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0-30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462300吴改会楚河静胡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重症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462300)吴改会 楚河静 胡伟

随着近年来引起心血管内科重症疾病的风险因素增多、患者对健康重视程度的增加导致常规护理的局限性日益明显。本次研究为了对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更多有效依据,对我院收治的98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并将护理效果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分析,现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观察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10.2)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在46~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9±11.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法为:①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护理人员为成员,对心血管内科既往重症患者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引起护理风险事件的危险因素及潜在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②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力度,提高巡查质量,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处理。③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主动规避风险操作,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④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存在的疾病风险隐患,做好相关的预防及抢救准备。⑤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流程,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流程执行护理操作,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⑥提高文书书写质量,记录要详细、准确,要有责任护理人员的签字。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并分别采用(标准差±方差)表示及t检验、%表示及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跌倒摔倒、设备故障、输液事故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故总发生率8.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4.9%,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附表 不同组别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再加上病房中精密仪器较多等原因,导致护理工作中存在众多风险因素[1]。常规护理措施由于过于流程化、系统化,致使局限性较大,无法针对风险因素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年来提出的现代化护理模式,是指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而对护理工作中涉及的仪器、药物、制度、流程等一系列可能存在风险因素的环节进行管理控制[2],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故总发生率8.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4.9%,说明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提示护理风险管理的开展对引起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进行了有效规避。笔者认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优势在于:重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进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规避意识,对护理质量的提高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完善相关制度、流程能进一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可能性;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并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对护患双方均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能为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重症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