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环境下传统扎染工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探究

2019-10-29孙培贤许钰伟

纺织科技进展 2019年10期
关键词:扎染传统工艺图案

唐 刚,孙培贤,卜 俊,许钰伟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传统工艺作为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文化生态转变和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的极大冲击,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2]。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保护政策的出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保护传统工艺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基地,也在积极地探索传统工艺人才的培养模式。现有的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模式弥补了旧有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诸多弊端,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艺术设计系“沐九染缬工坊”扎染工作室为例,用创新创业理念及思维分析传统工艺本质属性,结合现代创新创业思维认知,寻找传统工艺创新传承突破口,使传统工艺在创新基础上依托创业实践得以传承发展,为处于发展瓶颈期的高校传统工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传统工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发展

2017年3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由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指出了传统工艺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代表民族地域特色,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技艺精华沉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是人们采用手工劳动的制作技艺,相比于现代先进的生产制造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征。传统工艺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由于思想意识的局限及其传承模式的影响,一般采用师徒制、家族式的传授方式,其单一性直接导致传统工艺人才的断层和流失。受思想观念、文化程度、创新意识、生产模式及宣传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工艺人才培养及发展遭遇困境。

高校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人才资源,学术氛围较为活跃,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高校也在积极探索,目前主要的培养方式以相关专业开设和兴趣社团建设为主,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传统工艺的理论研究为主,实践部分较为薄弱,社团活动主要以简单的实践为主,较少涉及到理论研究部分[3]。在高校人才模式培养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以及创新模式等方面,高校资源平台建设完善和人才引进政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师资队伍和课程设置的短板,最为突出的矛盾体现在将传统工艺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传承。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发展,传统工艺作为重要的资源大量出现在高校设计相关专业、并且以创新设计或创新创业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说明创新创业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经渗透到了传统工艺人才培养之中,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关于传统手工艺项目申报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高校也在逐渐探索创新创业理念在传统工艺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但由于传统工艺学科的本体论尚未成熟,导致此类项目申请成功率较低。

2 扎染工艺的发展及问题

扎染作为中国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术,采用防染原理,在染色过程中,扎结的方式和松紧程度会形成层次丰富的晕染效果,在进行扎染的过程中主要用到绳、线、针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结,将图案部分扎结紧凑,浸染之后得到不同的图案,具有现代印染方式替代不了的独特审美特征。

扎染的发展历史悠久,史料记载起始于秦汉时期,设置有专门的染色机构,到明清时代发展到鼎盛时期[4]。近代的扎染工艺已经发展成为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同时也受到了较多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作模式仍然以手工为主。传统的扎染手工艺主要以人工制作为主,在制作的过程中先要对织物进行前处理,然后经过晾晒、扎结、染色、洗浮色、后处理等一系列工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产量较低。

(2)形式较为固定,缺乏创新。扎染的图案主要以古老的民俗文化图案为主,和现代审美特征脱节。而在现在的扎染图案创新中,雷同图案极多,虽然颜色上会有区别,但都是采用相同的图案来进行扎染产品的制作。

(3)染料加工成本高。传统扎染染液一般采用植物染料,随着化学染料的出现,其便宜、上色率好、色彩鲜艳的特征对传统的扎染工艺产生直接威胁。

(4)缺少产品载体。扎染呈现载体以纺织物为主,大多数都是棉麻制品、丝绸等,产品类别相对比较局限,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传统扎染工艺的发展。

(5)经济效益较低。产品缺少创新性,单一的特性使人们很难接触到此类工艺,使人们难以产生消费的欲望。

(6)缺少创新营销。传统的扎染技艺大多以作坊的形式存在,手工艺人都专注于自己手艺的发展,一般都是人们登门拜访、慕名而去,缺少有效的营销手段。

3 创新创业思维下扎染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

“沐九染缬工坊”是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成立的扎染专业特色工作室。工作室秉承发展优秀传统工艺、打造文化创意品牌、创建文化创意平台的理念,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逐步打破传授技艺为主的旧有模式,组织不同专业的具有扎染兴趣的学生,以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方式,不同专业之间的互助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学生扎染基本技能的提升,强化扎染实验和理论性的研究,能够将扎染传统工艺以创新创意思维应用到不同产品,创立独具特色的品牌,在创新品牌和产品的基础上了解市场,将创新扎染产品逐步市场化[5-6]。

3.1 传统工艺品牌的创新

扎染创新发展刚刚起步,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工作室在成立之初考虑到以品牌的创新来驱动扎染工艺的发展,在进行品牌设计时,不仅考虑到扎染工艺的特性、扎染的文化底蕴,还考虑到对外宣传的有效性、消费者的接受程度等因素,以现代营销手段对扎染工艺的品牌进行设计。

图1 扎染品牌创新设计

扎染过程以植物染色为主,在中国扎染发展历程中,尤其以蓝染最具有代表性,在进行品牌设计时,整个色调以靛蓝色为主,遵循简单、便于识记、能凸显扎染文化的设计原则,“沐九”由染字分解而成,“沐”具有万物润泽的含义,“九”为重复、反复之义,与扎染工序一致,体现出传统工匠精神,“九”与“久”谐音,寓意扎染传统工艺能够长久流传,扎染品牌创新设计如图1所示。

3.2 扎染工艺技法创新

扎染图案是视觉呈现最主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图案形成于最基本的技法,现存的传统工艺技法已经满足不了图案多样化的需求,工作室在发展的过程中,本着重传统、求创新的原则,在重视扎染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

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针对扎染起源、发展演变、工艺技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因为扎染工艺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理论研究的不深入导致实践作品缺少创新性。针对重实践、轻理论这一特点,工作室以小组形式对扎染起源、发展演变、扎染工具及工艺技法进行研究,再由各小组进行汇报讲解,不仅锻炼学生的资料搜集、文案展现能力,也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老师针对基本技法现场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各种技法所呈现的效果,然后分组训练让学生亲身体会,并形成文字性记录。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染色实验得出了同色同媒、同色多媒、多色多媒、多色同媒、混色同媒及混色多媒的染色方式,对扎染形式的多样性起到促进性作用[7]。

在针对创新性的扎染形式探究方面,主要是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去探索扎染形式的多样性。倡导学生关注现代技术原理,找到传统技艺在现代技术中实现的可能,能够以创新性思维将现代技术融入到传统的扎染技术中。如针对蓝印花布的印染装置创新设计中,对蓝染印花灭绝原因和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发现蓝印花制作工艺中的刻版、刮浆工艺与3D打印技术极为相似,从此方面入手,尝试通过3D打印将糊状物质直接打印到布面上,从而解决刻版复杂、板式固定的问题[8]。

3.3 设计思路创新

从目前存在的扎染图案形式来看,图案纹样受传统形式的固有思维影响较大,相对比较单一。大致分为具象和抽象两种形式,具象形式一般表现在蓝染之中,一般以中国古老的纹样传承为主,如松鹤延年、喜上眉梢之类的民俗文化,此种图案样式不易进行创新性的演变,很难迎合现代的审美特征。抽象形式表现较为常见,可以通过夹、扎、挤压等较为简单的方法,将留白部分压紧后植入到染液之中,从而达到防染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效果控制的难度较大,一般都是按照相对模式化的手段来进行图案的创作,虽然说扎染具有不可预知性的效果,但是后期抽象图案的呈现大多数都是相似的。

工作室以此为突破点,引导学生以创新性思维进行扎染图案的创新,摆脱扎染表现形式受传统思维的局限。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寻找创意图案来源,以生活场景、传统元素等灵感进行创作,结合扎染的基本技法,如夹染、缝染、扎染、蜡染等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图案效果的创新。图2所示作品,以中世纪中西方文化元素的宗教石刻文物为创作元素。将人物形态进行抽象提取,将基督教的十字架、佛教的飞天、道教的祥云、伊斯兰教的拱顶等多种宗教元素融于一体。反映出海上丝绸之路时代泉州港的开放与包容,表现出不一样的文化底蕴。

在创作过程中,先对人物形态及相关元素进行提取,结合扎染的一系列技法,首先将布底色染成黄色,然后再将人物形态和相关元素通过缝扎的方式来保护黄色,放入红色背景色染液中进行染色,最后将红色底色通过以香炉元素为视觉中心的径向捆扎方式,放入灰色染液中进行染色,来丰富背景色的肌理,形成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画面效果。

图2 寻迹

3.4 产品载体创新

(a) (b) (c) 图3 家居类扎染创新设计

扎染制品多是以纺织物为制作载体,产品种类主要以平面化视觉形式呈现到消费者面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向多样化的发展,扎染产品也从服装逐渐延伸到生活用品,以其独有的艺术形态丰富产品的种类,如壁挂、配饰、围巾等。但是此类产品并没有脱离扎染以纺织物为主的表现形式。

扎染制品如何以恰当的形式呈现并与产品载体相结合,是将扎染产品融入人们生活的重要步骤。工作室从产品的构成要素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扎染产品创新。通过对扎染在产品载体中的物质和精神功能的研究,扩大扎染的创新应用领域。注重学生对产品设计要素的研究,扎染中产品造型受到点、线、面、形态、色彩等设计要素的影响,而图案多样性可以为产品造型提供相对较多的可能。

在产品创新训练过程中,按照产品种类进行划分,可以将产品分成不同专题,如家居类、玩具类、学习用品类专题等,让学生针对种类专题进行扎染应用创新探究。如图3所示作品,为扎染在家居类专题中的创新应用设计,学生可以根据家居类专题进行产品细分,结合不同产品的使用功能进行创新应用,如图3(a)所示,扎染与海边漂流木的结合,灯罩采用竹子骨架进行固定,从而给人一种宁静质朴的感觉;如图3(b)所示,扎染与屏风的结合,图案采用独具特色的元素,与闽南特有的船木结合,从形态和色彩上表现闽南元素特征;如图3(c)所示,扎染与座椅的结合,扎染图案采用“一带一路”中青花瓷图案造型元素,鲜艳的眼睛与座椅的古朴形成鲜明的对比。

3.5 传播途径创新

扎染工艺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但由于手工艺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扎染手工艺只被为数不多的人了解,导致人们对其认可度不高,扎染工艺中色素的提取以及染色步骤相对比较麻烦,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了解此类工艺[9]。以上原因直接影响到扎染产品的销售和文化的传播,扎染工艺的环保、健康、精神、文化等特点并没有很好结合当下信息社会进行传播。工作室主张从工艺本身特点出发,总结扎染信息传播特点,使扎染作为文化符号出现在人们生活之中,将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因素注入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扎染工艺的资料整理,建立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宣传扎染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等,来倡导人们了解优秀的扎染工艺,引导人们的消费理念。如图4所示,学生通过跨专业的合作,开发针对扎染宣传、销售、体验等方面的APP,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了解扎染文化、工艺等,可以线上定制扎染成品和购买体验原材料,以一种新的理念对扎染的传播路径进行探索。

图4 扎染APP开发界面

4 结语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沐九染缬工坊,以创新创业理念贯穿于传统工艺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传统工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弥足珍贵的教学资源,高校在传统工艺人才培养中,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创新创业的理念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在创新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同时为处于发展瓶颈期的高校传统工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扎染传统工艺图案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砖与竹
——印度传统工艺成就的家具系列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