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疼痛护理模式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0-30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韩菲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韩菲
鼻咽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在耳鼻喉恶性肿瘤中排名首位。鼻咽癌患者首要的治疗手段为放射治疗,可有效将肿瘤细胞杀死,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造成患者产生不同程度上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等症状,影响康复进程[1]。本研究探讨了鼻咽癌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疼痛护理模式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146例,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男36例,女37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3.12±6.45)岁。观察组男34例,女39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6.78±6.94)岁。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疾病知识讲解、指导正确用药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疼痛护理,操作如下:①成立干预小组:选取临床经验丰富、学历较高的医生和护士成立干预小组,并对疾病知识及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培训;②方案制定:患者入院后,干预小组成员共同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③健康宣教:医生和护士共同研讨疾病健康教育方法,并制作疾病相关视频和手册,由护士对患者讲述疾病并发症、疼痛产生原因及缓解疼痛方法等知识,并对患者产生的疑惑进行解答;④治疗护理协作化:医生与护士相互配合,制定标准化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干预模式,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并结合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护士谨遵医嘱,对护理方法进行改善,优化护理质量;⑤质量优化:干预小组内医护成员,共同学习疾病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改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方法进行研讨,以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1.3 评价指标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级: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学研究中心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RTOG)进行分级,共5级,0级代表未造成损伤,IV代表患者损伤严重,等级越高代表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越严重。放射性口腔疼痛分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一共4级,0级表示无疼痛感觉,III级表示疼痛剧烈,等级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级 观察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级对比[n(%)]
2.2 放射性口腔疼痛分级 观察组患者放射性口腔疼痛程度分级0级31.51%、I级46.58%、II级15.07%、III级6.85%,优于对照组的12.33%、21.92%、31.51%、3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护一体化疼痛护理干预是临床上新型的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缓解因放疗产生的疼痛感,同时改善患者口腔黏膜炎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2]。医护一体化是将护士和医生两者在工作上联系起来,强调以患者为主体的护理干预模式,充分发挥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放射性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表明鼻咽癌放疗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疼痛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降低患者放射性疼痛。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疼痛护理模式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中,对患者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及放射性疼痛程度均起到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