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鹤滩水电站特高拱坝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2019-10-29徐建荣何明杰张伟狄王建新

中国水利 2019年18期
关键词:拱坝柱状卸荷

徐建荣,何明杰,张伟狄,王建新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11122,杭州)

一、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河段长约1.7 km,两岸山体雄厚,正常蓄水位河谷宽449~534 m,宽高比1.8~2.2,坝基岩体为玄武岩,具备高拱坝建设条件。坝址主要工程地质特征为:河谷呈不对称的“Ⅴ”形,右岸山体陡峻,左岸相对较缓;两岸地质条件差异大,右岸岩体弱卸荷带水平深度一般小于50 m,风化卸荷较浅。左岸强卸荷带水平深度一般为20~60 m,最深达 109 m,岩体风化卸荷较深;坝区为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各岩流层顶部形成层间错动带,岩流层内则随机发育层内错动带;坝基岩体主要为块状玄武岩,河床部位出露角砾熔岩。坝基中下部出露的柱状节理玄武岩,完整性较差,呈柱状镶嵌结构。坝基地应力大,主应力量值为8~11 MPa,解除围压后柱状节理玄武岩易松弛,其力学指标将降低。

二、深切狭谷中高拱坝枢纽布置

白鹤滩水电站具有 “窄河谷、高拱坝、巨泄量、多机组”的特点,建筑物众多,两岸地形、边坡(坝肩)稳定、泥石流沟、泄洪消能方式、地下引水发电系统等因素,将影响狭窄河谷巨型电站枢纽的布置。

拱坝坝址左岸受边坡内发育的深强卸荷裂隙制约,右岸受深切的大寨沟影响。左岸顺河流方向的深强卸荷裂隙最大水平埋深达109 m,与顺层的层间错动带C3-1及陡倾断层f114构成潜在不稳定块体,无法成为拱坝坝肩抗力体。左岸选择强卸荷块体上游完整山体作为拱坝抗力体,强卸荷不稳定块体远离拱坝抗力体,作为水垫塘边坡,需确保坝肩稳定和边坡稳定。两岸坝肩位置确定后,电站右岸进水口将位于大寨沟出口右侧。大寨沟为大型泥石流沟,采用出口改道的方式,将泥石流排导至上游库内后,排除了泥石流危及右岸电站进水口正常运行的风险。

枢纽最大下泄流量达42300 m3/s,泄洪功率达90000 MW,采用坝身布置表孔与深孔、下游设水垫塘与二道坝、岸边布置泄洪洞的泄水建筑物布置格局与消能方式。右岸无泄洪洞进口布置位置,泄洪洞全部布置于左岸,出口选择离坝址较远且河道较为宽阔的白鹤滩滩地附近,坝身泄洪消能区和泄洪洞泄洪消能区相互独立,克服了狭谷河段水体消能容量不足的困难,避免了下泄水流对两岸高陡深卸荷发育边坡的严重冲刷,有利于枢纽的长期运行安全。

左岸地下厂房地质条件较好,引水发电系统的布置主要保证输水系统尽量顺畅,厂房轴线选择N20°E。层间错动带C2斜切边墙中下部,经抗剪洞置换处理后对厂房洞室围岩稳定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右岸地下厂房位置受拱坝布置和进水口地形条件限制,进水口布置在大寨沟沟口,位置调整的余地较小。第一主应力方向N0°~20°E,厂房轴线选择 N10°W。 尾水隧洞与导流隧洞结合布置,避免了因专设导流隧洞挤占下游有限的出口布置位置,减少了洞身工程量。

三、不对称特高拱坝设计

坝址河谷地形和地质条件均存在不对称性。右岸地形高陡,左岸相对较缓。左岸岩体卸荷深度大于右岸,坝基开挖加剧了两岸地形不对称性。

左岸 665~545 m、右岸 590~545 m段坝基为P2β33第一类柱状节理玄武岩,发育原生柱状节理,为柱状镶嵌结构,其岩体强度、变形模量均低于非柱状节理玄武岩,且开挖易松弛。河床部位出露P2β32-3层角砾熔岩,岩体完整性好,但其厚度仅6~11 m,下部发育P2β32-2第二类柱状节理玄武岩,岩性与第一类柱状节理玄武岩相似。故河床建基面充分利用角砾熔岩,采用了不对称建基面布置,左岸顺角砾熔岩层顶面开挖,作为河床建基面岩体。因此,拱坝中心线偏右岸,左岸半弦长较右岸最大长80 m。左侧拱承载大,而地基条件略弱于右岸。拱坝建基面布置见图1。

图1 拱坝建基面布置示意图(拱轴线剖面)

坝址地形地质的不对称性对拱端推力分布、坝体位移及应力分布均有明显影响,且反映出左岸坝基略弱于右岸的特点。采取了选用对地形不对称适应性更好的椭圆拱圈线形、利用完整性较好的微新角砾熔岩作为河床部位拱坝基础、减小柱状节理玄武岩出露范围、左岸坝顶设置混凝土垫座、适当外移左岸中上部建基面、拱坝中下部及河床部位设置扩大基础等多项综合措施。白鹤滩拱坝体形结构见图2。

图2 白鹤滩拱坝体形结构示意图

四、柱状节理玄武岩坝基防松弛开挖保护

坝基左岸高程665 m以下、右岸高程590 m以下出露P2β33层柱状节理玄武岩,该层柱状节理发育,柱体长度一般 2~3 m,直径 13~25 cm,柱体内发育微裂隙,完整性较差,其变形模量等力学指标相对较低,开挖后易松弛。柱状节理玄武岩工程特性研究甚少,将柱状节理玄武岩作为高拱坝基础更是首次。

围绕柱状节理玄武岩工程特性和应用技术,从柱状节理玄武岩作为特高拱坝坝基可行性、拱坝结构适应性、爆破开挖技术、防松弛保护措施及松弛预测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地质勘探、现场试验和分析研究,形成了“厚层保护、灌浆固结、深层锚固、精准控制爆破”的松弛控制技术体系。左岸同时控制岩体卸荷松弛与错动带剪切变形,采取预留保护层+保护层盖重固结灌浆+预应力锚索的综合处理措施。右岸以控制岩体卸荷松弛为主,采取预留保护层+保护层盖重固结灌浆+锚筋桩预先锚固的防松弛措施。开挖完成后,柱状节理玄武岩松弛层岩体波速3500~4000 m/s,与非松弛岩体相比,波速下降24%~30%,但仍维持原柱状镶嵌结构,未出现松散解体现象,保证了开挖后的高拱坝坝基岩体满足质量要求。

五、强震区高拱坝抗震评价及措施

白鹤滩拱坝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 35047—2015)进行抗震安全评价,新规范在设计地震动参数、设计反应谱、大坝混凝土及地基岩体动态性能参数以及拱坝动力分析方法、内容和深度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对拱坝抗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采用常规方法评价拱坝抗震性能外,深入研究了坝体横缝张合、地基辐射阻尼、拱坝与垫座及地基相互作用、地基软弱结构面组合块体及渗水压力等因素对拱坝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和地震动力模型试验法进行了多项研究。主要结论为:

设计地震作用下,坝体应力满足要求,仅建基面应力集中区和下游坝面中上部很小区域坝体存在轻微损伤,拱坝、坝肩位移在震后均基本回复到静态位置;坝踵区开裂深度约为大坝底厚10%,尚未达到大坝帷幕;拱坝横缝开度不超过40 mm,不会破坏横缝止水设施。校核地震作用下,大坝地基系统未出现位移突变和工作性态转折性变化。设计、校核地震作用下,拱坝—地基系统整体稳定。拱坝的地震超载能力受两岸坝肩局部块体的稳定控制,大坝—地基系统的抗震超载安全系数不小于1.7。

可见,设计地震作用下的拱坝强度和稳定能够满足抗震设计要求,校核地震作用下的大坝地基系统满足不溃坝的设防目标。鉴于工程重要性和抗震标准高,针对地震响应较大的部位加强了坝体构造设计及基础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优化坝体与扩大基础及垫座的衔接体形,采用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上下游坝面布置抗震钢筋,加强近坝抗力体锚固,强化软弱结构面置换处理和坝基固结灌浆。

图3 低热水泥与中热水泥混凝土温度应力过程示意图

六、低热水泥混凝土温度控制设计

白鹤滩拱坝是首次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的300 m级高拱坝。通过系统比较开挖料加工的玄武岩骨料与料场开采的灰岩骨料,选择旱谷地料场灰岩骨料,配制的大坝四级配混凝土C18040 线胀系数为 5~5.5×10-6/℃,热力学性能较优;低热水泥混凝土绝热温升约23℃,与中热水泥混凝土相比,绝热温升降低4~6℃。同时,全面对比中热、低热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全过程温控特性,针对低热水泥混凝土早期强度相对较低的特点,提出了加强早期保护和适应干热、大风、温差大的气候特征的保温措施。充分利用低热水泥混凝土发热量相对较低、发热速率较慢的特点,混凝土最高温度得到有效控制。优化调整温控措施后,大坝混凝土各项温控指标控制保证率大大提高,拱坝混凝土抗裂安全系数由1.8提高到2.0。截至目前,大坝已浇筑约460万m3,最大浇筑高度173 m,坝体混凝土未发现温度裂缝。低热水泥与中热水泥混凝土温度应力过程见图3。

七、结 语

白鹤滩水电站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工程,是国内坝址地形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特高拱坝工程之一。工程建设标准高、要求严,力争实现精品工程、无缝大坝的目标。面对300 m级特高拱坝工程面临边坡深部强卸荷对拱坝布置的重大影响、首次利用柱状节理玄武岩作为拱坝坝基、不对称拱坝体形结构设计、强震作用下高拱坝抗震、首次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等重大技术难题,白鹤滩建设者完成了大量的勘探、试验、设计、论证等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大量成果具有创新性,为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对拱坝技术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可为其他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拱坝柱状卸荷
卸荷式挡墙结构研究综述
深部开采岩体围压卸荷-渗流致拉破裂机制
硅片上集成高介电调谐率的柱状纳米晶BaTiO3铁电薄膜
Phytochemicals targeting NF-κB signaling:Potential anti-cancer interventions
采煤机扭矩轴卸荷槽数值模拟分析
高双曲拱坝碾压混凝土夏季施工实践探究
某拱坝稳定温度场及准稳定温度场分析
整体浇筑堆石混凝土拱坝拱梁分载法分析研究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程度与高危型HPV 清除率的相关性
Straining流对柱状晶体在三元过冷熔体中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