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南地区桑黄菌室内袋料栽培技术

2019-10-29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安康725021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年9期
关键词:桑黄菌袋原种

●王 勇(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陕西 安康 725021)

1 栽培条件

1.1 营养

桑黄是一种木腐菌(见图1),其营养以碳源和氮源为主,最适碳氮比为20:1,同时辅以少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4]。栽培中桑黄菌原料来源广泛,大多数阔叶树及桑枝、杜仲枝木屑、中药材植物提取废渣,加适量的麸皮即可作为培养料。

图1 野生桑树桑黄

1.2 温度

桑黄菌属于高温型药用菌,菌丝在15~32℃的温度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3~25℃;出菇温度在15~35℃,最适出菇温度为25~28℃,温度低于15℃、高于35℃均不利于桑黄子实体生长。温度过高,子实体容易感染霉菌,产量低或生长停止;温度低于15℃时,子实体形成缓慢或不产生原基[5]。

1.3 水分及湿度

袋料栽培菌袋培养基含水量应为60%~65%,子实体生长期空间相对湿度应为85%~95%。

1.4 光照

桑黄菌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照,强光照会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的生长需散射光(三分阳七分阴,透光度30%~50%),最适合的光照强度为300lx。

1.5 空气

桑黄菌菌丝生长对空气无特殊要求,但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空间氧气不足不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发育[6]。

1.6 酸碱度

袋料栽培菌袋培养基pH在5.5~6.5 为宜。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栽培季节

自然条件下桑黄子实体发生在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陕南在每年8~10月为集中盛产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陕南地区的气候特点,要求当年2月中下旬制袋,3~4月栽培菌袋养菌管理,5~10月出菇。

2.2 栽培方式

目前,国内桑黄栽培方式是室外阴棚木段埋畦栽培、阴棚袋料立式栽培和室内层架式栽培等。其中室内层架式栽培相对栽培环境条件易控,空间利用率高,不易造成污染,推荐使用。

2.3 室内出菇架规格

出菇架长2.5m、宽1m,搭3~4 层,层间距40cm,底层距地面15~20cm,每个出菇架每层纵向隔30cm加横担,后架上搭木板或电镀丝网,架子间留走道1.0~1.2m,操作方便,室内悬挂干湿温度计。

2.4 菌种制备

我国桑黄菌种类主要有桑树桑黄、杨树桑黄、丁香桑黄、锦带花桑黄、大孔忍冬桑黄和小孔忍冬桑黄等,国外普遍认可寄生桑树之上的桑黄才是正品[5]。陕南是我国蚕桑基地,桑树桑黄资源较多,可通过子实体采集分离、菌株纯化、菌种扩繁或从研究机构购买获得生产用种,下面简述自制一、二、三级固体菌种方法。

2.4.1 母种制备 8~10月进行野生桑黄子实体采集,采用组织分离方法将桑黄菌子实体表面消毒,切取0.5cm 0.5cm子实体组织块接种于改良PDA培养基试管中,培养基配方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7g、磷酸二氢钾1g、MgSO4 0.5g、VB1 10mg[7],过滤后的桑枝浸出液1 000mL,pH自然。接种后置于25℃恒温暗室中培养3d,培养基未污染会从组织块长出黄色绒毛状菌丝[6],如发现有绿霉、细菌、曲霉等杂菌,应及时剔除。待桑黄菌丝长到离接种块2~3cm时,从边缘挑取菌丝进行转接,一般转管1~2 次可获得桑黄纯化菌丝。菌丝长满试管一般需要10~15d,满管后将母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2.4.2 原种制备 原种一般采用麦粒培养基,配方为小麦麦粒98%、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pH自然。原种容器为500mL栽培瓶。在接种原种前提前6h以上拿出母种试管进行活化,将母种接种于灭菌后冷却至室温的原种培养基中,1 只试管母种可接6~8 瓶原种。接种后将菌种袋放置25℃环境恒温、遮光培养,一般30d左右原种菌丝可发满,发满后放置冷凉、通风、避光的地方待用。

2.4.3 栽培种制备 栽培种采用木屑培养基,配方为:桑枝木屑40%、栎木木屑40%、麸皮18%、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pH自然。栽培种容器为14cm 28cm 0.006cm的聚乙烯菌袋,每袋装湿料0.7kg。灭菌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在无菌环境下接入桑黄原种,1 个原种可接种60~80 个栽培种。接种后管理同原种培养。

2.5 栽培袋制备

2.5.1 栽培袋规格 栽培袋为17cm 33cm 0.006cm的聚乙烯菌袋。

2.5.2 常用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是桑黄菌生长发育的基础营养条件,选料是否优良,配比是否恰当,各种营养元素比例是否协调,料的干湿是否适度,掺合是否均匀,酸碱度是否达到要求,直接影响菌丝的长势和产量的高低。结合陕南主要食用菌生产原料,推荐两种常用的培养基配方:

桑枝木屑40%、栎木木屑40%、麸皮18%、石灰1%、石膏1%,含水量65%,pH自然;

栎木木屑80%、麸皮18%、石灰1%、石膏1%,含水量65%,pH自然。

2.5.3 拌料、装料 采用机械拌料,按照选定的配方,计算称取各种原料。拌料时,麸皮、石膏粉、生石灰应加入木屑中,进行反复干拌,混合均匀,加水不宜一次性加得太多,应随翻拌逐步调控加入。当天拌好的料,必须当天装完灭菌。装袋机械可采用自动顶袋机,料袋扎口采用菌环和无棉盖体,盖体应紧贴培养料,无空隙,以免袋口进空气造成杂菌感染(见图2)。每袋装干料 0.6~0.7kg、湿料1.2~1.3kg。

图2 桑黄菌栽培菌种

2.5.4 灭菌 灭菌是袋料桑黄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灭菌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料的质量和污染率的高低。一般栽培袋采用常压灭菌,灭菌仓温度达到 100℃后保持 15~18h。灭菌彻底的料袋呈棕褐色,色泽一致,料味芳香,出灶时袋软,降温后袋硬。当袋内料温降至28℃以下时即可接种。

2.6 接种

一般桑黄菌栽培袋采用室内空间开放式接种,接种前须进行接种室内或接种箱消毒以及菌种预处理等工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推荐采用3 人接种法,效率高,污染率低。将菌种袋脱离,菌种料掰成条状,按入栽培袋袋口,后将栽培袋盖子在酒精灯外焰燎一下迅速盖好。1 个栽培种可接种50~60个栽培袋。

2.7 发菌培养

接种后的桑黄栽培袋移入培养室内进行发菌,温度控制在25℃恒温培养为好,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一般在3~5d菌丝定植萌发,这段时间不要翻动,接种7d后检查杂菌污染和菌丝生长状况。发菌期间要注意通风换气、降温、避光,防止室温过高而烧菌。在25℃条件下培养60d左右,桑黄栽培菌袋即可发满。发好的桑黄菌袋菌丝呈乳黄色至深黄色(见图3),局部始出现突起的黄褐色瘤状桑黄子实体原基。

图3 桑黄栽培菌袋菌丝颜色

2.8 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是桑黄人工栽培是否成功最关键的环节。将发好的桑黄在菌袋原基形成部位和菌丝扭结处划V字口,栽培袋移至出菇室出菇架上,菌袋与菌袋间隔10cm,立式摆放。同时出菇室要创造适合桑黄生长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良好的环境条件。室内温度要控制在25℃,夏季可采用空调控温,但要调整好空调送风角度,不能直吹菌袋。空间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95%范围,原基分化阶段,出菇室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当幼菇形成后,需小幅度提升菇室的空气相对湿度,调整为95%[6]。这里要注意子实体发育各个阶段,湿度切勿频繁大幅度变化,否则极易造成桑黄菌袋出现霉菌污染。保持湿度相对稳定的办法就是加强管理,随时观察空间湿度的变化,定时向空间喷射雾化水,同时向地面洒水保持湿润状态。如有条件可采用超声波加湿器进行补水[8],按出菇室面积配置合理数量的加湿器,加湿器装有湿度感应探头,可根据空间湿度变化及时补水。但不管采用哪种保湿方法,切忌把雾化水直接喷射到子实体上。出菇室氧气充足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需每天早、晚通风。原基分化阶段,出菇室早晚各通风10min;幼菇形成生长阶段(见图4),需加大出菇室通风量,出菇室早晚通风时间均增加到20min。一般情况下,50d桑黄子实体即可发育完全进行采收。

图4 桑黄菌原基分化形成幼菇

猜你喜欢

桑黄菌袋原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桑黄》一书简介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桑黄对桑枝基料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富集能力研究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