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9-10-28李小伟张珣

时代汽车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信息化

李小伟 张珣

摘 要:本文探究了信息化背景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包括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设计的优化,课、证、赛、岗融通的课程建设以及确保教学质量的监测预警调控制度。文章最后阐述了实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从而提高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为社会和地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学改革

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紧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汽车后市场行业发展的瓶颈。而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当前汽修专业课程存在创新意识不强,灵活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汽修人才的培养。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很多新技术应用于汽车之上,这就需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也能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以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从而提高汽修课程教学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在继承当前教学模式的同时,不断运用信息化手段、改革教学方法,使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教学得到不断发展、提高与创新,这是作为高职汽车专业教师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面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汽车后市场对汽修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到底该如何实现汽修课程教学改革呢?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创新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一主线,两平台,五能力”。以培养学生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线,依托智慧职教云平台和教育教学协同管理平台,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学习时空化、过程数据化、监控全程化、预警即时化,达到课程教学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责任力、协作力、学习力、执行力和专业力的五大能力目标。在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辅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实现入校即如企的教学模式。

2.2 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优化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将专业体系中的课程内容项目化、情景化,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将教学整合序化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教学过程,同时优化课前提问,课中探究和课后拓展,在教学设计上做好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2.3 实施课、证、赛、岗融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须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汽车专业教学中,将汽车课程体系的内容设置及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同时课程教学满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要求,融入技能大赛标准,打造“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课程建设体系。同时,结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化实践教学资源,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实现课、证、赛、岗融合与贯通。

2.4 建立教学质量的监测预警调控制度

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教育教学过程协同平台以及汽修专业课程诊断与改进监测的指标,实时采集课程课堂实施过程的数据,要对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监测结果实时反馈。根据其偏离教学目标的程度,并对其可能发生的后果发出预先警示。同时还利用学生学业预警制度、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三次常规检查、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座谈会等手段,监测反馈课程实施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方向,确保改革落地生根。

3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个“双师”素质优良与“双师”结构合理的汽车专业优秀教学团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的改革建设、课堂的教学实施都需要优秀的教师,而目前很多汽车专业的教师是机械类专业转岗而来,少数是汽车专业应届毕业生,均存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统一的问题,加之汽车专业学生数量较多,自然就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在完善人才引进制度的同时,也要让教师参加汽车专业知识培训,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师学习机制。同时加强以老带新考核力度,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新进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加强听课、评课,教案指导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

3.2 新教材建设

为了更好的促进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时代进步和行业发展的新教材是关键环节。当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所使用的的教材部分存在内容陈旧,技术、结构、工艺淘汰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同时也存在教材的使用不符合本院校课程改革和学生特点的现象,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浪费精力和时间,学不到核心知识,所以教材改革是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3.3 加强实训室建设

职业院校注重学生實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加强实训建设是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需要不断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淘汰技术落后的实训设备,更新实训教学设备。在实训设备布置方面,依据技能模块进行分类教学,发动机、底盘等机械类拆装实训室,基础电器、发动机电控、底盘电控、安全与舒适系、网络总线、空调等电控类实训室。另外还需建设汽车虚拟实训室,通过汽车虚拟拆装检修可降低教学成本,结合实训台架教学,效果也是很显著的。通过加强实训室建设,实现理虚实立体化教学,大力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教学改革的基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充分考量社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创新优化原有的教学体系,让专业的课程教学与社会的岗位需求相契合。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时空拓展和理、实、虚立体化教学模式,完成现代的混合式教学策略,大力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基金项目:2018年省级重点课题:“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研究(立项编号:ZJGA201834)

参考文献:

[1]屈贤,余烽.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时代农机,2018,45(4):144-145.

[2]曹曦.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科教论坛,2019:84.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