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大学教学管理理论探析
2019-10-28陶靖
陶靖
摘 要:本文分析了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理念的内涵,同时结合教学管理现状分析了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提出以人为本的大学教学管理策略,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教学管理
现阶段,我国的人才培养工作依旧依靠教学管理开展,但现阶段教学管理工作存在许多缺陷,重点体现在教学管理的强制化、不民主,亟需融入人本管理理念,改革教学管理现状。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内涵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学管理实质上是将人本思想应用于教学实践工作中。从高校教学管理角度来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以平等、正确的眼光看待学生,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并根据人作为个体的特性、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充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支持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下,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高校的现有资源及匮乏的资源开发、充实,为师生教学提供有力的软、硬件支持,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高校发展。
二、大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现阶段,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教学管理分工不明确,体制不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效果差,考核体系形式化;教师及学生缺少主动配合,教学管理不够深入;管理观念落后,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等。管理中诸多的不足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同时降低了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水平、学习成果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充分了解、应用以人为本理念,将其融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提高课堂参与感,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以人为本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本质要求,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应由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上级主导转变为师生需求主导;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同时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促进师生关系平等向好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使学生主观创造性、创新性、自主能力得以提升[1]。
三、以人为本的大學教学管理策略
(一)促进理念变革,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教学理念
教育管理理念的变革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真正将教学管理及以人为本背景结合。以人文本理念下的教学管理追求的不仅是成绩、排名的提升,而是通过教育教学逐渐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发挥自身优势,将学生的优质素养转化为学习动力,最终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学习成效及学生的工作能力。因此,高校教学理念的变革必须要将教学制度与管理理念形成高效配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配套。促进教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位,充分在管理方式中得以体现,真正实现教学理念由上而下的全面转变。
(二)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的思维得以解放,大学生独特、鲜明的个性及思维模式得以体现,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能动性的发挥以及个人诉求的满足。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诉求,同时允许学生将自身优势、爱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发展创新创业,也可将此作为量化考核依据的加分项,鼓励学生发展。如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热衷于游戏,这并不是坏事,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合作创办游戏类自媒体,同时为自媒体的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在此举措下,学生的推广能力、文案能力、策划能力、视频剪辑能力、编导水平、传媒理解都进一步提高,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堂中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避免“一言堂”情况出现,充分尊重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做好铺垫。教师只有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在此过程中体现出学生平等,才能使学生更愿意与教师交流,甚至了解学生特点及需求,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2]。
(三)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教育教学的本质除了教书育人外,还有服务社会,因此高校的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突出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教学管理理念。首先,要求高校管理者提升自身服务意识,追求经济效益也要顾及教学的社会效益,支持师生个性化发展,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教研激励,举办丰富的研讨、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及学生共同发展提升。此外要明确教学管理人员职责,制定相应的问责奖励机制,对管理人员行为进行约束,切实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
总结
综上,以人为本思想是新时代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工作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人为本思想与教学管理融合越来越完善,管理者要不断变革自身观念,注重学生思想变化,为学生特长、喜好提供支持,以此充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出更为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亿.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理论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7(11):77-78.
[2] 杨伟伟,栾金亮.分析新时代高校中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研究[J].智库时代,2018, 147(3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