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环境审计研究热点及动态变化分析
——基于布拉德福定律分区理论

2019-10-30汪秀清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频词共线词频

汪秀清 林 玲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8)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环境审计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环境管理的有力工具之一,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地区)、有关国际组织以及各类企业、非营利组织的关注,引发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相较而言,我国环境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起步较晚,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审计工作才恢复,CNKI中有关环境审计文献的记录最早始于1993年。伴随着环境审计实务的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发展时期,但目前仍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现有环境审计研究中与国际经验相关的文献较少,难以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方法。本文对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阶段性总结,旨在为深入研究环境审计提供思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以应用地球物理学和润化两个领域文献为样本,对期刊中论文载文量进行统计;随后,英国文献学家维克利在布拉德福研究基础上整理成经典信息计量学著名定律——布拉德福定律。该定律主要表述为:“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随后几个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区(成为相关区、边沿区)中所含期刊数成1∶a∶a2比例关系,其中a>1,称为布拉德福系数,a≈5。”

传统布拉德福定律常用于指导文献期刊采集、管理和核心期刊确定,但随着研究应用的发展,有不少学者将布拉德福定律推广应用于文献研究其他领域。王知津、李博雅(2016)利用布拉德福分区理论对2010—2014年我国情报学研究热点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本文借鉴前人研究经验,通过对环境审计历年来核心期刊文献及关键词进行整理统计,结合布拉德福分区理论进行二次分区,对核心区关键词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出高频关键词共线频次和共线网络,分析环境审计文献研究热点区域、相关学科知识结构和体系;绘制历年来文献研究和关键词动态变化可视化计量图,探讨环境审计研究动态和趋势变化,进一步发现环境审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方向。

二、统计数据选取与整理

本文从CNKI数据库中选取截至2018年7月31日的环境审计期刊文献。以主题“环境审计、篇名、环境审计”、精确检索选择CSSC1与核心期刊,共获取期刊论文414篇,进行人为甄别说明如下:首先,去除2001年、2018年各1篇重复文献,留下样本文献412篇,其中核心期刊317篇、CSSCI文章95篇;其次,样本文献期刊分类是以文献发表当年中文期刊目录总表中分类为准;再次,考虑到文献投放分散性,全选文献分类目录,并不局限于G20审计类;最后,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认为,绝大多数关键文献通常都会集中发表在少数核心期刊上,某个学科研究文献中核心期刊刊载该主题文献最能代表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为了提高研究主题代表性和权威性,本文仅选取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刊载环境审计的论文。

关键词是用以表示文献主题内容的信息款目术语,某个学术研究领域大量关键词集合,能揭示研究文献总体内容集中特征和研究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研究脉络与发展方向。许多学者常用关键词研究某一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如王知津等的《基于关键词情报学研究主题分析》、程清亮的《中文全文检索发展》、刘鲁红的《信息抽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应用研究》等都选择用关键词研究各自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和趋势,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借助环境审计核心期刊文献中关键词和相关文献信息进行国内环境审计研究热点分析和发展趋势探索。

利用CNKI数据库文献管理中心文献输出中CNKI E-Study功能导出关键词1 895个,分类整理如下:(1)同一篇文献中同义词或近义词去重整合,共13个,如“注册会计师”和“注会”保留“注册会计师”,“美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保留“美国”等。(2)不同文献中同义词或近义词逐一辨别合并,如“注会”与“注册会计师”合并,“被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合并,“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合并,“美利坚合众国”与“美国”合并,“效益审计”与“效益性审计”合并,“生态与环境”与“生态环境”合并、“审计署”“审计局”等与“审计机关”合并,共合并关键词53个,重复频次合计1 275;单频关键词607个,最终计入样本关键词816个、1 882次。

三、环境审计研究整体数据处理与热点分析

(一)基于布拉德福定律关键词词频分区整理

样本文献关键词816个、词频总数1 882次,关键词词频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进行布拉德福分区。因篇幅所限,表1仅列示出词频排名前28的关键词及其对应词频数。

表1 环境审计研究文献关键词及其频次汇总表

一般认为词频相同的关键词,研究热度就相同。首先,结合布拉德福分区理论将1 882个关键词频次进行第一次分区。布拉德福分区定律认为,核心区、相关区与边沿区等三个区分布值近似,即1 882次关键词,平均分布每个区约为628,但实际分区中如果硬性分割就会将频次相同的关键词分入不同区域,与实际研究不符。本文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将分区交界处频次相同的关键词划分到相同分区。例如,频次为14的关键词共3个,起止序号为16~18,截止频次为628的关键词序号为17,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将这3个关键词分入核心区。后续分区都按照此原理。分区整理得表2,核心区起止序号1~18,关键词18个,词频622次;相关区起止序号19~209,关键词191个,词频653次;边沿区起止序号210~816,关键词607个,词频607次。各个区域分布基本符合布拉德福定律。

表2 第一次分区关键词起止序号、关键词数量和词频汇总表

(二)研究热点整体分析

核心区关键词最能代表环境审计学科研究的内容及方向,共有18个关键词,词频总和622次。为了更好聚焦效果和清晰观察研究热点,本文将在第一次分区的基础上,利用布拉德福分区理论对核心区进行二次分区。二次分区原则与第一次分区原则相同,核心区分为核心Ⅰ区(最热门区)、核心Ⅱ区(次热门区)和核心Ⅲ区(一般热门区),各区起止序号、关键词和对应词频如表3所示。

表3 核心区关键词二次分区一览表

核心区进行二次分区后能更清晰观察研究热点的分布。从整体来看,核心Ⅰ区只有一个关键词“环境审计”,其频次高达276次,占比14.67%,平均每1.49篇文献中就会出现一次。环境审计作为本研究的主题,是该学科独立分类的根本,其他研究基本都是以此为中心进行关联和扩展的。本文研究的热点分析主要是对核心Ⅱ区和Ⅲ区中的关键词进行的。核心Ⅱ区以“审计机关”“可持续性发展”“理论”“资源环境审计”“政府环境审计”和“监督”6个关键词热度最高,个数占比0.73%,词频合计169次,词频占比8.98%。将“审计机关”44次、“政府环境审计”23次和“监督”20次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对政府环境审计相关研究兴趣最高,这与国内环境审计是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的现状有关,对政府环境审计的主承担者如审计署、审计厅和审计局等“审计机关”的研究成为最热门主题。“理论”出现26次,成为最热门研究点之一,说明国内环境审计研究多为概念、现状和对策等理论性研究。“可持续性发展”和“资源环境审计”都成为最热点之一,表明学者们对资源环境审计在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中的监督作用是非常关注的。核心Ⅲ区共有11个关键词,个数占比1.35%,词频数177,词频占比9.40%,成为次热门研究主题。随着政府环境审计的深入开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企业环境方面的社会职责开始明确量化,把自身的环境管理和环境审计工作逐步重视起来。结合次热门区的“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被审计单位”“企业”和“企业管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对民间环境审计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关注度随着环境审计实践的应用需求不断提升,而且对环境审计如何融入被审计单位和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的研究热度较高。“环境审计准则”和“制度”列示于次热门区,可以看出现阶段对环境审计的评价指标和工作依据的探讨比较活跃,这是因为环境审计工作与常规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和审计结果等要素区别较大,目前较成熟的常规审计准则和相关制度不能直接用于环境评价,在未形成完善有效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之前,此内容的研究热度还会提升。

从总体分析来看,我国环境审计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发展。核心区中关键词所代表的领域都是环境审计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我国研究的实际,热点内容及分布状况符合环境审计学科研究实际和发展规律。

(三)关键词共线网络分析

研究热点的常用方法是词频统计。由于我国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实务起步较晚,内容较为涣散,且存在定性归纳偏多、主观判断为主等问题,如果仅依据关键词词频绝对值来判定研究热度和方向,将影响研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所以本文通过高频词共词分析来进一步探索环境审计研究的聚焦区域、热度层次和学科结构。

共词分析法是内容分析法的一种,基本原理是如果某个关键词在一个领域反复出现,则该关键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频次越高,热度越高;如果一对关键词反复共线,则这对词之间一定存在关联,共线次数越多,关联度越高,其代表主题的关注度也越高。分析关键词共线频次及共线网络和规律,能更直观地将文献信息进行分层聚类、突出环境审计研究聚焦领域。梳理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分析其代表主题之间的关联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环境审计学科内部知识结构以及学科或主题结构变化。共词分析方法如下:

2.高频词共线情况统计分析。为了揭示高频词之间的关联性和聚焦区域,对其进行两两比对,统计相互间的共线频次和规律,其中高频词“环境审计”具体共线情况统计如表4所示。在高频词共线情况统计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出高频词共线网络,如图1所示。

表4 高频词“环境审计”共线列表

图1 高频关键词共线网络可视化计量图

按照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和中心性强弱来分析研究结构和热度,本文将结合高频词的共线频次和密集度来分层分析其研究结构和热度。观察图1发现,环境审计高频词之间联系比较紧密,形成了很多交叉领域。其中“环境审计”共线总频次276次,与其他高频词之间共线219次,占比79.34%,说明环境审计文献研究大都围绕“环境审计”展开。以18个高频词之间共线网络关系和频次高低来划分研究热度和集中结构形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环境审计”为核心与“审计组织”“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组成共线集合块。这些内容是环境审计定义的主要内容,也是本阶段国内环境审计研究的最热门领域集合。这与国内国际专题会议、有关组织或书刊中对环境审计定义多次论及但至今均无定论的现实有关。本文认为环境审计定义研究随着其理论完善和审计实务而发展,近期内仍是研究热点。第二层次是以“企业”为中心与“企业管理”和“内部审计”组成次热门集合块。这表明学术界越来越关注企业生产的环境外部性问题,逐步重视企业环境审计相关研究。但是结合文献内容发现,目前研究涉及的行业虽然较广,但缺乏针对某一行业持续、深入的研究;已有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环境合规性审计,很少涉及环境财务审计、环境绩效审计等研究。第三层次是由“资源环境审计”“监督”和“可持续性发展”组成共线集合块。这一区域研究热点较集中,学者们热衷于研究资源环境审计在保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中的监督作用。国内改革开放粗放型经济高速发展数十年来,对资源过度开发等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促进本研究板块成为热门区域的现实动因。第四层次是由“环境”“审计”“环境审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组成的共线网络,其热度虽然一般,但是已初具发展势头,表明学者们对环境审计组织类型的兴趣已由政府环境审计扩展到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对注册会计师和环境审计师在未来环境审计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兴趣将会增加。

除了这些较为明显的共线网络集中区域外,图中还呈现了若干零散小圆节点,如“理论”和“效益性审计”、“环境审计准则”和“对策”等,随着审计实务发展,这些内容可能在未来某一时间段内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四、环境审计研究动态发展趋势分析

一般认为,文献研究数量统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学科研究的关注度变化,关键词频次可以反映出研究内容和热度,核心关键词内容和变化可以反映当前学科研究的热点及发展动态。本文结合文献篇数、关键词频次和核心关键词内容变化来分析环境审计研究轨迹、热点集中度和动态变化趋势。

(一)整体发文及各年关键词频次统计与分析

CNKI记录的1993年以来样本文献共412篇,其中2018年截止时间为7月31日,文献11篇,为了更准确地观察整体趋势变化,文献数以全年平均值22篇计入统计;关键词个数为32个,频次37次,在趋势分析中,以全年平均预估值关键词64个、频次74次来计量。将上述数据绘制成组合型可视化计量图,柱形图分别代表文献篇数和关键词个数,折线表示历年关键词频次变化轨迹,如图2所示。

图2 环境审计发文数量和关键词词频动态图

经过整理可得,年均发文15.84篇,年均关键词词频72.38次,篇均词频4.67次。观察图2可以看出,环境审计研究各年并不均衡,但总体呈增长的趋势,文献篇数和关键词频次之间基本相伴成波浪型向前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3—1997年起步期,国内环境审计研究在国际研究的影响下开始萌芽。文献总数24篇,年均4.8篇,占比5.82%;关键词138次,占比7.33%,篇均关键词频次5.75次。这个阶段早几年文献篇数和关键词词频数较低,表明环境审计研究还处于最早期探索阶段,直到1997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文献篇数12篇,关键词频次83次,篇均关键词频次为6.92次,是历史最高值,意味着在本阶段后期,学者们对环境审计研究范围和内容不断进行尝试扩大中。

第二阶段为1998—2002年初步发展期。文献总数59篇,年均11.8篇,占总体比例14.32%;关键词词频272次,占总体比例14.45%,篇均关键词频次为4.61次。这个阶段总体波动较平稳,同时期国际国内审计实践发展迅速。1997年,国际注册环境审计师委员会(BEAC)成立;1998年,国内审计署成立了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并逐步开展生态林业建设资金、排污费使用等专项环境审计工作;2000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为环境绩效审计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同年,时任审计长李金华当选为亚洲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主席。环境审计的丰富实践和发展直接推动着理论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阶段为2003—2012年,这10年是国内环境审计理论研究的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国际环境审计研究的飞速发展以及加入WTO后国内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这一阶段环境审计研究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出现大幅度增长。文献总数为220篇,年均22篇,比总体年均平均值15.8篇高出6.2篇,文献数占比高达53.40%;关键词总频次1 006次,占总体比例53.45%,篇均关键词频次为4.57次。其中,2003年有个明显发展高峰,文献数达到21篇,关键词频次为117次,篇均词频为5.57次,说明该年某些关键词重复出现频率较高,也意味着环境审计研究内容集中度较高,相应研究热点也比较突出。结合文献发现,该年文献中关键词“环境审计”出现17次,“可持续性发展”出现6次,可见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这两个内容。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加入WTO以来,绿色贸易、绿色经济的发展需求让学者们更为注重环境审计在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中的防护功能。2007—2010年连续4年环境审计研究逐年迅速增长,这与审计署制定《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并切实落实和推进有着直接关系。2009年和2010年环境审计研究出现了井喷式发展,文献年均34篇,2010年关键词个数有136个,总词频高达177次,表明这个阶段环境审计的研究热度达到最高点,并且环境审计的研究内容也丰富了许多。这一阶段的研究发展为后期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指导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阶段为2013—2018年,这一阶段研究有所回落,属于正常的时滞现象。文献总数为109篇,年均18.2篇,占总体比例26.26%;关键词总频次为462次,占总体比例24.55%,篇均关键词频次为4.24次。其中2013年环境审计研究是较为明显的发展高峰期,文献篇数有25篇,关键词频次达到130次,是近6年发展最迅速的一年。这一年是审计工作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习近平主席在国际演讲中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在基本国策中的突出位置,间接推动了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飞速发展。2016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五位一体生态文明体制”,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目标;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政府为主体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等国策,为后续环境审计深化研究提供了必备的政策指导与依据。

(二)环境审计高频关键词频次变化分析

高频词是环境审计研究的核心领域,其变化动态基本能代表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按照共词分析中确定高频词的方法,仅对频次在23及以上的“环境审计”“审计机关”“可持续性发展”“理论”“资源环境审计”和“政府环境审计”6个词的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环境审计”研究整体呈现阶段性的增长趋势,其中1997、1998、2000、2003、2007、2008、2009、2010、2013等年份都出现了发展高峰,但近几年热度略有降低,如2016年频次仅为3次,相关文献总数只有39篇,词频42次,“环境审计”占比7.14%,意味着该年研究中内容相对更为分散,集中度不如其他年度明显。次高频词“审计机关”,研究热度出现间断式发展变化动态,其中2009年达到高峰,词频8次,2010年6次,但2007年、2011年和2014年都为0,其他各年热度相当;2009年和2010年频次合计14次,占到总频31.8%,而同期最高频词“环境审计”比“审计机关”整整高出2倍之多,说明这两年是“环境审计”研究最热的年度,而“审计机关”也是这两年热度最高的研究内容。第三高频词为“可持续性发展”,它的变化趋势与其他高频关键词略有不同;刚出现的1997年和1998年频次较高,随后间断,直到2001年再次出现,并在2003年达到总体最高值6次,集中度非常明显,观察同期,除“环境审计”外其他高频关键词频次并没有很高,说明“可持续性发展”无疑是当年研究的热门领域。“资源环境审计”研究动态也自有特色,自1998年首次出现后就中断了,直到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这3年出现井喷式发展,达到研究高峰期,随后又戛然而止,2012年到2018年又偶尔出现1~2次。资源环境审计作为《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其政策推行直接激起了这一内容持续3年的研究热情。“理论”研究从1997年起一直保持较高的研究热度,但结合文献发现,国内目前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领域,对环境科学、生态经济学等环境领域的理论方法探讨较少。

表5 环境审计文献主要高频词变化统计表

表5(续)

关键词环境审计审计机关可持续性发展理论资源环境审计政府环境审计监督2012年151221002013年163031002014年120102202015年121110202016年31022112017年111001012018年10220420

除高频词外,其他关键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环境审计研究的动态变化。例如在第一阶段,“北美洲”“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商会”“国际审计”相继出现,“美国”出现6次,意味着国际环境审计尤其是美国的研究直接对我国国内环境审计研究的起步影响重大。“审计监督”“审计结论”“审计证据”等审计专业术语几乎同步出现于第二阶段,表明环境审计研究在这个阶段开始转向专业化。“环境审计制度”“环境审计准则”“环境审计理论”“环境审计目标”和“环境审计主体”等高频词在第二阶段后半期的热度逐年升温,说明环境审计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分,深度也在不断加深。

五、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环境审计研究起步较晚,从无到有,总体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国际研究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内研究的起步;阶段性的政府政策导向是环境审计研究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审计机关、可持续性发展、理论、资源环境审计、政府环境审计和监督是研究的最热点;企业、企业管理和内部审计等研究热度慢慢上升,成为次热门的研究内容;环境审计研究组成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四大集中块,每个研究板块的研究结构相对稳定,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现阶段审计实务的发展状况。

结合样本文献内容发现,现阶段国内环境审计研究存在规范性研究比重较大而实证性研究缺乏、环境审计概念、意义、现状和对策研究较多而工作方法及审计结果应用研究较少、环境审计定义至今未能形成权威性的定论、环境审计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运用较少等问题。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强调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预示着未来环境审计实务工作分工将进一步细化,相关研究也要求更专业化。因此对环境审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梳理,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后续研究的开展。

基于以上结论和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政策推行直接影响环境审计的研究力度和深度,后续研究应紧密把握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产业发展动态和国际环境保护需求动态。

其次,随着审计实务的发展,实证研究会有必然的发展需求,建议后续研究应大胆借鉴国际相关研究经验,多进行国际间的比较研究,尤其应重点学习日本和美国在环境会计、环境审计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方法。

再次,相应部门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利用信息化共享平台,开放环境审计实务基础数据,为深化实证研究提供条件支持;多利用实证经验,注重开展对环境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审计程序的优化以及提升环境审计成果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

最后,环境审计是一个完整体系,其组成要素如环境审计假设、原则、工作方法和程序等有自身的特色,在理论研究中要明确其环境属性;研究中应结合经济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管理等专业内容,将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到环境审计理论体系中。

猜你喜欢

高频词共线词频
向量的共线
30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省级两会上的高频词
平面几何中三点共线的常见解法
共线向量题型例析
28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省级两会上的高频词
25年来中国修辞研究的关键词词频统计*——基于国家社科与教育部社科课题立项数据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以关键词词频法透视《大学图书馆学报》学术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