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9-10-29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金灿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炎性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金灿辉

直肠癌是以中老年男性最为高发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多发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接处[1][2]。腹腔镜以其独特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广大直肠癌患者带来了福音,但目前医疗界关于其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而机体免疫功能与病情转归及预后关系密切。基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34例,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45~72岁,平均(60.81±5.97)岁;肿瘤类型:管状腺癌8例,乳头状腺癌12例,粘液腺癌14例。观察组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42~79岁,平均(61.07±5.13)岁;肿瘤类型:管状腺癌10例,乳头状腺癌11例,粘液腺癌1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附表1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细胞水平对比

附表1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细胞水平对比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时间 CD3+ CD4+ CD8+ NK对照组(n=34)术前1d 61.42±9.13 60.87±8.15 34.07±8.04 18.95±8.37术后3d 34.55±12.06 32.43±11.58 15.56±6.17 10.65±4.72术后7d 56.43±9.90 54.06±10.32 26.43±7.15 13.72±5.86观察组(n=34)术前1d 60.76±8.49 61.13±8.47 33.76±8.22 19.48±8.50术后3d 44.54±10.07a 41.26±8.44a 23.07±8.15a 16.53±7.15a术后7d 66.35±8.16a 64.76±9.48a 32.18±6.20a 19.46±6.43a

附表2 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附表2 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 IL-6 IL-10术前1d 术后1d 术前1d 术后1d对照组(n=34) 18.75±8.80 16.45±6.54 28.59±12.57 36.48±11.39观察组(n=34) 18.83±8.84 10.36±5.12b 28.70±12.64 43.80±12.45b t 0.037 4.275 0.036 2.530 P 0.970 0.000 0.971 0.014

1.2 方法 术前对患者肿瘤、肠系膜淋巴结情况进行评估,维持蛋白质、酸碱平衡,常规肠道准备并给予一定心理干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气管插管全麻,采用五孔法,于脐部上缘做10mm切口为观察孔,于右下腹,右髂前上棘内侧做12mm切口为观察孔,另分别于左侧、右侧锁骨中线位置做两个5mm切口为副操作孔,建立CO2气腹并维持于1.33kPa,置入腹腔镜操作器械,观察确定肿瘤部位后,依照无瘤原则对肠系膜进行游离并结扎血管,行淋巴结清扫,行一距肿瘤约5cm处的切口,将肠道及系膜拉至腹外,切除并吻合肠段后放回,冲洗腹腔并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入路择于腹部正中或左旁正中,依次游离直肠乙状结肠两侧系膜,切除标准与观察组一致,于肠系膜下血管根部结扎,置引流管,止血并缝合手术入路。术后两组均行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充分营养支持并应用抗生素等术后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免疫功能: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3d、第7d取患者4ml的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NK的百分比;②炎性因子: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取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4ml,常规抗凝离心处理后采用ELISA法测定IL-6、IL-10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免疫细胞 术前两组CD3+、CD4+、CD8+、NK细胞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术后7d,观察组CD3+、CD4+、CD8+、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炎性因子 两组术前1d的IL-6、IL-10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IL-6低于本组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 讨论

研究表明[3],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肿瘤的形成、浸润及转移间存在一定关联性,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是常见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的具体表现之一;NK细胞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之一,在机体早期抗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细胞生长、手术均会对其水平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d两组CD3+、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术前显著降低,对照组变化幅度大于观察组,且术后3d、术后7d观察组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小于开腹手术,与陈静[4]研究中指出的腹腔镜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而不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结论一致。本研究中,术后1d两组IL-6低于本组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降低直肠癌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患者术后更早进入化疗等辅助治疗阶段,分析原因可能与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维持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更好的清除炎性因子有关。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具有对免疫细胞干扰小、能够有效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优点,术后炎症反应轻,利于后续治疗的进行,因此如条件允许应多考虑行腹腔镜手术。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炎性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