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对照分析

2019-10-30付海兰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尿管开腹阴道

付海兰

(射阳振阳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子宫切除术是临床妇科的常用术式,主要针对早期子宫恶性肿瘤以及子宫良性疾病等,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有传统开腹切除和腹腔镜切除两种方法,临床研究表明,应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可获得更好的疗效[1]。本研究中,笔者以我院实施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在我院实施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经术前心电图、三项常规检查、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生化值检查均未见异常。根据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0.4±3.6)岁,有22例为子宫肌瘤,1例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例为子宫腺肌病,1例为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另外2例为CINII~III;观察组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49.7±3.3)岁,有21例为子宫肌瘤,2例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例为子宫腺肌病,2例为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另外2例为CINII~III;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基础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常规消毒手术区域,按照传统子宫切除术规范,先切开腹壁,之后对盆腔进行探查,找到子宫后将其提拉,并对周围韧带及组织进行处理,将阴道前壁切开,然后将子宫切除,并逐层进行缝合。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本次手术均对患者实施全麻,病人手术体位选择膀胱截石位,严格按照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操作规范,开展各项操作:首先明确患者子宫大小,以此选择切口位置,手术切口均选在脐上0.5~2 cm,常规消毒等规范操作后行Trocar穿刺,将患者的腹压维持在12 mmHg左右;然后将腹腔镜置入,分别在患者左右下腹的10 mm、5 mm部位行Trocar穿刺,将举宫器置入,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依次对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应用双极与超声刀凝切,将膀胱子宫打开之后返折腹膜,对膀胱进行下推一直到宫颈外口水平,然后对宫旁组织进行分离,缓慢对子宫血管进行处理,再次对双侧部分主骶韧带进行凝切,于阴道穹窿水平环切阴道壁,将子宫经阴道取出,借助腹腔镜对阴道断端进行连续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长、术后补液时长、术后排气时长、术后留置尿管时长、术后进食时长、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长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阴道残端炎与阴道流血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相关时长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长、术后补液时长、术后排气时长、术后留置尿管时长、术后进食时长、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阴道残端炎1例,阴道流血1例,对照组发生阴道残端炎4例,阴道流血5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手术中常见的术式,该手术可通过开腹、经阴道、腹腔镜三种途径完成,传统术式则主要为开腹子宫切除术,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具有最广泛的适用范围,特别是患者的子宫超过14孕周,同时,部分合并有并发症的患者往往需要开腹子宫切除术方可完成,例如患者存在严重盆腔粘连以及其它原因不能实施微创手术 者[2]。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相关时长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相关时长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该术式不会对腹腔造成较大的干扰,手术后患者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而这种方式最大的缺陷是受到阴道空间狭小的限制,对手术操作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手术过程中尤其在处理附件时具有很高的难度,因此,经阴道子宫切除术适用范围较小,一般应用于非脱垂子宫体积<12孕周的患者治疗[3]。相比之下,腹腔镜全子切除术充分应用了临床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医疗技术,是目前临床开展全子宫切除术中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研究表明,腹腔镜全子切除术借助腹腔镜能能够清晰、全面地将盆腹腔结构暴露出来,有效地放大手术视野,操作医师能够非常清楚地识别各界限,从而精确开展各项操作,有效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大大提高了阴式手术适应证;同时,腹腔镜全子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大大减少了对腹腔脏器的干扰,患者在手术后更短的时间内便可恢复,具备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优点,又避免了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缺陷,在非盆腔广泛粘连且病变子宫<14 孕周的患者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4]。

研究表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降低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减少了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出血量,同时,由于手术视野清晰度很高,手术医师能够更加彻底地对腹腔进行冲洗,手术操作过程中也不会对肠管造成很大的刺激,有效避免了术后盆腔粘连发生,患者在手术后,短时间便可下床活动及接受康复训练,从而缩短了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促进了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对于减少术后补液支持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减少了临床工作量的同时,为患者降低了医疗成本,而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则可以有效预防术后长期卧床引发的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张素芳[5]等研究表明,应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更短,患者可以更早进行自主排尿,从而有效避免或减少由于留置尿管时间过长引发的泌尿系统感染;另一方面,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往往较轻,因此,大部分患者不需应用止痛药。所以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最为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长、术后补液时长、术后排气时长、术后留置尿管时长、术后进食时长、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42、18.705、10.592、52.970、35.678、42.831、14.430、19.942,P=0.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03%(x2=5.543,P=0.019),与陆小娟[6]研究的结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长,加速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尿管开腹阴道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保留阴道黏膜的阴道紧缩术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