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对黄秋葵产量的影响※

2019-10-29朱国民徐海钰李玉环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年9期
关键词:果荚黄秋葵盛果期

●李 雪 朱国民 徐海钰 郑 毅 李玉环 李 哲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 吉林 公主岭 136105)

关键字:黄秋葵;种植密度;肥料量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Moench)又名咖啡黄葵,为锦葵科秋葵属(Abelmoschus Medicus)中的一个栽培种,属1年生双子叶被子植物。黄秋葵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营养保健型高附加值蔬菜。大多数专家认为秋葵起源于非洲,公元1216年就有记载[1]。但依据《中国植物志》,黄秋葵原产于印度。据2016年调查研究显示[2],黄秋葵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为印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黄秋葵被认为是小经济作物,在国际研究过程中不被重视,秋葵的研究工作大多集中在印度、尼日利亚和美国的小部分地区进行[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黄秋葵这种集保健及食用为一体的功能型蔬菜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我国于20 世纪初期开始引进秋葵,最早在南方开展种植,随后北方及周边地区陆续开始引种。目前吉林省多为自发小规模种植,使用品种均为引进品种,受地区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吉林省黄秋葵采收时期短,仅为60d左右,平均年产量低,合理密植及施肥是提高吉林省黄秋葵产量的有效途径[4,5]。因此,本研究从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入手进行研究,探寻提高吉林省秋葵产量的有效途径。

1 黄秋葵种植密度试验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定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太平庄村农户家,前茬忌连作,也不能与果菜类接茬。前茬作物最好选根菜类、叶菜类蔬菜或者大田作物[6]。参试品种为‘甘60’,从甘肃引进,田间种植性状表现良好,病虫害少。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 3 个小区,密度分别为 0.3m 0.65m、0.4m 0.65m、0.5m 0.65m。每个小区面积均为13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设3 次重复,播种前深耕,施足基肥。温水浸种12h后,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催芽,待有一半种子露白时进行播种,每穴播种2~3 粒,覆土2~3cm即可。果实采收标准为8~12cm,通常花谢后4d采收[7]。测定不同种植密度的秋葵产量,分别在初果期、盛果期以及采摘末期共测产5 次,其中盛果期测产3 次,其他两个时期各测产1 次,每次只测可食用果荚的重量。

1.3 试验结果

种植密度是影响黄秋葵产量的关键性因素[8]。本试验在2018年黄秋葵整个生育期按照初果期、盛果期以及采摘末期共取5 次测产,根据田间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当种植密度为0.65m 0.3m时,5 次测得该小区累计总产量为8075.5g,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密度的产量。这可能是由于此种植密度下,秋葵的单株营养面积仍充足,可以进行正常的生长,因此可以合理进行密植。另一方面从调查数据显示,在吉林省种植黄秋葵,盛果期主要集中在8月,此时正值我省高温时期,由于黄秋葵果荚皮薄,表面气孔相对发达,水分易流失,造成秋葵果荚纤维化。因此该时期应每天进行采摘,尽量减少损失。本试验采取抽查测产的形式,然而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黄秋葵整个生育期的总体产量的影响不详,有待今后进一步进行研究。

表1 不同种植密度测产数据

2 黄秋葵种植施肥量试验

2.1 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定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太平庄村农户家,选择前茬为叶菜类蔬菜的土地。参试品种为‘甘60’,原种从甘肃引进,在前期品比试验中相对性状表现良好,病害少。供试肥料为复合肥,其中氮、磷、钾肥比例为12:18:15。

2.2 试验方案

试验设4 种不同施肥量,分别为600kg/hm2、750kg/hm2、900kg/hm2及 1 050kg/hm2。每种施肥量的小区面积均为20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种施肥量设3 次重复,播种前深耕施足基肥,温水浸种12h后,30℃条件下恒温催芽,待一半种子露白时进行播种,株、行距为0.4m 0.65m,每穴2~3 粒,覆土2~3cm即可。果实采收标准为8~12cm,测定不同施肥量的秋葵产量,分别在初果期、盛果期以及采摘末期共进行5 次测产,其中盛果期测产3 次,其他两个时期各测产1 次,每次只测可食用果荚重量。

2.3 试验结果

不同施肥量对黄秋葵产量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施肥量对黄秋葵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对黄秋葵整个生育期中初果期(7月23日)、盛果期(8月 1~27日)以及采摘末期(9月 11日)分5 次进行测产,每次只测可食用果荚重量,根据田间调查数据显示,当施肥量为1 050 kg/hm2时,5 次测得该小区累计平均总产量为19 288.5g,比施肥量为 600kg/hm2时产量 18 054g、750kg/hm2时产量 17 019g、900kg/hm2时产量 19 042.5g高,因此根据调查数据初步判断当施肥量为900kg/hm2、1 050kg/hm2时秋葵产量较高。另一方面从调查数据显示,盛果期(8月27日),施肥量为1 050kg/hm2时的产量4 125g显著高于施肥量为600kg/hm2时的产量4000g、750kg/hm2时的产量3375g及900kg/hm2时的产量 4 000g;采摘末期(9月 11日),施肥量为1 050kg/hm2时的产量3 275g显著高于施肥量为600kg/hm2时的产量 2 250g、750kg/hm2时的产量2 375g及900kg/hm2时的产量2 825g,这可能是由于到了生长后期,植株的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然而种植初期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及种子自身养分已不能够满足植株继续生长的需要,因此适当增加施肥量能促进单株果荚数量增多,单果荚增重[9]。此外在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适当地增加追肥次数,能有效地提高秋葵的产量。但黄秋葵不耐肥,在追肥时不可偏施氮肥[10]。

通过以上研究明确了秋葵在吉林省种植最佳密度及施肥量,可有效提高秋葵的产量。但秋葵在整个生育期对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比例尚不明确,有待将来继续研究。

猜你喜欢

果荚黄秋葵盛果期
山地盛果期劣质枣树改接换优关键技术
黄秋葵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赤小豆和赤豆 我们不一样
杭芍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表型性状研究
油用牡丹脱粒机的设计与试验
阿克苏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树冬季修剪技术
油茶盛果期施肥技术研究
黄秋葵新品种苏秋葵1号
黄秋葵与红秋葵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牛大力花苞、花朵和果荚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