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夕:古代女子不秀恩爱秀智巧

2019-10-28郑学富

东方收藏 2019年9期
关键词:女红乞巧织女

郑学富

“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这首歌谣道出了七夕习俗。古代的七夕并非情人节,而是女子秀巧节。唐人林杰也有《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手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拜织女学巧

古代女子为什么要在七夕拜织女呢?织女是一位纺织高手、女红大师,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要在鹊桥与牛郎相会,此时,人们才能见到她,设香案祭拜,请求传授女工技艺。古时候,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穷人家的孩子,都要精通女红。女红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针线活”。男子择妻的标准,也以“德,言,容,工”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其中的“工”即为女红活计。明代画家郭诩的《乞巧图》描绘的就是拜织女学巧的情景。

郭诩的山水画风格豪放,人物画清细柔和,花鸟画情趣盎然,其画风在明中期独具风格。当时在画坛上享有盛名的江夏吴伟、北海杜堇、姑苏沈周在见到他的作品后,莫不延颈愿与之交往。郭诩的《乞巧图》,采用白描手法,运笔如行云流水,背景是几株翠竹生机盎然,耸立一块嶙峋怪石,一轮明月悬挂夜空中,若隐若现。此景应为一富家后花园。画面上的三个女子,靠右面的女主人脸部用笔轻细柔和,形象端庄秀美,温和大方,后面紧紧跟随的两位应为仆人,手端拜月乞巧的工具。最右面是一个几桌,上面放有香炉等物件。

古代拜织女大多是少女、少妇们,一个有威望的女子牵头,邀上左邻右舍的姐妹们,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几人,团拜织女。七月初七这天,要斋戒一天,沐浴净身,打扮的既庄重而又漂亮。到了晚上,都来到主办人的家里。此时,月光融融,清辉尽洒,初秋的夜风袭来,凉爽怡人。在庭院中安上一张供桌,上面摆上茶、酒、水果、五子等祭品。因为织女是个美女,所以还要在瓶子里插上几枝鲜花和几束红纸,前面放置一个小香炉,插上几炷香。大家在案前焚香禮拜,面向织女星座,神情严肃,虔诚祷告,神情专注,默念着所想的心事,向她许愿:“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祭拜完毕,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家长里短地闲聊,交流针线活。

●  穿针比巧

穿针比巧习俗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初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借助月光,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针孔者称为“得巧”,即获胜者。反之就是输家。输家还要准备奖品或礼物,颁发给胜者。《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清代诗人吴曼云有诗描述这一习俗:“穿线年年约比邻,更将余巧试针神。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明代画家仇英的《乞巧图》有一组画反映的就是此俗。

仇英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徵明、唐寅所器重,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是“明四家”之一。

仇英《乞巧图》用白描法写出七夕夜间庭院中妇女们多种形式的乞巧情景。图中夫人三五成群,或立或坐,或相互交谈,或成群结队,或轻盈漫步,或祭拜织女,动态多姿。众侍女忙于上灯、烧水、执壶、捧盘、抬桌。类似连续画,全面反映了七夕乞巧的风俗情景及过程。其中有一组是体现对照月亮穿针的画面。庭院内以翠竹、假山、松、梧等为布景。七夕聚会,人物共分为两群,神态各异,神情专注,沉浸在秋凉夜静的气氛中。

●  投针验巧

清末画家任伯年的《乞巧图》描绘的是七夕的又一民俗:投针验巧。

任伯年二十多年的绘画创作,留下了数以千计的遗作,是历史上少见的多产画家。这幅《乞巧图》描绘的是妇女“投针验巧”的情形,一个石案上放着一个水盆,5个女子或立、或坐围在周围,从神态看有些紧张、焦虑,都期盼着自己脱颖而出。右边两个女子看来是仆人,手里端着奖品,以便奖给获胜者。

投针验巧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即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燕京岁时记》载:“京师闺阁,于七月初七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在七月初六,把一个水盆放在院子里,倒入“鸳鸯水”。“鸳鸯水”是指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或者是把河水和井水混合。露天过夜,第二天再晒一上午,通过阳光照射,水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到了下午,取出缝衣针轻轻地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在水底下折射出针影。如果针影形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便是胜者;若针影是笔直的一条线,就是败者。《帝京景物略》说:“七月初七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槌、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妇或叹,女有泣者。”《帝京岁时纪胜》也有记载:“幼女以盂水曝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街市卖巧果,人家设宴,儿女对银河拜,咸为乞巧。”

猜你喜欢

女红乞巧织女
潭山乞巧
藕断丝连
论女红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危机与应对
如果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
七夕,向织女乞一双巧手
红楼女红
《十二美人图》中的真实器物
是织女,更是吃货
08版鹊桥会
听专家言说中国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