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减压法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2019-10-30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汪仲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颅脑血肿研究组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汪仲伟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重型颅脑创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其预后效果不理想,临床上常通过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给予减压治疗来提高预后效果,但从实际应用中发现,传统的减压法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效果不是很理想[1]。基于此,本研究给予充分减压法对重型颅脑创伤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并设一组采用传统减压法治疗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系统抽样法的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中有13例男,10例女;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51.22±4.27)岁。研究组患者中有14例男,9例女;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51.31±4.2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无显著差异,可进行观察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给予传统减压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给予充分减压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从患者的耳前颧弓上的1厘米位置呈弧形向后上横跨过其耳廓上缘,然后到达患者的外耳孔垂直线后缘上行过顶结节,然后在沿着中线到其额部停止;对患者进行骨瓣剥离,然后在其血肿最厚位在硬膜上作5毫米的小口,并分别作小口在患者的顶叶、额叶及颞叶;将其骨窗扩大,将其前颅窝和中颅窝充分暴露,对患者的蝶骨嵴进行磨除,对其脑室额角进行穿刺,然后对其进行坏死脑组织和血肿清除,将颞肌进行切除,硬脑膜不作缝合处理,进行常规术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OS评分,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总分为1~5分,1分为死亡;2分为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3分为重度残疾,处于清醒状态,日常生活需要照料;4分为轻度残疾,可独立生活,但需要在保护情况下进行工作;5分为恢复良好,可正常的生活,但存在轻度缺陷。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χ2进行检验。当P<0.05,表示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OS评分进行评估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均相近,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较优,与对照组相比,P<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如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OS评分(分,±s)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OS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23 2.67±0.09 3.21±0.10 19.25 0.00研究组 23 2.65±0.10 3.81±0.11 37.42 0.00 t 0.71 19.36 P 0.58 0.00

3 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应用充分减压法更利于患者的预后,其GOS评分显著优于传统减压法,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传统减压法虽可改善患者的GOS评分,但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充分减压法则很好地改善了传统减压法的弊端,可对患者的重要血管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减压作用具有控制性,可很好地维持患者的颅内压,且术后可在其脑室进行置管,持续的引流,从而使得减压的效果增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充分减压法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有4个步骤:①对其骨窗进行暴露,可很好的对患者的血肿进行考虑,且可有效预防术后肿胀;②侧蝶骨嵴减压,可对患者的外侧裂处的重要动脉和静脉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③术中控制性减压,可通过在患者的顶叶、额叶及颞叶作切口,将患者的血型脑脊液排除,且还可以控制排除的量,使得患者的继发性血肿发生率降低,血管内的损伤减少,使得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④侧脑室穿刺置管,这个步骤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性的操作,若患者的术前CT结果显示患者存在广泛的脑挫伤,脑室系统缩小显著,术中的硬脑膜张力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则给予其侧脑室穿刺置管,降低其术后脑肿胀的发生率[2]。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治疗中应用充分减压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颅脑血肿研究组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