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措施研究

2019-10-30河南省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462300张会军娄金金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产科常规

河南省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462300)张会军 娄金金

护理安全一直是临床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科护理安全是医院护理安全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对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预防措施,现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产科收治的11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80例)和干预组(580例)。干预组患者年龄范围为19~38岁,平均年龄为(28.0±2.0)岁,顺产者380例、剖宫产者200例,初产妇470例、经产妇110例;常规组患者年龄范围为18~40岁,平均年龄为(28.2±2.3)岁,顺产者355例、剖宫产者225例,初产妇490例、经产妇90例。不同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实施对应护理干预服务,具体内容包括:①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护理人员首先加强护理风险防范,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强化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知识学习,及时审核妇产科操作规程,对发现的问题制度进行修订,与临床实践进行结合,修补安全制度的不足,落实护理人员交接班制度,从制度上规范相关工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②加强护患交流: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主动交流,树立“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理念,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指导和咨询。③营造良好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加强产房和病房卫生环境管理,定期检查以及保养使用的设备和器械,及时处理有问题的仪器和设备,减少医疗事故发生。④强化技能培训和业务学习:护理人员护理服务中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对新入院和低年资护士做好带教工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标本错误、用药错误、跌倒和窒息等。②采用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估,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为医护人员护理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等,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s)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附表;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4.7±3.4)分和(86.2±5.7)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30.843,P=0.000)。

附表 不同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产科护理中存在诸多护理不安全因素,本研究发现,引起基层医院护理不安全的因素主要为:①管理因素:基层医院管理层对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不够,培训机制不完善,导致护理服务无法有效落实到位;②环境因素:病房空气质量、地面湿滑以及设备未彻底消毒等均会引发护理安全事故;③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不熟练,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和及时,服务态度生硬冷漠;④患者和家属因素:产妇自身激素水平改变较易引起心理波动,进而导致生理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缺乏认知,这些均会产生护理隐患,因此护理人员需针对上述不安全因素实施对应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母婴护理安全和医院整体护理质量[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王亚琴等[2]研究报道相类似。

综上所述,分析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产科常规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