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2019-10-28李伟

理论观察 2019年8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教学生活化生活化

李伟

摘 要:小学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对于小学品德教学的优化和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8 — 0122 — 03

小学品德课程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小学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对于小学品德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注入生活内容和时代特征,做到用生活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让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用生活情境触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道德体验。要利用多种训练途径卓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品德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生活气息,让品德学科更具活力。教师要利用生活化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回归生活,注重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的培养,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同时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

一、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小学品德课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感知社会、认知社会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能力。根据小学生思想行为、心里特征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各种思想行为正处于构建时期,面对这一特殊年龄和心理阶段的学生,教学中要引导他们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体味人们的内心世界,达到自主反省、自主认识、自主引领的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方式,生活化既是提高学生感知社会、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小学生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文化内涵,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将学习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促进小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可以有力调动学生对品德课学习的积极性。生活化教学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符合他们形象直观的生活化思维特点,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从现实生活中探究事物的能力。由于现实生活丰富多彩,从中采摘的素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有效防止学生陷入思维僵化的困境,让他们用心灵体验社会、感触社会、影响社会,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推动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小学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不足之处

(一)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前准备缺乏相应的引导

品德课教学离不开课前导入,导入是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先导,也是小学生思维的起点。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导入,能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小学生迫切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关注生活,建立文本、活动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课前导入可以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的主题内容 ,使得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分析造成小学品德生活化课前引导缺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个。

第一,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课标的理解因人而异,使得教师没有充分重视课前的引导,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而忽视了课前的大量准备工作,造成了教学方法的滞后,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第二,小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较差,他们活泼好动、学习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差,如果没有老师的课前引导,那么学生的课前 预习是极其有限的,一方面品德学科不像语文、数学学科每天都有课节,品德学科每周只有两节课时,学生不会花很多时间甚至根本没有预习,另一方面 , 由于没有老师深入班级的引导,即使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也有限。

(二)课堂情境教学中缺乏细节的捕捉

在具体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选择的教学方式是:一、学生模拟采访,二、开展情景剧表演等一些學习成果展示。 似乎是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但是,这些再现的生活情景,也只是很浅的展现生活的表象,教师只是对学生所表演展示的内容,给予一些总结,而不会深层挖掘这些表演内在的含义。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朋友之间》一课中〔播放动画:我的好朋友〕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的好朋友是谁?讲讲你们之间难忘的故事吧。可以用照片、朋友间互赠的礼品等方式展示。

【设计意图: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

〔播放动画:我愿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为什么?可以通过演讲、绘画、诗歌、散文等形式抒发对朋友的理解。小结:是的,朋友是书──给我们知识,朋友是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朋友是镜子──时时告诫我们……正是因为有朋友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快乐。

【设计意图:以比喻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朋友的内涵,知道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

〔出示图片:友谊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和朋友相处时,哪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把它们填在友谊树上相应的位置。学生共同研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减少烦恼、建立健康友谊的建议。选择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铬。

小结:友谊需要彼此付出真心,用心去浇灌,去呵护……用真诚、宽容、大方、感恩、诚信去滋润友谊之树,使它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设计意图:区分有损于和有益于友谊的行为有哪些,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上的。】情景教学是大多数课堂教学都会应用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内容是通 过创设情景、模拟情景来增强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在实际的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的将情景教学与课程教学相结合起来,发挥情景教学的功效,或是没有设置情景教学,或是生活情景往往流于形式,教师没有对相应的情景内容进行研究、推敲,从而降低了情景教学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小学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运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采摘生活化的素材,体验生活情境。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支配自己的思维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把教材中描绘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体验和感悟教材的精髓。选编在小学品德教材中的内容,大都与生活密切联系。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一课中如果仅限于理解、感悟语音文字,则可能学生收获不大,护生鸡蛋的体验活动,学生怎样想尽办法保护好鸡蛋不让它打碎。这样无需我们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一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觉得香浓,回味无穷。又如在人教版《思品与社会》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在激发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意外事故,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加深了对课文理解的同时,还激发了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珍惜之情。

(二)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拓宽教学空间。

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从而获得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多媒体时代,信息发达,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 特别是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为品德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了解社会,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将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例如在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中,我在介绍相关情况后,布置好活动目标,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大量相关内容,再得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在网络中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材料,有效克服了教材选材的单一、枯燥、缺乏真情实感的弊端,自主查阅资料,小组进行交流,活跃课堂氛围,这样转变了品德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小学品德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 的生 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 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实施情景教学,促进多样化小学品德情景教学的发展。这样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品德生活化课程教学中,优化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景,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教师要善于提问,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想道德认识水平,促进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比如在小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到周边去看看》一课中,教师要搜集相应的图文资料,从学生 了解 的不同国家历史文化内容人手进行教学,学生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世界是个多彩的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通过收集资料学生从中体会不同的异域风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感受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以及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的品德课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联系社会生活,实现教学方式生活化。

品德课教学方式,离不开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所有这些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要让学生以积极的、开放的、自由的心态参与其中。小学品德教师要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是情境法,“情境”是一种教育的契机,是贴近学生教育内容的场景。创设情境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途径。在品德课程中创设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而且能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追求的“理”通过“情”内化。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当危险发生的时候》一课,在讲解遇到危险情况该怎么办这一教学环节时,我把教材中“火灾发生”这一故事情节,通过多媒体播放这一故事短片,把学生引入现实的学习场景,亲历“危险时刻”的真实状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知道公共场所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当危险发生时我们怎样正确处理,这样设计收到了囿于书本之中所难达到的效果。又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出行的学问》一课,我在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时,从身边学生上学过,活随父母到商店购物,或去公园游玩,都是出行等入手,让学生明确寻路的重要和要按规则行事的意义,进而拓展到各行各业,了解行行有规则,事事有规则,而且要时时处处遵守规则。再次是实践调查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适时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参观、采访,通过收集资料、开展社会调研等,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自我情感联系起来,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品德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拓展生活空间,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小学品德课程与生活紧紧相连。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是对小学品德教学的要求,也就是要做到具体化、现实化,切莫抽象化、神圣化,否则会让学生感到生涩难以理解。当今社会是一个兼收并包的价值多元的社会,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已有的教材,拓宽选材内容、生活空间,建立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校内与校外的沟通,课堂教学力求贴近学生,力戒机械说教,让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接受思想的熏陶、洗礼、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品德课是生活化的艺术。生活处处有品德,生活处处有艺术。小学生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各项社会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品德教学必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开展生活化教育,打造生态课堂,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升华学生品德,转变学生行为。做为小学品德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去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提高思想认识程度,立足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不断学习和实践,促进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发展,引导学生融入生活的怀抱,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去想象,使品德课学习更生动、有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今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6).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p. 23

〔2〕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6).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p. 2

〔3〕L. W. Anderson. 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M〕. Elsevier Service Ltd. , 1995. 109.

〔4〕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1994),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侯慶海〕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教学生活化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重视情商因素 促进和谐教学
高职院校品德教学量化评定的应用
品德课聚焦教学目标策略探微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品德教师应善于捕捉意外促成精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