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9-10-28施劲松
施劲松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出现了许多的变化,不仅有了全新的教材,也有了新型的课程标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也需要随之改变,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带来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进行分析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更加完善。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品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2
小学品德与社会属于小学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品德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品德具有较大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开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教学需要提高对小学生的成长提高重视度,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完善的品格。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老师需要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需求,应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品德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其一,较为固化的教学观念,影响到了教学的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深入了解新教材,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其二,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常常依据课本进行讲解,没有有效联系实际,影响到学生对品德知识的理解。其三,在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当中,老师传授的知识比较陈旧,无法有效适应学生的需求。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老师在课堂上需要强调教学目标,使小学生可以了解到清学习当中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主动进行预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假如没有明确的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无法有效抓住重点,容易使小学生学习的效率下降[1]。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老师需要从主动传授知识转变成和学生共同学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亲身实践当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规则有什么用》这一章的时候,因为三年级的小学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在自主表达方面也比较完善,并且经过两年的学习生涯,对规则已经有一定的意识,如不能上学迟到,上课发言的时候需要举手等。经过本章节的学习,是要使小学生了解到规则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合理看待学校规则,做到在学校当中自觉遵守,并且形成较高的规则意识。在教学当中,老师需要积极进行创新,把小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使每个小组进行调查学校的规则,需要包含“课堂、课间、放学”这几个阶段,接着由小组选择人员进行发言,使课堂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经过应用此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了解到规则的意义,也可以为学生表现才华提供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理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能力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当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融入生活方面的内容,引发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时候,需要和小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提高教学的效果[2]。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合理抽取和教学效相关的话题,然后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我能做好》这一章的时候,老师需要使小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任务需要积极完成,做好帮助他人的事情,从中体会到快乐。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组织板报比赛,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参加板报比赛,在比赛当中,学生可以充分应用自身的知识,收集相关的信息,使板报更加美观和丰富。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均可以得到锻炼,而且也可以从中体会到每个人在小组当中的责任,积极完成各个部分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开展合作学习
情境教学对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接受,其对新事物有着好奇感,因此老师需要合理抓住这一特点,进行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小学生受到启发,积极进行思考,从中获得问题的答案[3]。另外需要引导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使品德教学可以顺利进入小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品格。例如在学习《来自社会的爱》这一章的时候,老师可以经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家的含义,并且掌握家人之间相亲相爱的道理,进而升华成更宽广的爱,如爱自己的朋友,爱祖国,并且形成善良和友爱的心。在教学当中,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了美丽强大的祖国和优美的校园,然后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围绕着各种的爱,不仅有父母的慈爱,社会的博爱,还有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请大家进行思考,在成长过程当中,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什么?社会的爱又是哪里体现出来的呢?小学生在情境当中进行思考,小组之间也互相进行讨论,学生在这节课当中均可以保持相当高的活跃度。最后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社会上所建立的警示语,标志牌等均是出于对小学生的关怀,使小学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不仅需要进行知识的传授,也需要充分融入先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从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合理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设置问题情境等方面出发,适当增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道德观念,保持身心的健康。
參考文献
[1]杜晓芳.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探讨[J].情感读本,2016,(14):22
[2]吴盛华.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5,(11):130-131.
[3]韩绍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培训,2015,(2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