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10-3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张昊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张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式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4.79±8.56)岁。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4.61±8.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学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仅予以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药物治疗,75mg/次,1次/d,口服入药。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予以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治疗,200mg/次,3次/d,口服入药。
1.3 评价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作评估,该量表总计42分,分值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疗效评定:100%≥NIHSS评分降低值≥91%,病残度为0级视为基本痊愈;90%≥NIHSS评分降低值≥46%,病残度为1~3级视为显效;45%≥NIHSS评分降低值≥18%视为有效,17%≥NIHSS评分降低值≥0%或者上升视作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8%(49/51)较对照组68.63%(35/5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s,分)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n=51) 26.49±4.38 10.73±3.54 19.985 0.000对照组(n=51) 26.55±4.42 19.67±3.68 8.543 0.000 t 0.069 12.503 P 0.945 0.000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会在人体内形成一系列病理变化,不但对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造成影响,还会加重脑组织损伤,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存治疗影响严重。脑卒中急性期时多通过抗血小板凝聚、降糖降血压及调脂等方式对患者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相关研究指出,丁苯酞软胶囊含有提取自芹菜籽中的左旋芹菜甲素,对于大脑能量代谢具有促进作用,有活血化瘀之效,在改善脑水肿方面成效较佳,同时能够有效阻止血小板的聚集,降低氧化应激所造成的损伤,缩小梗死区域,用于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中效果十分显著[2]。
本研究将丁苯酞软胶囊与氯吡格雷联合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观察组的治疗中,数据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较对照组低,提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临床疗效,此结果与李军[3]研究结果相符。丁苯酞能够通过减少花生四烯酸的含量,使一氧化氮以及脑血管前列环素水平得到升高,提升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保护缺血性神经元。而氯吡格雷能够对GPⅡb/Ⅲa复合物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可选择性的对血小板受体与二磷酸腺苷的结合作出抑制,抗血小板。将丁苯酞与氯吡格雷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可有效发挥协同作用,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十分有利。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提升临床疗效,适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