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措施探究
2019-10-30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医院464200陈平
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医院(464200)陈平
本文主要对我院不孕不育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90例不孕不育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不孕不育,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患者22例,女患者23例,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30.1±23.2)岁;观察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22例,年龄为21~38岁,平均年龄(30.3±4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患者心理特点分析 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的心理咨询,向患者解释调查目的后,让患者自愿填写调查表并收回,根据量表的内容预估患者个人心理特点[1]。
1.2.2 护理干预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方法、流程及副反应等内容,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告知患者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许多不孕不育症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由此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②加强配偶支持: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配偶,不孕不育症的治疗需要双方一同参与,配偶在精神上给予患者支持与安慰,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着良好效果,同时让患者与配偶掌握相关的不孕不育知识,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奠定良好基础[3]。③保护患者的隐私:大多数不孕不育患者都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透露,怕遭到他人异样的眼光,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隐私保密,防止患者隐私透露而伤害其自尊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研究 本次研究所得的相关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计量资料则通过(±s)表示,如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后,P值小于0.05则可证实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与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高于对照组(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
3 讨论
当前不孕不育患者人数逐渐增多,引发该疾病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环境因素、性病、有毒物质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男性及女性的生殖系统,最终导致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患者会因个人存在缺陷而出现一些不良心理情绪,比如,焦虑、抑郁等,患者需要面对来自家庭与社会的舆论,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压力,有的患者甚至逐渐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因此,对不孕不育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
本文主要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90例不孕不育患者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与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对不孕不育患者心理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教育、配偶支持、隐私保护等护理干预,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对患者疾病的治疗起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心理特点的分析,并采取有针对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奠定良好基础,该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