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分析
2019-10-30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462300张献东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462300)张献东
本次抽取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进行分析,旨在比较20mg/d、40mg/d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心脑血管疾病诊疗》[1]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经超声、CT及血常规检查确诊;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性疾病;②合并心脏疾病;③合并癌性疾病;④年龄<60岁;⑤近期内使用过调脂、降压药;⑥存在他汀类药物使用禁忌证。所有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根据用药剂量对其进行分组:甲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61~78岁,平均(69.6±7.3)岁,病程2~10年,平均(6.2±3.1)年,体质量22.3~30.6kg/m2,平均(26.1±3.5)kg/m2;乙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62~79岁,平均(70.3±7.5)岁,病程2~11年,平均(6.8±3.4)年,体质量22.5~30.4kg/m2,平均(26.3±3.4)kg/m2。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于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120021,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甲组每次用药剂量为20mg,乙组每次用药剂量为40mg,1次/天,持续用药2个月,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血压指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进行检测。②对两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检测。③对两组内皮功能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改善情况观察 两组治疗前血压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DBP、SBP水平均下降,甲组下降程度明显比乙组小(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善情况观察 两组治疗前血脂指标水平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TC、TG、HDL-C水平均下降,LDL-C水平均上升,甲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比乙组小(P<0.05),见附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血管内皮指标水平接近(P>0.05);治疗后,IMT水平均下降,甲组各指标改变程度明显比乙组小(P<0.05),见附表3。
附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指标水平对比(±s,mmHg)
附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指标水平对比(±s,mmHg)
组别 例数 DBP S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31 108.74±12.17 93.25±9.44 158.42±14.57 132.74±10.82乙组 31 109.03±12.26 82.95±7.72 158.82±15.27 110.39±8.28 t - 0.093 4.703 0.106 9.133 P->0.05 <0.05 >0.05 <0.05
附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指标水平对比(±s,mmol/L)
附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指标水平对比(±s,mmol/L)
组别 例数 TC HDL-C TG L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31 6.61±0.89 4.94±0.53 0.95±0.42 1.17±0.38 2.43±0.711.90±0.523.98±0.47 2.47±0.34乙组 31 6.63±0.86 3.76±0.34 0.93±0.45 1.72±0.55 2.46±0.681.41±0.393.96±0.45 1.73±0.46 t - 0.090 10.434 0.181 4.581 0.170 4.197 0.171 7.202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附表3 治疗前后两组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
附表3 治疗前后两组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 IMT(mm)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31 1.86±0.36 1.42±0.23乙组 31 1.88±0.37 1.23±0.14 t-0.216 3.939 P->0.05 <0.05
3 讨论
机体安静状态下动脉舒张压超过90mmHg或收缩压超过140mmHg且伴有脂肪、糖代谢障碍及器质性功能病变的全身性疾病,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2][3]。该病起病隐匿,且病情进展缓慢,一般长达10多年乃至几十年,且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一般难以发现[4]。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发病过程中饮食、环境、遗传、社会因素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6]。长期高血压会损害机体代谢功能,影响脂肪分解,最终造成高血脂。而脂肪代谢紊乱会进一步加剧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管弹性,削弱其收缩、舒张功能,使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7][8]。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高血脂后,会增加急性血管病变发生风险。
阿托伐他汀为临床常用调脂药,其能降低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活性,抑制胆固醇合成,且其会增加肝细胞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目,促进低密度脂蛋白代谢[9][10][11]。再者,其具有调控炎性介质释放的作用,可减轻内皮细胞损害程度,延缓局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降低血压水平[12]。然而关于阿托伐他汀的用药剂量,临床存在一定争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乙组内皮功能、血压及血脂指标水平均优于甲组,提示40mg/d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40mg/d阿托伐他汀有利于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内皮功能,增强降压、调脂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