心比心”的情感交流,教师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并据此唤起学生对师长的爱,进而将这种爱延伸为对其所教学科的好感,最终从这种好感中培养出对该学科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遵循这一方法,并由此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说明:爱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漳县武阳东街小学,甘肃 定西 748100)

猜你喜欢

教學情感教育渗透
外研版Book1 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 P2 Reading and Vocabulary By Zhang lijun
Unit4.let’s eat教学反思
27《鱼游到纸上》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