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比较

2019-10-30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于萍倪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人性化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于萍 倪婷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84例)和人性化组(84例)。人性化组中男性52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为40~76岁,平均年龄为(51.2±3.0)岁,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79例、糖尿病83例和高血脂60例;常规组中男性50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51.0±3.2)岁,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71例、糖尿病80例和高血脂55例。不同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如密切关注患者病情、营造舒适住院环境、遵照医嘱予以口服和静脉用药。人性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采取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注重“以患者为本”,重视患者心理需求,予以患者充分关怀和尊重;由于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对疾病不了解,对治疗缺乏信心,多患有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考虑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予以积极心理指导,耐心回答患者疑问和提出的要求,使患者感受到舒适、方便和满意的服务,特别是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需顾及患者心理情绪,做到轻拿轻放,消除患者恐惧和紧张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做到换位思考,并将护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于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向患者讲解疾病发作原因、治疗措施、治疗成功案例和治疗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信心[1]。

1.3 观察指标 (1)评价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①显效指经治疗1d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疾病未复发;②有效指经治疗7d后,患者临床症状较前好转;③无效经治疗10d后,病情未见恢复或反复发作。(2)出院后通过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度,问卷满分为100分,评分≥80分表示掌握,比较不同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度。(3)观察并比较不同组患者疾病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全部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比(%)和(±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人性化组患者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附表;人性化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度(97.6%)显著高于常规组(79.8%)(P<0.05),而疾病复发率人性化组患者(5.9%)显著低于常规组(23.8%)(P<0.05)。

附表 不同组患者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比较

3 讨论

短暂性护理脑缺血反复发作因疾病反复发作多存在抑郁和焦虑心理,这些因素对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带来极大不利,因此加强患者积极护理干预非常关键。人性化护理是基于尊重患者理念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该护理方式充分考虑患者感受,使其体会自然、和谐和舒适的护理服务[2]。本研究结果显示,人性化组患者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人性化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而疾病复发率人性化组患者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郝其玲等[3]研究报道相类似。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度以及减少疾病复发率。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人性化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