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例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后患者再次妊娠结局分析

2019-10-30于海燕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背带进针盆腔

田 苹,于海燕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山东 济宁 272000)

本研究对本院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产妇进行随访,并对14例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时间确定为2008年11月~2015年3月,选择我院行剖宫产、术中出血且采取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14例再次妊娠并于本院终止妊娠。14例行背带缝合时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5.5±3.79)岁。其中初产妇13例、经产妇1例。剖宫产指征:胎儿心率过低或过高、头盆不称、巨大儿、重度子痫前期,高血压。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宫缩乏力、羊水过多、巨大儿、胎盘粘连和头盆不称等,本次研究均有再次妊娠要求,不进行绝育术。

1.2 方法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流程如下:圆针从患者子宫右侧进行进针,选择0~1好可吸收缝合线70 mm,进针位置:右侧切口下3 cm与距离右侧顶端3 cm的交接点。进针需穿透子宫肌层和蜕膜层,并在子宫切口上方3 cm出出针。从右侧子宫底外的1/3交界处绕过,到达子宫后壁骶韧带的上放处缝针。在子宫前壁相对应的位置进针,注意穿透子宫肌层和蜕膜层,在宫腔水平位置出针到左侧后壁处,采用垂直绕过的方式将缝线绕至子宫前壁处。绕过子宫左侧,在切口中外1/3处与左侧切口3 cm处进行再次进针,在相对应的切口下侧2 cm处出针。在缝合的过程中手术助手需用适当力度挤压患者的子宫,使缝合线缓慢、渐进的拉紧。当患者的子宫变小后,在切口下放进行收尾,并打结。需要注意捆绑的力度,不得过于松弛或过紧。缝合后观察患者是否有阴道活动性出血情况,若无出血则常规关腹,完成手术治疗。

1.3 治疗分析治疗

对患者进行术后方面回访和长期电话随访,回访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患者常规恶露排出时间、月经回访情况、是否有远期并发症和术后再次妊娠情况。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进行整理和分析,综合评价。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

本组资料中14例患者,首次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术中出血量400~1200 mL,平均出血量757.14 mL,手术时间55~122 min,平均79.5 min。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4~48小时,平均31.5小时。月经恢复时间5~11个月,平均恢复时间(8.14±1.75)个月,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周期及经量的改变。14例患者术后均无宫腔粘连发生。

2.2 术后再生育状况

本次治疗的14例患者术后无明显腹痛症状,且治疗对患者的性生活无影响,有再次妊娠的意愿。14例患者均有再妊娠意愿,术后均无明显腹痛,且性生活均无影响。术后共妊娠20次,均为自然受孕,意外妊娠而行人工流产者6例、因胎儿发育异常于妊娠中期引产1例,其余13例均成功分娩。再妊娠时间距离为术后12~90个月,平均时间为(53.6)个月,均系剖宫产终止妊娠,再次手术中未见子宫形态异常。前置胎盘1例、胎盘粘连3例,无胎盘植入、盆腔粘连5例,3人术中出血大于800 ml,其中1例出现产后出血(1000 mL),见表1、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临床统计发现产后出血所导致产妇约占1/4。针对常规产妇出血治疗无效的患者并具有再次妊娠需要的患者可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和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等。手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上看,当前临床上并无权威文献证实治疗方法更佳[2]。本次研究的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原理如下:通过人为机械性纵向挤压患者的子宫平滑肌,可直接挤压子宫壁的供状血管,使出血明显减少。局部按压有助于血液凝结形成血栓,达到止血目的。血流减少可促进子宫肌层缺血,刺激子宫再次收缩,压迫出血血窦并使血窦关闭。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够减少最宫腔的直接接触,损伤小,子宫保留程度好。对于产后出血但有再次妊娠要求的患者可选择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作为首选压迫缝合方式。

子宫压迫缝合术远期影响主要是对下次妊娠的影响:子宫压迫缝合术并不影响再次妊娠,已有很多子宫压迫缝合术后妊娠的报道,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钱亮[4]报道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后,有异常恶露及月经紊乱的情况,本研究分析的例数不多,故未发现有恶露异常及月经紊乱者。

自子宫背带式缝合技术在国内推广以来,多项研究报道表明此技术能成功的治疗产后出血,但是术后再妊娠情况的相关报道较少。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患者或将有再次生育的需要,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长期效果和对患者再次妊娠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对14例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14例均自然受孕,1例因胎儿发育异常妊娠中期引产,其余13例均成功分娩,均为剖宫产结束妊娠。盆腔粘连5例(表2),其中3例在背带缝合术中,联合使用局部“八字”缝合,再次手术时发现子宫前壁与大网膜、膀胱返折、腹直肌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且子宫表面均见炎性充血,另外,研究中有一例再次妊娠出现后壁前置胎盘,该妇子宫背带式缝合时,也联合了子宫后壁的局部“八字”缝合,笔者认为,盆腔粘连的形成与术式的选择、术者的手法有关,术者需掌握好捆绑子宫时的力度,且尽量避免联合使用局部缝扎的方法。此5例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较长,均≥40 h,形成盆腔粘连的原因可能与此有关,剖宫产术后关注肠功能恢复,避免粘连产生。

表1 14例行子宫背带缝合术后再次妊娠情况

表2 5例再次手术盆腔粘连情况

胎盘粘连3例,其中2例,在两次剖宫产术期间流产次数大于2次,另一例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中联合使用局部“八字”缝合,笔者认为,胎盘粘连的形成,与背带式缝合并无直接关联,与孕产次、术中宫腔操作有关。

14例产妇,再次剖宫产术中,7例出血量大于500 ml,3例大于800 ml,1例出血量1000 ml,其中:巨大儿1例、巨大儿并胎盘粘连1例(此2例上次剖宫产即为巨大儿),胎盘粘连出血1例,其余4例宫缩乏力,有产后出血、子宫背带式缝合病史的孕妇,再次剖宫产时,要预防再次产后出血,尤其预防前次手术出血的病因。

关于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临床推荐剖宫产,对于瘢痕子宫或带有背带缝合术史,选择自然分娩时会对子宫造成压迫,增加子宫破裂风险。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在了解风险后均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现国内外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成功的案例逐年增加,但子宫背带式缝合后阴道分娩未见报道,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探讨。临床相关研究发现,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后再次妊娠将增加再次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盘置入或子宫破裂等风险。从本次研究结果统计上看,患者再次妊娠后有1例出现胎盘前置,1例再次产后出血,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经分析原因与本次研究所选择的样本量过少,未进行大样本数据分析有关。

综上所述,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简便易行,对于剖宫产术后月经、生育功能、妊娠结局等未发现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术中联合子宫局部缝合,是造成盆腔粘连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尽量避免。

猜你喜欢

背带进针盆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相机背带
婴幼儿软背带和牵引保护带产品 标准缺失 谨慎购买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50例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