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成拳核心训练之七六统一

2019-10-30李照山

少林与太极 2019年9期
关键词:技击发力融合

李照山

涉及武术劲力的因素有发声、意念、内气、气势、力量、精神。若使六位归一,将威力无穷。

一、声的作用

武术中的“声”包括试声和发声两个方面。试声有助于补充试力不足,具有激发潜能、强化劲力、后续储力之作用。发声的意义为:发力时,通过声的释放和鼓荡,可使劲力发挥得更加干脆和完美。此外,发声还可起到威慑对方、震骇敌手的作用。李小龙在打击敌方的瞬间,总会发出一些怪叫,其作用既可增加力量的强度,又可令敌方感到不安,甚至会产生毛发悚然之感(图1)。

试声是发声的前奏,发声是试声的真实体验。如果没有一定的试声功底为根基,所发之声必然中气不足,号叫无力,根本不可能把震撼人心的劲力发挥到极致。

试声包括有意试声法和无意试声法两个方面。所谓有意试声法即有意识地将试声应用于各种站桩、试力或发力之中,或有意识地应用某种字音进行试声。无意试声法又称自然试声法。当自身内气或内劲练到十分充足时,自感周身气血鼓荡,体内充实、膨胀,此时可无意地以小腹为动力发出各种声音,而且这种声音往往比较深长、浑圆、纯厚,更容易弥补体内细微之不足(图2)。

二、意的作用

意即意念。意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但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而且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生理机能。为了强调意的重要性,有的拳术还以“意”字冠名,如心意拳、形意拳等,其要旨就是讲究心和意相合、形和意相合。即使很多没有“意”字冠名的拳法,甚至不少的象形拳术,都无一不注重意的训练。

大成拳的前身是形意拳。其宗师王芗斋在教授弟子的过程中,发现习者有重形轻意之弊病,为了突出意的作用,便将“形意拳”去掉“形”字改成“意拳”。虽只是去除一个字,但却赋予拳术新的内涵。意拳由于非凡的影响力得到社会的公认,逐渐被宗师的友人推名为“大成拳”,先师再三推让后方欣然应允。但先师一再强调,“大成”之意并非唯我大成,乃是以集各家之长为其寓意。这也符合王芗斋早年游历大江南北、博采众家的求索轨迹。

虽然大成拳没有了“意”字冠名,但并没有因此忽略了意的训练。王芗斋在《大成拳论》中指出:“所谓神意足,不求形骸似。”从技击角度来说,大成拳的意念活动包括增长功力和实战应用两个方面(图3)。

有关增长功力的意念活动很多,习者可根据所站技击桩的桩式或试力的形式及内涵不同,有选择地进行意念诱导练习。在核心体系训练法中,从最开始的松沉体验,到此后的聚积力量、顺势而试、顺势而发,尤其是顺势而发中的力柱体验和肌蠕动体验等过程,均贯穿着“意”的主导作用。

三、气的作用

谚语有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此处所讲的“气”和气功中所指的“气”并非空气之气。武术中的“气”通常是和劲力紧密相连的,故有“以气催力”之说。站养生桩的目的就是为了蓄积“内气”。刚开始时,手掌会出现或热或胀或麻的感觉,此后,这种功感效应逐渐向臂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延展。有的人会在小腹部位出现温热、充实或异动感。当“内气”充溢至一定程度后,整体会出现浑圆扩大感,乃至产生“生生不己之真动”。此即无数细胞被激活之表征。

“内气”对肌肉的温养使肌群获得用于发力的能量。当技击桩站到一定阶段后,周身的肌肉从臂部、背部、腰部到胸部等会变得紧实和有力,就连被人们认为最柔软的腹部也会产生高度的收缩而变得非常坚硬。这些都是“内气”与“内劲”交织影响的结果。作为精微物质的“气”的能量传递至细胞时,细胞的活跃度和神经的兴奋度异常升高,人在发声信号的助威下,气血瞬间鼓荡,强大的劲力骤然爆发。

四、势的作用

“势”是对事物发展的一种描述。当事物发展至一定程度而处于定性趋向时,通常以“势”称之。比如,我们说的“势如破竹”,意即劈开了竹子的头几节,下面各节就会顺着刀势分开了,通常形容力量的强大而不可抵抗。

当“势”处于萌芽的较弱状态时,我们常称之为蓄势。势的蓄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揭示出自身的发展规律,并且按照应有的态势而展现出不同趋势的特征。

“勢”在发力过程中代表了一个人的功力,优势的功力状态说明了一个人的劲力所达到的圆满程度,这就是势在必行。此时的发力状态为:1.整体状态极佳:2.肌群高度收缩性:3.力量有完整的重力性;4.力的方向高度统一;5.力量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和重创性。

“势”在推手或技击中的意义也非常重要。当劲力处于强势状态时,对方若向我进击,我以腕臂轻轻拥之,对方顿时感到我之防御固若金汤,我若向对方进击,对方无论怎样堵截或格挡仍无济于事。当然,为了使发力处于优势状态,要尽可能的创造有利条件,以发挥力量的发放与打击效果。比如,当对方向我进击时,我先化解消除对方来势,此后即可向其中线部位以强势的劲力将其放出,或向其要害部位猛击。

五、神的作用

“神”是一种高级的、抽象的意识状态,亦即人的灵魂所在。精、气、神是人体生命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它们之间高度统一而又相互影响。王芗斋在《大成拳论》中指出:“技击之站桩,要在于空灵均整,精神饱满,神如雾豹,意若灵犀,具有烈马奔放、神龙嘶噬之势。”他还特别强调:“动则有怒虎出林,搜山欲崩之状,全体有灵蛇惊变之态,亦犹似火烧身之急,更有蛰龙振电直飞之神矣,尤感筋肉之激荡,力如火药手如弹,神机微动雀难飞,颇似有神助之勇焉。”

在神态修炼方面,王芗斋的要求是“习时须假定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四周如有大刀阔斧之巨敌,与毒蛇猛兽蜿蜒而来,其共争生存之景,须当以大无畏之精神而应付之。”如此既可很好地化内能为劲力,又可培养临危不惧的精神气概。

为了更好求得“神”的效果,可进行必要的静功和眼神方面的训练。静功可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得以调节,全身骨骼肌紧张度下降,呼吸频率减慢,血压下降,头脑清晰,使人具有大气浩然,处机灵变之玄妙。眼睛为心灵之窗,若能训练出炯炯有神的目光,无疑会使人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这对力量的发放必有很好的提振作用。练习时可任选一桩式,再选择一目标,如远处一棵大树、一座高山等,我以双目微微凝视之。开始时,不要追求太长时间,当两眼不适时可微闭双目休息一下再练习。如此修炼可达到武术中所讲的精神震撼的“目击”效果。

六、力的高度融合

以上的声、意、气、势、神有了适当的修炼后,将会自然地与劲力产生部分或完全的融合。在没有达到六个方面高度统一之前,可能只是两个方面或三个方面的融合。

试声时可使劲力产生鼓荡作用,或者在体验力量蓄积及运行过程中,由于松静的结果会自然地产生试声的效果,这就是声与力的融合;在体验劲力的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内气”强化作用,这是气与力的相互融合;在“得势”的前提下,若能顺应其势地进行试力或发力操作,会使劲力愈发强大,此即为势与力的融合;精神的提振会激发体内更多的内能,以至在试力时肌群获取充足的能量,此乃神与力的融合。在试声及发声的同时振奋了精神,即为声与神的融合。

这些只是两个方面相互融合的过程,随着劲力层次的深入,还会相继产生多种三方面的融合,如声、意、气的融合,声、意、势的融合,声、意、神的融合,声、意、力的融合,声、气、势的融合,声、气、神的融合,如此种种乃至产生四方面、五方面的融合,最后完全达到声、意、气、势、神、力六统一的高度融合(图4)。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技击发力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刚柔并济
政策发力,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
破次元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融椅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