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教育效果分析

2019-10-30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清平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5000郭艳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糖化血糖意义

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清平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5000)郭艳艳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胰岛素调节作用受损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的疾病综合征[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长期血糖、血脂和血压控制不良,可引起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导致残疾和过早死亡[2]。相关学者针对慢性病的自我管理教育提出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定义:是指个体通过在药物使用、角色转换和情绪调整上的积极参与以及更好地治愈自身疾病。本质上是个体主动应用认知及行为策略对自身的思想、情绪、行为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3][4]。基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三大任务为疾病管理、行为管理和情绪管理[5]。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患者与家庭医生团队共同参与的自我管理模式,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通过3个月的干预,评价自我管理模对糖尿病管理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2017年5月~2018年1月选择我区14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7例,女63例,年龄在37~79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7.6年。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自我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我管理小组模式,即以糖尿病患者与家庭医生团队共同参与疾病管理为形式,通过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最终达到稳定血糖指标,减缓疾病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效果。

1.2.2 具体操作方法 自我管理能力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每位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和目标,填写记录(饮食、运动、用药记录)定期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每季度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交流饮食方法。家庭医生团队根据记录进行个性化饮食指导;基础知识自我管理教育(包括糖尿病定义、常见并发症,糖尿病基本饮食运动控制方法。

1.2.3 评价指标 自我管理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的FPG、HbA1c、2hPG,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体重指数(BMI)及平均动脉压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抑郁(SDS)和焦虑状况(SAS)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按照中国常模,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6]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为可能有抑郁症,≥20分为抑郁症。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资料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疾病管理

2.1.1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值及平均餐后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h血糖值均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1.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比较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干预前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为(8.37±1.29),与干预后(7.89±1.4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我管理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6.78±1.21)明显低于干预前(8.25±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我管理有利于控制糖化血红蛋白。

2.1.3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前后体重指数和平均动脉压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自我管理组平均动脉压出现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数值未出现显著性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2.1.4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前后主要观察指标达标率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结束时自我管理组患者在空腹血糖均值、餐后2h血糖均值、糖化血红蛋白均值、平均动脉压的达标率上均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的达标率与干预前相比,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达标率指标上有显著提升(P<0.05),但在平均动脉压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上无显著性提高(P>0.05);自我管理组患者各指标上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

附表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前后体重指数和平均动脉压比较

附表3 自我管理教育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2.2 行为管理

2.2.1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自我管理组的自我管理得分与干预前得分相比,结果显示:干预结束时自我管理评分、饮食控制、足部护理有了显著提高(P<0.05);但药物依从性得分均值却显著下降(P<0.05),运动锻炼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3。

2.2.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经过自我管理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7.14%,对照组为55.71%,自我管理教育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在经过干预后,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自我管理教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情绪管理 自我管理教育前后抑郁(SDS)和焦虑状况(SAS)比较:干预开始后,在干预结束时自我管理组的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16.56±2.43)、(39.89±2.76),并与干预前(18.24±2.18)、(51.66±2.51)相比,焦虑评分均值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结束时的抑郁、焦虑评分均值为(19.18±1.98)、(52.65±2.55),虽比干预前(19.79±2.19)、(53.29±2.31)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后第三大非感染性流行病,该病将会造成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的损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发病情况及控制情况不容乐观。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差是糖尿病管理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其他慢性病管理的难题,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让患者认识糖尿病,增强防治的信心进而积极参与到管理当中能够有效地提高糖尿病的控制效果。糖尿病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日常管理要在社区和家庭中,而不是在医院内。管理措施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和临床服务,因为其作用有限且费用昂贵,而必须是卫生保健人员与患者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并以患者为主。研究表明,提高糖尿病患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患者自身责任和潜能,促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有效地帮助糖尿病患者良好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干预后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提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干预后FBG、2hpG、HbA1c、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量化饮食、量化运动、合理用药、心理疏导等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体重和血压指标,通过家属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督和促进,提高了患者参与系统防治的依从性,因此进行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糖化血糖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绝经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