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户即期消费及福利的影响分析

2019-10-28于爽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9期

于爽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成本增加、耕地面积下降、国际粮食危机、生物燃料的发展、国际粮食政治化等因素,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呈现大幅上涨的趋势,近年来更是呈现出在高水平上周期性震荡的特征。而农村居民在市场中的角色往往具有“生产-消费双重性”。基于此,本文选择粮食类、蔬菜类等7类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以24个省(市区)的农户家庭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户农产品消费及福利的影响,并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对我国农业现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消费   农户福利   农户收入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国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居民收入普遍增长,人口总量也从八亿增加到将近十四亿,受到通货膨胀、耕地面积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消费总量不断提高,农产品消费种类不断丰富,农产品价格也不断上涨。在未来一段时期,这种趋势应该会继续保持。与不断增加的农产品需求相比,虽然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单位亩产量持续增长,农产品的供应依然不足。农户对市场风险预估不足,面对的市场风险更大,为了帮助农产品企业和农户更好的应对市场风险,本文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户消费及福利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理论模型及改进

(一)AHM理论模型

化简马歇尔需求函数。以mi代表对商品i的市场剩余,则Mi=Si(z,p)-Xi(p,y),其中Si(z,p)代表农产品i的原始供给量,Xi(p,y)代表对商品i的马歇尔需求,用V(p,y)代表农户的间接效用函数,其中p=(p1,p2,…,pk)为k种农产品的价格。使农户效用最大化,可得:

其中,WTPi表示农户为稳定农产品i的价格的愿意支付,即商品i价格稳定给农户带来的福利水平。上式表明:WTPij与商品i和其他商品的价格协方差及风险偏好矩阵有关。

(二)对农户家庭模型的改进

对AHM的改进。由于,意愿支付值的大小与农产品的价格协方差及风险偏好矩阵相关。又,则只需知道与Aij相关的各变量(ηj,βj,εij)的值即可求得WTP的值。要求得Aij,则需要进行回归分析,求得偏相关系数。本文基于原模型的改进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加入农业收入作为影响农产品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本文认为农户家庭的非农业收入会对农户福利产生影响;三是本文认为国家财政补贴会对农户福利产生影响;四是本文认为农业生产费用对福利也会产生影响。

实证模型构建。基于以上论述,本文对农户家庭模型进行改进和拓展。综上所述,为求得理论模型中的风险偏好矩阵A以及农户家庭的意愿支付WTP,需要对式(6)进行回归:

上述模型中,用consumei表示各类农产品的消费,用p_cereal、p_vegetable、p_oil、p_meat、p_egg、p_seafood分别表示粮食类、蔬菜类、油脂类、肉类、蛋类、海产品类、水果类农产品的价格,用inc_agr表示农业收入,用inc_job表示农户外出务工收入,用subsidy表示农业补贴,用farmfare表示农业经营费用。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包含天津、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宁夏、新疆24个省(市区)的72571个农户观察值。研究的农产品包括7大类:粮食、蔬菜、油脂、肉类、蛋类、水产品类以及水果类。每类农产品的数据包括其消费、市场价格(Pi)两个元素。本文选取2009-2013年各年的上述24个省(市区)的省(市区)代码、农户家庭ID、七种农产品消费、七种农产品出售量、七种农产品出售金额、农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财政补贴、农业经营支出的数据信息进行实证研究。

(二)总体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农产品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利用模型对各种农产品的消费情况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为:

根据stata做的Hansman检验结果,七种农产品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其结果为如表1所示。

本次研究从农产品市场价格、农户收入以及政府补贴三个方面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价格对农产品消费的影响分析。 本文对七种农产品的市場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这几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并不高,由于这几种农产品之间不是相互之间的替代品,因此,一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并不会引起其他几种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此外,由于这七种农产品是农户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即使价格变动较大,农户的这几种农产品的日常消耗量也基本处于一个稳定的数量。此外,由于油脂类、海产品类和肉类的市场价格普遍较高,且非农户生活必需品,因此农户日常消费数量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较大,即价格弹性高。

收入对农户农产品消费的影响。从农户的年收入方面来看,农户日常消费的油脂类、肉类和海产品类等农产品的数量受农户的年收入影响较大。而农户日常消费的粮食类、蔬菜类、蛋类数量受农户的年收入影响较小。为了进一步分析农户年收入对农户消费农产品品种和数量的影响,本文将农户年收入进一步分为销售农产品收入以及务农收入。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年收入中销售农产品收入越高,农户日常从市场上消费的粮食类、蔬菜类以及蛋类的数量越少,这主要是由于此类农户的自给能力强,不需要从市场购入基本的日常消费的农产品种类。

农业补贴对农户农产品消费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大力扶持发展,农户的年收入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农业方面的补贴在农户的年收入中占据的比例很小,而能够获得大量补贴的特殊农户数量很少,因此,农业补贴对农户日常消费的农产品数量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农产品价格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本文通过马歇尔需求函数求得农户的意愿支付函数,并通过求得的意愿支付数值来衡量农产品市场价格对农户福利的影响。

根据,求出整体上的风险偏好矩阵,然后根据农户对上述七类农产品种类的风险偏好计算出农户的意愿支付数值(WTP)。由于,由价格相关系数矩阵σij支付意愿函数。

由于七种农产品价格变化均会对农户的支付意愿造成影响,因此,不单独考察矩阵中的单个因素,而是对每行因素进行加总,计算当七种农产品的价格都发生变化时农户的支付意愿数值。

WTP的数值表示当七种农产品价格波动时对农户福利造成的损失,当这个数值为正数时,表示农户愿意支付的金钱。从表3可以看出,上述七种农产品的数值均为正数,说明这七种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导致农户的福利减少。

(三)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不同收入农户的福利效应

除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农户的年收入状况也会影响到福利。由于不同年收入水平的农户在面临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我们将农户年收入分为三类进行分析:分为年收入六万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年收入六万到十五万的中等收入农户及年收入十五万以上的高收入农户。分别对这三类农户进行分析,由于文章篇幅限制,具体分析数据未一一列出。

价格、收入、补贴对不同收入农户农产品消费的影响。本次研究依然从农产品市场价格、农户收入以及政府补贴三个方面分析,其分析结果如下:

价格对不同收入农户农产品消费的影响。第一,农户年收入的越高,农户日常消费的必需农产品的价格对农户的影响越小,例如粮食类和蔬菜类。与此相对应的非必需农产品,海产品、油脂类和肉类的非必需农产品价格对农户影响越大。第二,海产品类、油脂类和肉类的价格变动对中等收入的农户影响最大,对低收入农户和高收入农户影响不大。

收入对不同收入农户农产品消费的影响。和上文分析一致,为了更加准确的分析农户收入对农户消费农产品的影响,本文将农户年收入分为销售农产品收入和务工收入。分析结果显示,农户销售农产品收入占年收入比重越高,对粮食类、蔬菜类和蛋类的日常消费量影响越小,对油脂类、肉类等农产品的日常消费量影响越大。

随着收入的增加,务工收入对农产品消费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务工收入作为现代农业家庭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家庭的生活质量。对于低收入、中等收入农户来说,这一收入源泉的增加直接促使农产品预算约束线的扩大,从而增加各种农产品的消费。但是,对于高收入农户来说,其对农产品的消费已然维持在一个较高且稳定的水平,务工收入的继续增加,带来的便不再是农户农产品消费量改变,农户可能用该部分收入增加“衣、住、行” 等更“高级消费”方面的开支。

补贴对低收入农户农产品消费的影响。补贴对农户农产品消费的影响来看,补贴只对低收入农户的肉类消费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收入农户的其他农产品及中等收入、高收入农户的所有农产品消费均不产生显著影响。

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农业补贴的受助农户往往属于低收入农户,且受助金额占农户总收入的比重较小。对于低收入农户(如五保户)补贴算是一笔比较可观的收入来源,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低收入农户的营养供给,用于购买肉类农产品。对于中等收入及高收入农户来说,这类人群获得农业补贴的个体很少,且即使获得农业补贴,所获农业补贴占总收入的比重也很小,因此表现出农业補贴对中等收入农户农产品的消费影响不显著。因此,随着收入上升,补贴对农户农产品消费的影响变得愈加不显著。

农产品价格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根据,可得各收入群体的风险偏好矩阵,由于,进一步求得价格相关系数矩阵后可以计算农户为稳定各类农产品价格的意愿支付(WTP),求得意愿支付矩阵并对其进行加总,得到每种农产品的意愿支付,如表4所示。

从理论模型知道,WTP值的正负直接代表农户在而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时的态度。 当WTP为正数时,说明农户想要抑制价格上升;当WTP为负数时,说明农户愿意接受价格上升。

可以看出:随着收入上升,农户的意愿支付从负数逐渐变为正数,说明随着收入的上升,农户的生产者角色越来越弱,消费者角色越来越强。这一特征在粮食类、蔬菜类、蛋类农产品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四)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不同农区农户的福利效应

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这使得其成为空间形态变化最明显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本文按农业生产区域划分出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四个农区进行研究。

不同农区农产品消费差异。首先,本文通过回归观察不同农区之间总的消费差异,本部分内容利用式(7),该模型在式(6)的基础上加入了地区虚拟变量以及年份虚拟变变量。

回归结果整理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农产品消费在各农区之间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

一是粮食、蔬菜类农产品的消费在不同农区之间差异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粮食类、蔬菜类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这些用于保障基本生存的物质已经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二是肉类和水果类作为食品中的非必需品或“高档品”,各农区之间的消费相互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三是西部农区农户的油脂类农产品消费与其他各农区的消费均产生显著性差异。四是蛋类和水产品农产品的消费在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之间形成显著性差异。不同农区农产品消费的差异分析。结合上述总的消费的对比以及前文中各影响因素对农户消费的影响,针对价格、收入、补贴三个要素对不同农区之间的农产品消费进行分析:

价格对不同农区农产品消费的影响。从价格方面来看,各区域农户的农产品消费受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并不产生显著的地域特征,与总体所表现的消费差异不匹配。分析原因是:在控制了多种因素之后,农产品的价格对农户农产品的消费影响作用并不大,个别影响显著可以是通过收入等其他影响因素产生作用。

收入对不同农区农产品消费的影响。从收入来看,农户的农业收入与非农业收入的影响作用基本一致。对于东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户,这些农户收入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农户水产品类农产品的消费,对于西部地区的农户来说,收入的增加会显著提高水果类农产品的消费,对于东部地区的农户来说,收入的增加会显著提高油脂类农产品的消费。这些表现与区域消费总差异相一致。分析原因是,各个区域之间的农村居民具有各自的饮食习惯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当收入增加时,各地区偏好的农产品的消费即会随之上升。

补贴对不同农区农产品消费的影响。从补贴来看,各农区农户所获的财政补贴几乎不对农产品的消费产生影响。分析原因是:农业补贴金额较小、受众群休较小的现实使得农产品的消费并不受补贴金额的变化而变化。

农产品价格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根据,可得风险偏好矩阵,在了解了农户对各类农产品的风险偏好之后,需要计算农户为稳定各类农产品价格的意愿支付(WTP),因为,根据各农区的风险偏好矩阵以及价格相关系数可以求得意愿支付矩阵并对其进行加总得到每种农产品的意愿支付如表6所示。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农区农户只有蛋类农产品的意愿支付值为负值,这表示东部农区农户倾向于接受蛋类农产品价格波动,倾向于抑制其他农产品价格波动。东北部农区农户对于蔬菜类、肉类农产品的意愿支付值为负数,针对其他农产品的意愿支付值为正数。这表示东北部农区的农户倾向于接受蔬菜类、肉类农产品价格波动,倾向于抑制其他农产品价格波动。

中部农区农户针对油脂类、蛋类、水产品类农产品的意愿支付值为负数,其他农产品的意愿支付值为正数。这表示中部农区农户倾向于接受油脂类、蛋类、水产品类农产品价格波动,倾向于抑制其他农产品价格波动。

西部农区农户的意愿支付值表现为:油脂类、水产品类农产品为负值,其余农产品的意愿支付为正值。这表明西部农区农户倾向于接受油脂类、水产品类农产品价格波动,倾向于抑制其他农产品价格波动。这说明对于西部农区农户来说,消费者角色与生产者角色同时存在,在油脂类、水产品类农产品上,表现为生产者角色更为明显,在其他农产品表现为消费者角色更为明显。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过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每种农产品的消费量受自身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小。油脂类、肉类、水果类农产品的消费量受其他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较显著,且收入越低,这一特征越明显。农户的农业收入往往会对各等级农户的油脂类、肉类、水果类农产品消费量产生显著影响。随着收入提高,非农业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小。随着收入提高,农户的生产者角色越来越弱,消费者角色越来越强。补贴对低收入农户的肉类消费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中等收入、高收入农户的农产品消费不产生显著影响。此外,补贴对农产品消费的影响在不同农业区域之间并不产生显著差异。各农区之间的农产品消费更多的受饮食结构以及位置条件的限制。

(二)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主要结论分析,本部分内容有针对性地根据我国农业现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

继续提高粮食类等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制定合理的粮食类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是完善价格支持政策的核心。从本文看,农户收入水平越低,其生产者的角色作用越大,越期望价格上升从而提高自身福利,这一特征在粮食类农产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因此,提高粮食类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农户福利。

加大直接补贴力度。从本文看,能够获得农业补贴的农户少且金额小。随着农户收入的不断提高,农业补贴占农户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首先中央财政在各农产品的直接补贴金额应加大;其次粮食类农产品的直接补贴金额应向大户倾斜以促进规模效应的发展;最后要适当增加直接补贴类型。

农业政策要根据区域位置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从本文结论来看,不同农区的农产品消费以及农户福利有所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与农户收入、农产品消费结构、位置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制定农业政策时要避免“一刀切”的方式,应根据不同农区的主产农产品、消费习惯等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

健全农产品储备系统。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收入水平的农户,也无论是哪个农区的农户,在大部分农产品类型上农户均表现为消费者角色强于生产者角色,即大多数农户不期待也不希望农产品价格上升。因此,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农产品储备体系,有利于使农产品生产量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可避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大幅波动,为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改革创造良好的生产基础和环境。

参考文献:

1.苗珊珊.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农户福利效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

2.李海燕,蔡银莺.基于帕累托改进的农田生态补偿农户受偿意愿—以湖北省武汉市、荆门市和黄冈市典型地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4)

3.董晓波,常向阳.转换成本对农业契约与农民福利的影响研究:数理模型与理论解释[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1)

4.葛继红,杨森,徐慧君.化工园区对周边农民福利影响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和多维福利测度模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0)

5.李靓,穆月英.批发市场主导模式下不同渠道蔬菜流通效率的比较—基于微观农户视角的DEA-Tobit模型[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4)

6.姜天瑞,张一豪,刘永悦等.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民合作社的助农增收效应—以黑龙江省240个农户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3)

7.楊丽霞,朱从谋,苑韶峰等.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福利变化分析—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1)

8.张兵,金颖.信贷约束对农户福利的影响—基于江苏1202户农村家庭的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