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东西洋考》的史料来源及史料价值

2019-10-28邹春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邹春燕

【摘 要】  《东西洋考》是明朝的张燮编纂的一部考察我国古代与东西洋诸国关系的重要著作,也是明末海外贸易的通商指南。《东西洋考》不仅对海交史的编纂体例有所创新,而且其留存的史料对我们今天研究中外关系史、经济史、航海史、华侨史、台湾和福建的区域史等也都有重要价值。文章试就《东西洋考》的史料来源和史料征引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揭示其在不同领域研究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东西洋考》;史料来源;史料征引方法;史料价值

【中图分类号】K877.45;K242.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1

一、《东西洋考》的史料来源情况分析

经过对《东西洋考》一书详细的统计分析,该书十二卷征引的文献主要有一百一十九本,按照古籍的基本分类法(经、史、子、集)进行归类整理例举如下:

1.经部主要有五本,分别为:《尔雅》、《尔雅翼》、《雅翼》、《周礼》、《广雅》。

2.史部主要有七十七本,分別为:《宋史》、《广西通志》、《广东通志》、《广志》、《汉书》、《后汉书》、《一统志》、《隋书》、《唐书》、《元史》、《南齐书》、《梁书》、《南史》、《北史》、《晋书》、《大明会典》、《梁史》、《旧唐书》、《唐会要》、《漳州志》、《宋书》、《尚书大传》、《交趾外域记》、《东观汉记》、《交州记》、《会典》、《瓊州志》、《虞衡志》、《漳志》、《安南志》、《方国志》、《昭代典则》、《考工记》、《闽部疏》、《周书》、《交州异域记》、《魏地记》、《南越考》、《南州记》、《风土记》、《红毛番考》、《岛夷志》、《方舆胜覽》、《吕宋考》、《海上耳录》、《名山记》、《魏志》、《吴志》、《会稽记》、《前书》、《寰宇记》、《广州志》、《异物志》、《南方记》、《华夷考》、《吾学编》、《水经注》、《图经》、《草木状》、《嶺表录异》、《酉阳》、《林邑记》、《续文献通考》、《山经》、《文献通考》、《谈苑》、《地镜图》、《吴录》、《南越志》、《北户录》、《宪章类编》、《阮中丞传》、《交广春秋》、《真腊风土记》、《海物异名记》。

3.子部主要有二十二本,分别为:《本草》、《山经》、《山海经》、《南  方草木状》、《本草集解》、《本草纲目》、《埤雅》、《竹谱》、《本草经》、《古今注》、《说文》、《香谱》、《援神契》、《宝货辨疑》、《抱朴子》、《本草释名》、《庚辛玉册》、《格古论》、《日记》、《图赞》、《业璞》、《业话》。

4.集部主要有十五本,分别为:《苍霞集》、《朝野佥载》、《原化记》、《酉阳杂俎》、《宣室志》、《异苑》、《博物志》、《海上耳谈》、《负暄录》、《梁四公子记》、《游宦纪闻》、《政和堂集》、《雨山墨谈》、《月山夜谈》、白居易全集》。

二、《东西洋考》的史料征引方法

由上可知,《东西洋考》的史料来源十分丰富,张燮对于《东西洋考》史料的征引也很讲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对史料进行征引,大体可分为直录原文、摘录、改变字句三种方法,以下将分别对其进行叙述:

(一)直录原文

直录原文是指原封不动的照抄所引文献资料。这种方法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征引史料的原貌,较好地反映了当时的史实。以下举例说明:“三佛齐人民不输税赋,有所征伐,随时调发,自备兵器,粮糗。”此处直录《宋史》部分内容。“省所贺安南破环王国者:蛮夷犯疆,方镇致讨,凶徒丧败,荒徼……载省所贺,深见乃怀。”这里直录白居易的《唐降杨于陵贺安南破环王制》。此外进行直录原文的还有卷十、卷十一保留的大量诏书,檄书和官方来往的各种信件原件。

(二)摘录

摘录就是把选择需要的部分记录下来。书中最常见的摘录方式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从一段文字中截取一句话,其二是将一件史事的部分内容摘录下来。举例如下:《东西洋考》中的“柔佛地不产谷。土人舟载方物走他国易米。”就是摘录《星槎胜览》中的“田瘠不宜稼穑,岁籍诸邦淡洋米以食。”

“宋时滕木吉来朝,上令挽射,矢不能远。诘其故,云:“国中不习战也””摘录自《宋史》“海贾周世昌遭风至日本,七年得还,与其国人滕木吉至。上召见之,以国人唱和诗来上,辞甚雕刻肤浅。令滕木吉以所持木工矢射,不能远,曰:“国中不习战斗”。

(三)改变字

一般来说使用改变字句的征引方法,是为了精简文字,用更小的篇幅提供更多信息,方便读者抓住重点。《东西洋考》中也使用了此种方法。例如:《岛夷志》“酋长人物修长,一日之间必三变色,或黑或赤。每岁杀十余人,取自然血浴之,则四时不生疾诊,故民畏服焉。”在《东西洋考》直接改写为“惟酋长好杀,杀人辄取血浴生。”

《宋史》“淳熙三年,风泊日本州至明州,众不得食,行乞至临安,复百余人。诏日给钱米,俟其国舟至日遣归。”在《东西洋考》中直接改写为了“日本舟为风涛飘至者,悉厚给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燮对于《东西洋考》史料的征引确实比较讲究,对史料的征引方法也采取了多种方式,这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可读性。

三、《东西洋考》的史料价值分析

(一)在中外关系史研究方面的史料价值。

《东西洋考》详细地记载了十六世纪东南亚各国的历史。书中有四卷介绍的是西洋各国的情况,一卷介绍的是东洋各国的情况,对于这些国家的历史、形胜名迹、物产、交易等情况都有详细的记载,这对于我们了解这些国家的情况非常的有帮助。这也是我国与西方殖民者在海外接触的最早资料之一,是研究中外关系史的重要资料。例如,卷二西洋列国考对占城交易的记录就有如下:“贾舶抵案,献果幣于王。王设食待之。国人狠而狡,贸易往往不平,故往贩者少。或谓取人胆者,非止献王,亦以供象洗目。伺人于道,乘其不意斫杀之,取胆以去。若彼人警觉,则胆破不中用矣。置众胆煮釜中,华人胆则居上,故取华人胆为贵。五六月间,商人出必戒严。”给我们生动而具体的展示了占城的有关贸易的一些现象,对我们对占城的经济情况进行了解提供了史料依托。

《东西洋考·艺文考》两卷中记载了很多我国古代中原王朝与东西洋各国在交往过程中的诏书、制令、入贡表、布、碑文、书、檄文,这些材料具有权威性和官方性,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我国中原王朝和东西洋各国的交往情况。如卷十的《御制安南国王诏》中,中原王朝的皇上就告诫其安南国王要安守本分,在进贡之时切记不要扰民,只要能够表达心意就行,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和爱民思想。《东西洋考·逸事考》摘抄了秦汉以来史籍中有关中外关系的一些逸事的记载。诸如:招待来访使节的礼节及规矩,真腊的刑法、诉讼以及天文立法等方面的情况,有利于我们全方位的了解东洋和西洋列国的情况,弥补了有些史籍中史料的缺失得不足。

(二)在航海史、交通史研究方面的价值

《东西洋考》中有大量有关航海的技术知识和地理知识(如航程、航路、针路、水深水浅、气象、潮汐等)的记载,这对研究我国航海史、交通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些都是作者根据沿海舟师们多年航海的实践经验写成的,是我国劳动人民航海经验的总结,因而时至今日,仍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如卷九《舟师考》中的航行判断方向、距离、深浅的方法,辨别潮汐方向的方法等对于我们今天的航海事业就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航线路线的史料记载中,它也记载了西沙群岛等我国固有领土的地理方位与特点。在卷九《舟师考》的西洋针路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对西沙群岛的记载,“七州山七州洋—— 在文昌东一百里,海中有山,连起七峰……舟过此极险,稍贪东便是万里石塘,即《琼志》所谓万州东之石塘海也。舟犯石塘,希脱者。”,这不仅为我们了解航线路线提供了材料参考,也为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历来是我国固有领土提供了重要佐证文献。

(三)对海交史籍体例进行了创新

张燮的《东西洋考》在写作时参照了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并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在《诸蕃志》中,作者将全书分为上下卷,卷上志国,记载了五十八个国家,卷下志物,记述脑子、乳香、没药、血碣、金颜香等五十四篇。而张燮的 《东西洋考》 不仅志国、志物,而且还把两者结合起来,使我们在了解一个国家时能够了解的更全面。另外,张燮的《东西洋考》在赵汝适的《诸蕃志》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饷税考》、《税珰考》、《舟师考》、《艺文考》 和 《逸事考》,使得资料更加全面,对后人在海外交往史籍编纂方面也有启发。

(四)在经济史研究方面的价值

《东西洋考》中记载了大量的经济史料,《东西洋考·税饷考》明确记载了朝廷各种饷税的征收和征收职官、征收标准和公署等情况。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从宋起历代的征税对象,税额变化,收税管理等情况,还可以看到官员为了体恤商人和釐除弊端所提出的十三条建议,为我们详细了解朝廷的税收制度提供了材料,有利于古代经济史的研究。

此外,《东西洋考》还保存了大量明代后期漳州地區有关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资料。书中对当时漳州地区对外贸易的税收制度、货物种类、造船成本以及当时进入我国港口的商船、货物种类、数量、规格、税收制度以及税额标准等情况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这些史料的保存为我们了解明代后期漳州地区有关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提供了详尽的资料。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东西洋考》史料来源丰富,但张燮对史料的引用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根据自身理念有所取舍,精心编排。其中所载的有关东洋和西洋列国的考究,外纪考,税饷考,税珰考,逸事考等资料,为后世研究十六世纪东南亚各国的历史,明代后期漳州地区有关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我国中原王朝和东西洋各国的交往情况,航海史、交通史、华侨史等都有重要意义,因而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作者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史料来源和史料征引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揭示其史料价值,虽有一些成果,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刘韩艳.论《东西洋考》的史学价值[J].商,2015(51):103-104.

[2]郑镛.张燮与《东西洋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41-46.

[3]许在全.张燮与《东西洋考》[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2):92-93.

[4]黄重言.《东西洋考》中的中菲航路考[J].学术研究,1978(04):98-103.

[5]李金明.《更路簿》与《东西洋考》针路之研究[J].南海学刊,2016,2(04):1-9.

[6]王振镛.《东西洋考》十地今释补订[J].福建文博,2012(03):2-3.

[7]张彩霞,林仁川.论张燮《东番考》的资料来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02):172.

[8][明]张燮著;谢方点校 .东西洋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0.

[9] [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唐]白居易著;丁如明,聂世美校点.白居易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76.

[11]费信.星槎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1991.

[12][元]汪大渊.岛夷志[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