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2019-10-30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2王珊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2)王珊
现冠心病已发展为社会高发性疾病之一,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多次临床实践证实,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疾病预后。为证实此点,现纳入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两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病历资料,按照护理方式分两组,每组40例。排除慢性疾病、癌症、肝肾功能异常、意识和精神障碍者。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3~82岁,平均为(45.2±1.2)岁,病程时间7个月~11年,平均为(5.2±1.2)年;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3~81岁,平均为(45.6±1.1)岁,病程时间8个月~11年,平均为(5.3±1.1)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含注意休息、戒烟酒、运动、饮食等方面,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主动介绍疾病治疗原则和病因,缓解患者恐惧心理,调整心态,改善生活习惯,进行血脂、血糖、血压自我管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①培训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各护士心理意识,可请心理讲师或医生定期进行讲座,加强各护士心理知识和意识。②评估心理社会因素。入院后,指定护士判定其心理社会因素,按照评估结果,依据个人实际,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并与其家属沟通,鼓励亲友陪护和探视。加强社会支持,让患者心理处于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此次诊治。③心理护理。介绍疾病知识的基础上,需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和患者家属取得密切配合,多鼓励、支持、关心患者,按照其心理和个性特征给予心理护理,尽量缓解并消除其心理压力,协助其面对疾病治疗中所发生的心理问题,加强患者适应能力。④放松疗法。指导并带领患者每日早晚进行细、深、匀呼吸,10min/次,加大血氧含量和肺活量,并鼓励患者根据自身喜好欣赏音乐曲目,达到缓解心理紧张的目的。
1.3 指标判定 护理前1d、护理后5d用SDS和SAS量表判定其心理状态,SAS界限值:50分,SDS界限值:41分,评分越低则表明越良好。填表前,护士需针对此次调查做相应解释,如填写方法等,患者阅读清除后,根据自身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选项。问卷回收后,由相应工作人员统计整理得分。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
附表 比较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分,±s)
附表 比较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SDS SAS SDS SAS研究组 40 51.23±1.5653.24±2.5040.20±5.2642.15±1.56对照组 40 51.26±1.6253.26±2.5148.59±2.6551.26±2.15 t - 0.0843 0.0357 9.0093 21.6903 P - 0.9330 0.9716 0.0000 0.0000
3 讨论
冠心病病程时间长,患者容易因病情影响,其心理产生失望、悲观的负性心理,此类情绪可能会加大并发症发生危险性[1]。为此,给予药物等治疗干预的同时,确保其心理状态良好,对疾病预后有利。实践证实,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
本研究中纳入80例患者分组讨论后,结果显示,接受心理护理后的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此结果与韩颖等学者[2]报道结果相符。究其原因为:加强培养护士职业素质,用心理讲座的方式增强其心理知识,让护士更好地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并运用心理专业知识影响患者。同时,提高护士职业素质后,降低了护理中不得体的语言,避免医患矛盾。且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中,按照其知识水平、文化背景等实施恰当干预,让其明确掌握冠心病知识,缓解恐惧、焦虑心理,加强治疗信心。此次实践中,护士重视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运用沟通技巧,通过非语言和语言沟通,改变其烦躁、恐惧、紧张心理,让其主动说出内心感受和想法,为实施心理护理奠定了基础。综上,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有利于改善其负性心理,稳定情绪,发挥辅助提升疗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