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双源CT痛风结石检查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10-30郑州市中医院450007王璐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源效用痛风

郑州市中医院(450007)王璐

痛风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准确的诊断痛风是开展痛风治疗的前提,既往主要通过X线诊断痛风结石,但诊断效用并不理想。CT是诊断痛风的重要方法,本文采用对比分析,评价双源CT、X线诊断痛风结石的效用。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风湿免疫科疑似痛风患者入组。入选对象86例,其中男40例、女46例,年龄(45.5±8.4)岁。患者以关节、肢体肿胀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存在高尿酸血症36例。饮食换算嘌呤摄入量(514.4±146.6)mg/d。

1.2 方法 X线检查:采用数字化DR系统,对各个关节进行正位片、侧位片检查,将数据传输到DDV1.43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膝关节参数电压66Kv,电流8.97mAs,曝光时间23ms,踝关节与足关节参数电压55Kv,电流6.24mAs,曝光时间19.93ms。双源CT检查:采用德国64层双源CT扫描仪。扫描参数:手部140/80Kv,40/170mAs,探测器64×0.6mm,旋转时间0.33,脚、膝140/80Kv,55/234mAs,旋转时间1.0s。采用MMWP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金标准、双源CT、X线检查阳性率。双源CT、X线诊断各个部位的痛风结石的检出率。14例对象进行手术治疗取石,对比手术、双源CT检查测量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分析数据,CT检查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ean±SD)(±s)表示,手术以及双源CT检查测量值对比进行t检验,检出率、诊断效用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效用 86例对象,其中诊断为痛风70例、其他疾病16例。CT与X线诊断:灵敏度(94.3%vs80.0%)、阴性预测值(80.0%vs51.7%)、符合率(95.3%vs82.6%)。CT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痛风石检出情况 CT各个部位的痛风石检出率、痛风石检出的部位数均高于X线。CT在足背、髌骨内踝处痛风石检出率均高于X线,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2.3 痛风石的直径 14例对象进行手术治疗取石,手术取石直径累及合计(10.9±3.4)cm,CT检查后(10.1±2.6)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X线、CT诊断痛风石效用对比[例数(%)]

3 讨论

影像学是诊断痛风的主要方法,X线是筛查的主要技术,但对细微病变、隐蔽部位的结石诊断效用并不理想。本次研究中,X线检查灵敏度约为80.0%,符合率82.6%,阴性预测值较低,存在较多的假阴性[1]。双源CT相较于常规CT有明显的进步,可进行低剂量、低对比剂扫描,成像质量更好。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单钠尿酸盐结石的存在,可进行多范围的诊断,可以显示尿酸盐沉积的彩色图谱,为痛风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其他文献报道敏感性可以在80%以上,本次研究中CT诊断的符合率达到94.3%处于较高水平,这可能与纳入对象相当一部分有明显症状、病情相对严重有关[2]。对比研究显示,相较于X线,双源CT可以诊断更多的痛风结石,从而指导手术。双源CT在诊断足背、髌骨内踝处痛风石检出率更高,双源CT对几乎每处痛风石的诊断效用都优于X线。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双源CT检查也存在不足之处,较低的管电压(70kV),或削弱X线穿透能力,容易出现伪影。各种扫描模式在痛风时的诊断中的价值仍然不明确。扫描质量容易受到不同体质量指数、扫描剂的浓度与剂量等因素影响。

总之,相较于X线,双源CT痛风可以明显提高痛风的诊断效用,特别是隐蔽部位、较小痛风石,进而指导手术。

猜你喜欢

双源效用痛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痛风的治疗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潜力分析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渠道的选择偏好及效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