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模式下 绵阳市养老护理员现状及对策
2019-10-30熊华
熊华
摘要:目的:了解绵阳市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护理员现状,为提高护理员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自行设计问卷和访谈法,对养老机构护理员的一般情况、工作常态、培训情况及需求、工作满意度等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护理员存在年龄大、文化层次低、专业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足、持证率低、人员流动性大、培训少、收入低等问题。结论:应从政府、养老机构、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努力,打破养老护理员低素质、低收入的恶性循环现状,建立专业化的养老护理队伍,适应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要。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护理员;现状;对策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养老服务需求量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养老服务行业整体不景气,专业人才不足,服务能力低下,造成需求与现实的种种矛盾。而养老护理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被照护老人的生活品质和安危,以及养老机构经营效益。绵阳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是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渝经济圈区域中心之一,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截至2017年年底,绵阳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占21.3%,65岁以上占14.7%,已达高龄化程度。这里的养老护理员状况在一定程度可代表我国西南部地区养老护理员的现状。通过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完善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改善从业环境、增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绵阳市民政局2017年年底统计数据表明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49家(其中公办12家、民办19家、乡镇敬老院218家)。以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出20家养老机构(含乡镇敬老院13家)共134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
(二)方法
以自编问卷和访谈法进行调查,包括基本情况、持证及培训、工作现状、薪资福利等方面。考虑到护理员文化水平差异,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协助填写问卷。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134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100%。
三、调查结果
绵阳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详见表1所示。
(一)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本地就业为主,人员流动性大
绵阳市养老护理员男女比例约为1:2.5,平均年龄48.5±5.3岁,以本市人员为主,多为初中以下文化。平均工作年限3.08±1.1年,侧面反映出人员流动性较大,访谈中了解到每年的流失率超过10%。但与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养老护理员主要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95%)、女性超过九成且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有所不同。在分析年龄与文化程度关系时发现,年龄越小,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越高,反映出护理员队伍逐步有专业人才进入。
(二)专业化程度低,持证率低,专业培训少,医护知识缺乏
绝大多数养老护理员来自于务农、家政及其他行业,将近1/3的养老护理员从没接受任何培训,一半以上的仅接受过单位内组织的以生活照料为主的岗前培训。反映出该行业入职门槛低,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明显不足。在工作后很少有机会再次接受培训。护理员大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单一。
(三)劳动强度大,劳累感明显,收入偏低,上升空间不足
超过6成的养老护理员同时照顾5个及以上的老人,而且以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为主。57.5%的护理员感觉疲惫或非常疲惫。收入偏低,一半以上护理员月收入低于2000元。59%的护理员觉得没有上升空间,9.7%的一直想变换工作。
四、对策分析
(一) 加快专业养老护理员的培养
养老护理员普遍缺乏心理疏导、康复保健、医疗急救等专业护理知识,导致养老机构严重缺失康复护理功能,大多只能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这与很多文献一致。要鼓励各高职院校广泛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尽快弥补行业人才缺口。调查发现,同时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服务型人才是养老机构最紧缺的人才,所以要着重培养护理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这跟专业技能同样重要。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特别加重医学常识、老年护理技能和交流溝通类知识的比重。
(二)加大对目前在岗护理员的培训
短期内培养大量专业护理员并不现实,因此需要对目前在岗的护理员继续培训,定期进行专业资质认定。考虑其普遍年龄大、文化低,对理论知识可以放低要求,让其掌握常用的老人护理技能就好。提高对老人生理和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给予临终关怀的能力。应根据岗位需求,以多元化的培训,如专题短训、理论实践相结合、技能比赛等方式,使护理员可以在生活护理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康复保健、疾病护理、心理慰籍作用,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同时,结合国外养老经验,应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的志愿者服务体系,让全社会投入到养老工作中。向社会招募医务人员定期到养老机构中为护理人员举办相关讲座,或直接为老年人提供医学支持、心理干预及康复指导等工作。
(三)增加投入,提升养老护理员薪酬水平,稳定护理员队伍
当前社会对该行业认识不足,加之行业收入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最终形成低收入、低素质、低质量的恶性循环。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工作状态的好坏取决于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共同作用。工作条件和工资等属于“保健因素”,有助于保持员工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而成长机会和晋升等属于“激励因素”,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员工尽可能表现得最好。因此,如果政府提高养老护理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消除不满意因素,就可以稳定护理员队伍。同时政府要大力宣传、倡导改变养老观念;教育机构加强职业认同教育,共同提升养老行业的内在价值与成就感,吸引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进入养老机构工作。还要让护理员有机会接受更高级别的专业培训,或建立更大的职业上升空间。多管齐下,共同打破恶性循环,带动养老行业良性发展。
(四)建立养老护理员职称评审体系,开放职业上升通道
让专业人员能够看到发展的远景,是专业队伍稳定的基础。虽然国家在2017年年底取消养老护理员资格考试,但并不意味着养老护理员就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当养老护理队伍逐步专业化和年轻化后,有必要尽快制订相关要求,建立职称评审体系,规范行业管理,使养老护理真正成为有前景的行业。
综上所述,提升养老护理队伍专业素质需要政府、养老机构、教育机构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大力宣传养老行业先进事迹,表彰奖励优秀专业人才;建立养老护理员职称评审体系;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养老机构提升护理员薪酬福利,改善工作环境,完善培训制度。教育机构设计并调整课程,培养高素质养老护理员并积极探索专业化、科学化的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卓颐,陈伟然.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2]王成林.上海市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问题和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3]马池芬,蒋玉宇.提高养老机构照护人员职业素养的调查及策略[J].社区医学杂志,2011(14).
[4]藏少敏.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3(01).
[5]黄岩松,陈卓颐.机构养老服务高素质人才培养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6]王希晨,吕欣桐,周令,等.医养结合视角下养老护理员培训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0).
[7]杨晓玲,曾建霜,杨茜,等.我国养老护理员培训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
[8]熊合明,金晓英.医养结合型模式下养老护理员培训与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03).
[9]刘晶,杨超.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医学知识现状及應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
[10]郭红达.基于双因素理论的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11]汤文华.“双因素”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10(03).
[12]李晓松,杜健.澳大利亚社区老年保健服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1(09).
[13]陈雪萍,许虹,王先益,等.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10(05).
*基金项目:2016年绵阳市社科联项目(编号MY2016YB009);2016年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编号16SHZC02)。
(作者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