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2019-10-30冉梦娇吴宁
冉梦娇 吴宁
摘要: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崛起带动了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的特殊企业,其经营管理实质上是财务管理,而其进行财务运动的各个节点均有可能诱发财务风险,更是凸显财务风险管理的至关重要性。文章立足财务视角来审视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分析了各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类型,针对性提出管理举措,以期为商业银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即企业财务上的所有经营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外在表现形式。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当中,因为无法预料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产生偏离,从而有承受经济方面损失的风险。当前,加强财务管理已渗透到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每个方面,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以效益为中心的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弊端,尤其是资本风险、资产质量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财务风险持续高企,难以有效控制,是商业银行经营及可持续发展路上的“阿克琉斯之踵”。因此,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理论研究,以及国内外银行业的实践,认真探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及其管理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改革发展同样意义深远。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相关概述
(一)财务风险
在《辞海》中“财务风险”被解释为遭受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害,即一些不可预测事件导致的财产损失。本研究认为,财务风险是任何企业都需要面对的,包括治理结构不合理、融资失利而造成偿债能力缺乏、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等风险。财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只能通过一些必要措施来有效降低。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财务风险。根据以往研究,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被分为五大类,包括资本风险、资产质量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表外业务风险。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特征如下:其一、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相比其他行业,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比例较低,其经营模式是利用客户存款或其借款运营,即为负债经营,这表明其本身就存在无法消除的内在风险导致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其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是潜在性的,商业银行不断地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由于贷款是以转账结算形式进行的,所以贷款的款项又转入银行账户上,增加了存款数的同时,相应增加了可贷资金。商业银行这种信用创造模式可以一定期限内掩盖已经出现的财务危机和不断变动的各类不确定因素,因此其风险具有隐蔽性;其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具有可控性。即商业银行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和决策机制,包括强化内部信用分析评价体系、降低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等,可以有效降低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达到控制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目的;其四、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具有扩散性。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运营模式,极易加倍放大风险并引起市场上的各种连锁反应,这将造成较大范围的潜在风险,甚至波及整个经济体系。
(三)加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根据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种类和特征可知,商务银行财务风险是可控风险,虽然它是客观存在、不能完全消除的,但通过考察风险、找到关键点、制定相应政策、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可以降低风险减少银行损失的,商业银行以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财务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命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握住了生命线。财务风险管理行之有效,则表明其可能获利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若对财务风险管理不加以重视或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则很可能造成银行资产质量低下,承担亏损并失去辛苦打下的半壁江山,又或者最终资不抵债而倒闭,由此可知,加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就是描绘其不断发展向上的生命线,是商业银行经营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经营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都比较特殊,资金运动形态涵盖了收付资金、借贷资金等,在此过程中形成的风险形式也比较特殊。从1996年开始,虽然中国实现了资本监管,但在很多方面都无法赶上国际标准,因而高估了资本充足率。此外,对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银行也缺乏明确的监管措施。在改革开放深入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外资金融机构也纷纷涌入国内,因此,我国逐渐开始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模式,但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仍存在如下一些与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问题。
(一)負债经营导致的低流动性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央行来进行强制性的流动性管理,主动控制流动性风险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理念落后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家信用有着紧密联系,容易导致商业银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理念也相对落后。我们知道,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指的是银行资金来源的构成,以及与其相互联系、制约的比例关系。负债结构对判断银行风险收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绝大部分的存款依赖于存款负债,存款负债在其中所占比例超过95%,如今存款人维护自身的利益意识越来越强,只要有一点不满意存款就会被转移,由此可知,资金的来源和数量不确定性使银行的负债处于被动的局面,负债流动性风险也较高。
(二)宏观经济环境不成熟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得较晚,且金融市场处于刚起步阶段,各方面标准和条件尚未成熟,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普遍存在,这些因素都使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非法牟利或违规经营的可能性增加,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同时,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最突出的是宏观监管方面缺乏有效性和力度。我国的管理模式,仍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不能做到防微杜渐以及未雨绸缪,事前防御准备工作完成情况较差,这些都将导致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三)资本市场不完善及企业融资渠道少
在自身发放债券筹资方面,相比欧美企业,对我国企业的监管相对严格,因此中国企业融资普遍使用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如果贷款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的财务风险会被转嫁到商业银行上,因此成为银行的信用风险。当银行长期无法收回不良贷款时,最终会形成坏账,银行资产就会缺乏流动性和安全性,银行也就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滞后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高附加值业务例如中间业务投资收益等的开展不多,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利息差。很多外资银行利润的一大来源就是中间业务的利润,相较而言,我国的银行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并且我国金融市场化速度较慢,上市商业银行缺乏可使用的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其次,金融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未能对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进行及时控制。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尚缺乏科学性、不够完善,没有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资金内控、信贷业务内控等制度程序化和系统化,组织分工和控制目标体系不够清楚,业务流程规定也不细致,因此,资金缺乏安全性、运营效率偏低;再次,某些商业银行并未严格遵循相关财务法律法规,且财务核算不够严谨,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薄弱的账户管理观念导致账户管理混乱、盲目申报等问题,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对临时账户和一般账户的监督不足,未能落实事后监督和检查机制,从而影响了银行的正常有序运营。
(五)风险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财务风险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面、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观念尤为重要。国内商业银行开始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时间比较晚,且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理念滞后,大多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片面,仅停留在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上,相对忽视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伴随着金融行业开放程度的增加与发展,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意识薄弱诱发的风险也不断增长。一直以来,增加新的业务种类是中国商业银行的关注焦点,很多商业银行集中于扩大银行的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评估资产质量,因而产生较大风险,管理人员往往没能深入觉察企业存在的风险,且没有考虑到银行的整体效益以及忽视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无法全面认识到企业各项业务存在的财务风险。
三、完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要确保银行战略目标合理,将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贯穿于银行的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中。应用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采取相应的措施管理财务风险。通过风险识别、评估、检测及管控方式,实现风险全过程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价值最大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优化提升银行利益。
(一)强化流动性管理,抵御流动性风险
首先,强化银行针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意识。银行具有经营杠杆高、负债量大以及自有资本低的特点,因此,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大,有必要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其次,国内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较早,但大都却只从控制规模、总量、计划等角度来开展研究,有必要加以改进完善;再次,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流动监测指标制度,识别、控制和管理流动性风险,充分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前安排流动性盈余,实现银行盈利的最大化。
(二)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
如何依照国际标准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同时解决相应的亏损问题,应当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中之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由组织结构、会计规划、双人原则以及对资产和投资的实物控制四方面构成。根据中国国情,有效对策如下:第一、明确银行内部各个机构的职权和职责。分化部门的职权,避免出现职权过大的现象;第二、设立监督机制。在银行内部设立审计部门、稽核部门等内部控制部门。上述部门经由董事会直接负责,可以避免受到其他部门牵制,各部门、各环节要互相监督与配合;第三、建立及时有效的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由董事会和管理层直接负责,以便能够在处理紧急情况时真正做到有针对性、不推脱;第四、事先制定紧急事件的应急计划,强化内部应对及处理突发事件造成损失的承受能力。
(三)扩充资本金,优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国内金融机构近期在增资扩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却并没有彻底改变股本金充足率严重偏低的状况。国内商业银行有着较高比例的不良资产,缺乏股本金将难以弥补不良资产造成的呆账损失,由此会增加银行的财务风险。针对上述问题,相应的举措应当包括:第一、在能够确保银行维持既有经营效益的同时,尽量保证足够的资本金,建立充足且有序的资本金内部积累机制;第二、主动寻求适当扩充资本金的有效途径,扩大筹措资本的合理渠道,如经由国家财政注资、借由资本市场融资以及发行长期资本债券等方式。通过增加银行资本金存量,可以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与信心,由此保证国内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商业银行为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组织的中长期战略目标计划,需要建立防范财务风险的管理机制。为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应在银行董事会设立首席风险官,其主要职责是协助组织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以及控制业务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设置风险管理部门,集中化管理全行的风险政策制度、风险监控体系、计量分析模型等工作;二是在商业银行的各个业务单元配置风险总监岗位,负责其业务内的全部风险管理工作,直接对首席风险官负责;三是各风险管理机构要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根据具体业务程序设置专门岗位,对其负责的风险类型实行精细化管理。
(五)强化风险规避意识,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建设。首先,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涵盖各类具体财务风险指标的制度,如资本管理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风险等;其次,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评价制度的建设:一是扩大财务风险报告制度的覆盖面。财务风险报告制度包括三部分:财务风险报告制度、限额管理和管理考评制度。财务风险报告制度为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及时提供财务风险信息,可以及时规避财务风险,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在银行的资金运营中加入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动态监管考评机制设计,定期考评,强化财务风险控制的基调,并将每次的考评结果作为评价财务风险的依据之一,依据考评结构分配相对应的财务资源,有效激励银行的管理机制;三是量化財务风险管理目标。实行财务风险限额管理有利于风险的分解、防控功能,有助于银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理性管理。
(六)加强贷款流程管理,建立全流程管理体系
首先,需加强对贷款支付管理。银监会在2009年7月颁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为的是加强固定资产贷款的风险把控,完善贷款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该办法规定首先要加强贷款流程银行管理措施,推动银行传统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其次,要强化资产贷后管理,不合理的银行绩效考核导向等因素导致商业银行“重贷前、轻贷后”的重贷轻管现象普遍存在,也因此增加了银行的财务风险。我国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贷款的全过程管理,落实贷前、贷中、贷后等环节的责任:一方面,坚持全流程的管理原则,控制贷款的全流程,并根据银监会制定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将贷款流程进一步细分为九大环节:受理、调查、风评、审批、签约、发放、支付、后管和处置;另一方面,加强贷款用途管理,降低挪用贷款的风险;再次,强化贷款发放和贷款支付的审核工作,增加贷款人受托支付等一系列手段。大额度贷款要在借款人进行实际交易时,通过委托银行进行支付,把资金直接给到交易对象,确保贷款资金流入经济实体;最后,加强贷后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动态监测以及对贷款账户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昕.关于加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2(10).
[2]张心泓.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J].会计师,2013(21).
[3]郭申友,徐金玉.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05).
[4]陈春.关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
(作者单位:冉梦娇,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吴宁,江苏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