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

2019-10-28陈谊楠刘夏陈明锐

职业时空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

陈谊楠 刘夏 陈明锐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指引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推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索的问题。文章从高职计算机课程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产教融合的背景,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能力、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O2O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1],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力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推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二、高职计算机课程现状

高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通识基础课,面向高等职业院校的大一学生开设。随着计算机普及度的提升,长期以来存在着把计算机作为工具,“计算机会用即可”“计算机就是程序设计”“计算机课程就是讲解软件工具使用”等片面观点。这些观点的流行对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计算机课程教学学时在专业培养计划中被压缩,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的配置,计算机课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满足于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基本软件的使用或基本程序设计语言等等。

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职计算机课程不但不应该削弱,而且更应该加强,这既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与适应社会生存的必备手段,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传统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当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互联网的应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是数字土著的一代,他们能够较快地接受信息,视觉、图形思维优先,更擅长互动式的学习交流模式,偏爱各种数字化工具使用。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普高、单考单招、自主招生三部分。其中普高生源属于第三批次招生,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去了一、二批次的高校;单考单招和自主招生的生源是高中时期文化基础较差的。受生源所限,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相对薄弱[3]。以计算机水平为例,具体表现在:有一小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具备较高的計算机水平,参加过计算机类赛事;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是完完全全的零基础;较为普遍的情况是学生已接触过计算机,但主要是进行娱乐活动,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在上计算机课时,普通基础的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上课时对自己已经掌握的、重复的教学内容兴趣不高,上课不专心;零基础的学生,反应不过来,跟不上老师的操作,难以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久而久之,掉队越来越远,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模式相对陈旧

企业不同,需要的人才能力也不同,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目前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批量化的培养,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以PPT课件授课为主,辅以上机操作,进行灌输式教育,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模式老套、单一、枯燥、无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听课效果不理想[4]。

(三)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应用

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采用多媒体课件先讲授,再结合上机操作演示的方法进行授课,侧重于单个知识点的讲解、演示和实操。由于计算机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本身是零散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自行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整体性较差。此外,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对企业需求人才的全面调研,照搬其他院校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和应用脱节,培养出的学生难以达到企业用人标准,无法胜任工作。

(四)双师型教师数量少,教师的TPACK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高职院校内双师型教师数量少,大多数专任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担任教师,缺乏企业内工作经验,不了解企业用人的具体岗位需求。同时,专业层面上,大部分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本专业的学科知识,而对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这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缺乏研究[5],对O2O混合式教学模式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

(五)偏向结果性考核方式

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期末上机考试的形式,学生随机抽取试题,并用机器阅卷,平时表现成绩+期末机试成绩两部分各占一定比例,合计100%作为期末总评成绩,但平时表现成绩如何给出,并没有完全量化、标准化。这种考核方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综合能力。

三、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

(一)探索互动式教学,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针对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探索互动式教学,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具体如下:首先在新生入学后的军训期间,组织问卷调查和计算机基础水平的摸底测试,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其次在安排机房机位时,将学生3、4人分为一组,固定机位,组中基础好与基础不好的学生交错排列,到期中测试后,再根据学生的现阶段水平微调机位。这样能够保证在日常的学习环节,基础不好的学生既可以向教师求教,又可以向组内同学求助,实操环节一帮一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授课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进行驱动,由小组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同时引入小组间竞赛机制,通过采用竞赛式教学,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后,在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上台,在教师机上演示、讲解,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深刻地掌握了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讲课的不再是老师,学生们感觉很新鲜,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再由教师针对学生演示环节进行总结,强化易错点和重点、难点,完成师生互动。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