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推进“辅导员+校企双导师”育人研究

2019-10-30李波李海瑛

当代旅游 2019年4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现代学徒制辅导员

李波 李海瑛

摘要:现代学徒制通过几年来的试点推进,取得了一定成功,总结了不少经验。但受现行的行政体制、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经营和学生职业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的专业都能实施现代学徒制,然其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理念是所有专业改革的总方向。本文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当前教学团队的浅析,提出“辅导员+校企双导师”育人模式探索,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出建议意见。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旅游管理;辅导员;校企双导师

一、“辅导员+校企双导师”育人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必要选择

教育部有文要求,把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列为试点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强调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在人才培养规格设定、教学标准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及考核等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全过程中,“双导师”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校企“辅导员+校企双导师”团队建设是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的关键。

(1)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教学全过程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要将辅导员思想育人融入到专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

(2)培养符合现代旅游发展所需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贵州近年来加快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发展,大好的行业发展前景改变了企业对人才培养、人才储备等人力资源开发的一贯认知,旅游行业、企业纷纷走进学校,通过实习实训合作、预约就业等方式先期进驻,主动要求参与育人,与学校开展多形式的合作,争抢共育优秀人才。强劲的旅游发展势头为校企合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与此同时,旅游专业学生对行业的发展及就业前景也信心十足,更加热爱所学专业,愿意利用课堂内外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中去,为“辅导员+校企双导师”育人模式的实践提供了支撑。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本理论不断内化为价值判断。就学生群体而言,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在职业取向、岗位选择等方面目标更明确。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在普适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构建基础上力求个性彰显,尊享个人兴趣与爱好。为此,职业教育要取得良好成效,必须尊重学生个人选择,要遵循学生价值判断,推进专业教育向岗位方向性教育调整,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符合自己发展方向,跟随喜欢的导师,让学生成效激化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旅游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旅游+”等产业融合升级,现代旅游业呈现多元化综合型经营特征,要求旅游人才的知识及技能储备更具复合性和创造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施校企合作、推进专兼教师育人以大量实施,但当前的粗放式专兼教学团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辅导员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不够。德技双馨是职业教育的共同目标,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引导尤其重要。当前,多数辅导员老师知识结构总体偏向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对管理的学生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致使辅导员工作普遍存在只注重意识形态的教育,缺乏与学生专业知识及职业规划的有效性结合,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理论知识与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化引导。

(2)校内专业教师实践指导能力不足。在以往的师资团队建设中,向研究型高等院校学习,注重将学历和专业作为聘用条件,使得校内专业教师团队在研究能力和学生专业理论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提升,但团队整体内陷出对学生实习实训指导的短板。虽然在教师职业发展中不断提及提升专业实践水平,做到知行合一,但由于受到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制度、政策审核、财务管理等政策性限制,致使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动力不足。

(3)企业导师讲解分析能力欠缺。企业导师大都来自旅游行业一线岗位,主要从事导游服务、旅行社计调、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网络运营等工作,有多年从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对于大多数企业导师而言,一方面缺乏学情分析意识。企业导师的第一身份是员工,全心履行岗位职责、一心干好本职工作是其职业发展的第一要務。然而,大多数企业导师忽于对学生基础的了解、学习能力的分析,使得技术技能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是缺乏技术技能教学的系统性教授思维,缺乏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灵活运用力。旅游从业者面对形形色色的游客,更需要教会学生场面控制技巧和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对典型事件的处理技巧。虽然聘请的企业导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指导学生实践时往往存在操作要点讲解混乱零散,缺乏系统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很难把握要领。

(4)专、兼教师缺乏沟通。在平时的教学中,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各自为政,缺乏交流。校内教师阵营意识明显,在教学领域优越感强,不愿与校外教师请教学习。校外教师从事教学兼职活动,角色意识不强,缺乏教研觉悟,也不愿同校内教师主动沟通交流。专业教学在形式上构建起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但团队的内部交互性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三、旅游管理专业“辅导员+校企双导师”育人实践路径

(1)“辅导员+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建立选聘培养机制。制度的建立不仅要管制人,还要激励人,在旅游管理专业“辅导员+校企双导师”团队构建中,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推进辅导员思政知识基础上的旅游专业化塑造。让辅导员全面深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全过程,掌握学生学习实践要求、未来就业前景、就业岗位标准以及职业道德规范,以便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发展,合理分析就业前景,增强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憧憬。二是加强对校内专业教师的技术技能提升。通过内部调整,有序轮岗轮训,让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带着目标,领着任务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实践锻炼。三是加强企业导师的聘用、培训和管理。在企业中选择经验丰富、有教育情怀、乐于育人的一线员工作为企业导师,适时组织企业导师开展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及技巧等相关知识培训,促进企业导师教师化,让师傅丰富的技术技能能够顺畅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系统、快速、准确的学习岗位技能。教育是良心工程,还应加强对企业导师爱生乐教的情怀培训。四是加强辅导员、校内专业教师、校外专业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在教学团队构建中,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积极组织开展针对专业教育、学生培养的研讨,积极推进校内外老师结对子,开展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交流汇兑,取长补短,相互提升。

(2)“辅导员+校企双导师”教學团队建立奖惩进退机制。在“辅导员+校企双导师”的团队管理中,对学校方面的辅导员和校内专业教师,将业务学习和技能提升纳入评优评聘考核范围。通过建立目标-任务导向,让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一同加强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到行业企业考察调研,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对于学习意愿差、态度不端正的教师给予相应惩处。对外聘企业导师要建立聘用及辞退制度,注重从品行德性和技术技能两方面出发,建立外聘教师邀约任职制度,建立完善的聘用管理档案,对教授能力差,学生评价差的外聘导师给予辞退处理。考核评价采用学生评价占主体,专业建设委员会和督导评价为两翼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执教育人水平。

(3)“辅导员+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推进方向性育人。“辅导员+校企双导师”育人模式的探索其目的在育人,要改善以往教学模式中缺乏针对性引导、师生教学关系疏远、学生了解就业无门等现实问题。因此,在“辅导员+校企双导师”育人模式实践中,突出导师作用,实施小组式、方向化育人。辅导员以班级为单位,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抓,对全班学生开展学风引导、师生关系协调等工作。校内专业教师以自有知识专长为基础,在教授课程的同时,对部分学生开展方向性发展的理论指导。校外导师以岗位工作标准为基础,在开展技术技能传授的同时,对部分学生开展方向性发展的实践指导。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结合未来就业岗位要求,选择方向,在辅导员老师的协调指导下,与校内外导师推进方向性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交流。旅游管理专业结合就业岗位群,设置导游服务方向、景区服务与管理方向、旅行社计调方向、旅游营销(电商)方向、旅游策划与产品设计方向,把方向学生人数控制在6~8人左右。通过班级内设置方向,让学生自主选择方向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Z].教职成[2014]9号.

[2]白洁,刘国松.构建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职业教育,2016(19):86-87.

[3]张春,李竞赛.现代学徒制烹饪类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8(11):64-66.

[4]付凤华.就业导向下高职动漫专业“双导师”制育人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12):94-97.

[5]陈国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企业德育导师制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71-73.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现代学徒制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