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通产业发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分析

2019-10-28傅莉莉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旅游经济协同发展

傅莉莉

内容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发展成果显著,流通产业与旅游业也是如此。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与先导产业,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旅游经济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巨大助力。两大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够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当前流通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入手,梳理了流通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成果,并进一步从流通产业发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展开分析,主要从流通产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模型与理论分析两个层面展开,最后提出了流通产业发展對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流通产业   旅游经济   协同发展

引言

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推动各个产业紧密衔接的纽带,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政府不断扩大内需战略的展开,流通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机遇期,实现了由辅助产业向主力产业的转变,流通产业的传导功能也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得到了有效发挥。与此同时,流通产业自身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具体发展如图1所示。

尽管我国旅游业发展较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已成长为发展速度快、体量巨大的产业之一。根据《中国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国内游人次达到50亿,同比增长13.64%,旅游总收入高达5.40万亿元。2007-201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如图2所示。

就流通产业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流通业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够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助力。同时,流通业作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成为旅游地区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则可以为流通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在流通产业与旅游业两大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流通产业对旅游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流通产业与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一)流通产业发展现状

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实现需求以及繁荣市场的助推器。自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且已由原来的末端产业向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转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腾飞。就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水平而言,目前流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交易规模大幅提升,与此配套的基础设施也显著改善。以流通产业中的典型代表零售业为例,近年来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2017年我国零售业发展规模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发现,我国零售业稳步发展且效果显著。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380987亿元,且仍然保持高达9%的增速。由此可见,我国以零售业为代表的流通产业不论是增速还是规模都在不断提升。尽管流通产业发展迅速,但就总体而言,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存在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而且以上问题随着流通业的发展推进日益突出。

(二)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自2004年以来,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实现了由旅游短缺向旅游大国的迈进。就2017年而言,旅游总收入达到5.40万亿元。其中,境内旅游人数达到50.01亿人次,收入为4.57万亿元,入境游客13,948万人次,收入达1,234亿美元。根据《“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业需要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发展体系,并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2007-2017年我国旅游总人次与旅游业总收入如图4所示,2008-2017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增速与GDP增长速度对比如图5所示。

旅游经济的综合贡献主要体现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横向维度是从旅游业产业边界宽泛与旅游活动类型的视角切入,主要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由旅游产品与服务所衍生出的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其次是旅游产品与服务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支持;最后是为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政府在旅游各领域的大量投入。纵向维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旅游产品与服务生产链条向上游的传导,这部分被视为旅游经济综合贡献的纵向作用机理;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旅游消费与投资形成多轮引致效应发生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多轮消费下的产值总额增加,属于旅游业引致经济贡献的范畴。以旅游业为引领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在各行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且带动能力显著,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发现,旅游特征的相关产业带动力系数明显高于服务业平均水平,甚至较第一与第二产业也有一定的领先。其中,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住宿业与娱乐业等具有旅游业显著特征产业的带动力系数均大于1。经计算,可知我国旅游业综合贡献乘数约为2.24,由产业链条前溯得到的间接贡献与由旅游消费与投资产业的引致贡献两部分组成

流通产业发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流通产业对旅游经济影响模型分析

为研究流通产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本文引入Feder对经济增长影响中的两部门模型。在流通产业与旅游业两个领域建立两部门模型,用来研究流通产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为简化研究,本文假设我国经济系统只有两个,分别是流通部门(A)与非流通部门(B)。利用下述公式来描述具体的生产过程。

在上述五个公式中,C代表的是流通部门的产出;N代表非流通部门的产出;Y代表旅游经济的总产出;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M代表流通部门的正外部性;KC代表流通部门所投入的资本数额;LC代表流通部门在生产方面所投入的劳动数量;KN代表非流通部门在生产方面所投入的资本数额;LN代表在非流通部门所投入的劳动。

关于流通部门(A)与非流通部门(B)之间生产力边际差异的标示,可以对(1)、(2)公式开展一阶偏导后作比即可。用α代表流通部门(A)与非流通部门(B)之间生产力的边际差异。具体表示见公式(6)。

根据Feder理论,α值一般有三种情形:α<0代表流通部门(A)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非流通部门(B)小;α>0代表流通部门(A)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非流通部门(B)大;α=0代表流通部门(A)与非流通部门(B)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同。

为进一步研究流通产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公式(1)、(2)(3)分别对T求一阶偏导,可得公式(7)。

由公式(7)可以发现,非流通部门(B)边际劳动与单位劳动之间呈线性关系。由此也可以看出,流通产业对于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由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流通部门与非流通部门之间可以自由流通,因此流通部门(A)的发展对于非流通部门(B)表现为正外部性。这种正外部性也代表了流通部门(A)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

(二)流通产业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流通产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流通产业的增长效应,这主要体现在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当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一致时属于平衡状态。就旅游经济而言,旅游经济的增长离不开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关系的变化。当旅游需求低下时,将会出现供给过剩的情况,则旅游经济的发展将会放缓;当旅游需求旺盛,则旅游供给将会供不应求,旅游经济的发展将会得到进一步扩大。流通产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如政府投资、技术进步、个人消费等,都会对旅游经济的供给与需求产生深远影响,具体影响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流通产业能够推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这其中就包括旅游产业方面,这对于旅游供给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流通产业的发展也能够拉动政府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凸显区位优势,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流通产业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对于个人消费也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个人旅游消费需求量的提高,进而推动社会旅游消费总需求的增加。

(三)流通产业对旅游经济影响的实践分析

本文将流通产业对旅游经济影响的实践分析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流通产业在早期所发挥的推动作用,二是流通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流通产业发展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流通产业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贡献巨大,能够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旅游业属于综合型产业,涉及景区游览业、旅游产品、旅游交通业、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以及休闲娱乐等。以旅游产品经营为例,产品需要具有特色与吸引力,这可以对现有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提高旅游经济水平。

流通产业推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可以发现,在众多旅游景区发展的早期,与之配套的设施设备存在一定的脱节,流通产业也不例外。这也导致景区周边流通业的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多与流通管理不到位等众多情况,极大影响了旅游經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经济造成致命影响。

流通产业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流通产业

流通产业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因此,在流通产业的发展中,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流通产业。为有效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区域与景区发展流通产业,如发展商业区、批发、零售市场,以及各类交易商场等不同业态的流通产业,以此来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为例,对于市内或者临近城区的旅游地,为满足游客需求,可以在附近建立规模较大的商业区、专业市场,以此来推动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对于传统流通业则需要依靠现代电子商务、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实施升级改造;而对于远离市区的旅游区域,则可以以构建中小型流通组织为主,不必追求规模发展,而是突出特色发展,以此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以便利店为代表的中小型流通组织,通过各类分散的店面开展流通经营活动,对于游客能够起到刺激作用,推动旅游经济更加灵活、高效地发展。

(二)积极推进流通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首先是从国家政策层面入手。各级政府应强化流通创新的政策地位,推动促进现代流通产业创新的各类政策出台,使流通产业发展获得足够的国家支持。如在国家大力发展一二产业的时候,曾推出众多扶持政策。其次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推动资本重组,催生一部分重量级的大型零批商家以及涌现大量的中小流通企业。以零售业发展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高达21.2%。但也存在根深蒂固的问题,即传统业态过多,如小卖店、食杂店等。尽管新型业态的零售模式获得了长足发展,如超市、连锁店等,但规模仍然偏小。此外,推动批发市场的创新。批发市场的创新作为流通产业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培育现代大型批发商,对流通业创新意义重大。对于批发市场的创新,应聚焦于对市场内涵的培育,从传统的数量扩张向高质量内涵方向发展。同时也需要兼顾城市与农村市场,避免市场的单一性,将批发市场的功效彻底释放,力争在未来以批发市场为基点打造国际性的采购中心。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流通企业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当前互联网技术盛行的时代,流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如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普及并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完善认证、支付等支撑体系,推动流通企业建立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

(三)推动特色流通业与旅游经济互动,提升经济企业服务能力

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特色旅游受到游客的追捧,如近年来盛行的红色旅游、情怀旅游以及民俗旅游等。根据国际旅游局2015-2017年抽检的部分资料显示,在民俗旅游中,土特产品成为游客追捧的产品,但现实是绝大多数土特产品由于缺乏特色,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这对于旅游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流通产业的发展很不利。因此,应该通过流通模式、技术以及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设计并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特色流通产业,以此来繁荣流通业与旅游业。如可以开放有特色的步行街、商品街等,国内比较成功的有武汉的户部巷、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以及重庆的解放碑等。通过特色市场的打造,能够有效提升流通企业的服务能力,繁荣市场经济,同时对于旅游消费结构的优化、良好旅游形象的建立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流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構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为进一步发挥流通产业的作用,流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必然,这就需要加强对流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由于现代商品流通体系的构建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创新能力的培育应该从流通产业链中的微观主体入手,即企业入手。这需要流通产业中的旅游企业、交通运输企业与金融企业等众多企业在综合创新、组织创新、流通模式创新以及技术创新与观念创新等方面出发,以此来提高流通产业的渠道优势与服务的竞争力。着力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也是推动当下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潘多.流通产业发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基于流通经济学理论视角[J].Estate Observation,2017(12)

2.徐凤顺.流通业与旅游经济互动推动城市发展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18(18)

3.王昆强,闫广芬,贾朋社.流通理论视角下我国区域旅游合作问题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7)

4.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卓乘风,邓峰.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商贸流通产业专业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城市化调节效应的研究[J].商业研究,2017(10)

5.芮明杰,刘明宇,陈扬.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问题、原因与战略思路[J].财经论丛,2013(6)

6.徐海峰.系统耦合视角下北京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6)

7.周蕾,王冲.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7(18)

8.陈冲,何梦醒.甘肃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测度研究[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1)

9.邓阳.北京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协同发展实证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6(4)

10.王坤,黄震方,余凤龙,曹芳东.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J].旅游学刊,2016(5)

11.熊曦,柳思维,张闻,汤春玲.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8)

12.王毅,丁正山,余茂军,尚正永,宋晓雨,常夏洁.基于耦合模型的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关系量化分析—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5(1)

13.申兵,孙锦.商贸流通业集聚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

14.赵华,于静.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度测算和经济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2016(3)

15.刘佳,张佳佳.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旅游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3)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旅游经济协同发展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