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分析
2019-10-30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石帅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石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进行时间在2015年7月~2017年2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2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A组(n=26)与B组(n=26)。男29例,女23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3.68±5.39)岁,肾病类型:多囊肾2例,慢性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11例,血液透析时间1~12年,平均(6.37±1.24)年。两组资料经比较后,差异不大(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均符合尿毒症诊断标准;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者;因其他疾病引发的皮肤瘙痒;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B组使用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选择碳酸氢盐,流速设定:500ml/min,血流量控制在200~250ml/min间。1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4小时,1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A组行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使用一次性灌流器串联于血液透析机前,血流量控制在100~200ml/min,血液灌流时间为2小时,随后行常规血透,方法与B组一致,血透时间同样为2小时。一周治疗一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两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PTH、β2-MG差异。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皮肤瘙痒程度进行测评,分数在0~10分之间,分数越低表明瘙痒程度越轻。
2 结果
2.1 两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差异 两组治疗前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A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与B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PTH、β2-MG治疗差异分析 A组治疗后PTH、β2-MG水平与B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见附表2。
附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差异(±s)
附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差异(±s)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A组(26) 7.83±0.94 3.32±0.57 B组(26) 7.81±0.92 5.41±0.69 t 0.152 11.907 P 0.880 0.000
附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TH、β2-MG指标差异(±s)
附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TH、β2-MG指标差异(±s)
分组 治A组(26) 336.2 PTH(Pg/ml) β2-MG(mg/L)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5±107.37 107.53±67.46 37.94±8.43 16.38±6.13 B组(26) 332.49±108.16 214.38±81.57 38.11±8.41 33.24±6.58 t 0.126 5.147 0.073 9.559 P 0.900 0.000 0.942 0.000
3 讨论
尿毒症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为机体肾功能不全引发的酸碱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综合征[1]。目前临床对尿毒症患者尚无特效药治疗,通常采用血液透析对患者代谢紊乱进行纠正,清除体内毒素,起到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但长时间使用血液透析治疗,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对其局部皮肤造成损伤,甚至影响睡眠质量,增加患者心理负担,生存质量急剧下降,降低治疗依从性,不利于预后。
有相关研究表示,血液透析引发的皮肤瘙痒可能与机体内PTH、β2-MG中分子毒素有紧密关系[2]。血透无法对机体内毒素进行消除,使得毒素长时间淤积在皮肤组织细胞内,对皮肤造成刺激,进而引发皮肤瘙痒症状。血液灌流指通过体外循环方式,将血液装入灌流器中,对血液内引发皮肤瘙痒的毒素进行清除,并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的治疗手段,具有清除毒素、净化血液、缓解瘙痒症状的作用[3]。本研究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评分明显改善,且A组皮肤瘙痒评分与B组相比明显更低,分数越低表明症状越轻。而A组治疗后PTH、β2-MG与B组相比,也明显更低。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用于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治疗中效果理想,可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毒素,改善皮肤瘙痒症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现象,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