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中职校转型发展例述

2019-10-28张红旗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职业学校

张红旗

【摘 要】职业学校在转型发展中一般会遇到经费投入不足、培养目标模糊、办学模式不够灵活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确立生本观念、进行专业调整、扩大学校功能等方式实现工作重点、制度建设、管理方式、培养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转型发展;学校功能;专业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0-0054-03

一、为什么要转型

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都中专”)在整合过程中遇到了把学校建成“全国知名、江苏一流、扬州领先”的美好愿景与各种软件硬件建设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不解决,就会影响学校转型发展的进程。主要表现为四点: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一大批实训设备需要更新,信息化建设需要更大的投入。二是培养目标模糊。学校作为县区级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究竟是什么?如何进一步为三农服务?和社区学院的办学宗旨究竟有何区别?是培养“安农型”人才还是“离农型”人才?这些困惑使得学校培养目标定位不清,也成为转型发展的障碍。三是办学模式不够灵活。学校依靠地方政府办学,社会组织、企业、个体参与度低。校企合作的宽度与深度不够,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东西合作、国际合作的力度不够。四是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学校实行系部二级管理,但系部的职责权限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各职能处室的工作和系部工作还没有很好地融合,导致相互推诿或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从哪些方面去转型

(一)工作重点转型

学校将工作重点由扩大规模转型为注重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一切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教学。通过职教理念大讨论活动、校长“我的教育主张”教育管理叙事展评活动、骨干教师科研引领下“我的教学研究”团队集体备课展示活动、青年教师“我的教学改进”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同时积极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关注教师、聚焦课堂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胸怀理想、锐意进取、艰苦实干、诚信友善。

(二)制度建设转型

近年来,江都中专进一步加强制度与标准建设研究,特别注重学校制度与产业政策、行业指导制度、企业参与制度的深度融合。好的制度需要高素质的人来执行,为了调动起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学校的制度建设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广大教职工的实际需求,提升获得感。由刚性制度向柔性制度转型,完善制度体系,使制度的强制规范转化为师生自觉的行动。

(三)管理方式转型

学校曾有一段时间努力追求“升格”,在“升格”的欲望中迷失了办学方向与定位,逐渐失去了发展优势。通过国示范与省现代化职业学校的建设,学校厘清了管理方式滞后的原因,在人才培养规格、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系部二级管理、学校发展路径等方面大力改革。例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强化“1+X证书”制度(毕业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书法考级证书、技能中级工以上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有效扭转了学风。在人事管理方面给予系部干部建议与提拔权,激发了系部活力。年终对系部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系部享有“三个优先”,即资金投入优先、师资配备优先、招生宣传优先。绩效考核方面向课堂教学倾斜,提高教师的课时酬金。管理方式转型后,更加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四)培养模式转型

学校进一步确定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将升学导向转型为就业导向,在培养目标上突出职业核心素养,在教学内容上强化与生产服务过程的对接,在培养方式上强调“做中学”,大力推进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将“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作为校训,使学生不仅学会做事,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更让学生学会做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比如,学校大胆进行了改革和尝试,与企业结为利益共同体,使企业介入学校的招生、教学、实训全过程。学校还制定了职教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江都区地方人才培养领导小组”,为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档案”。通过领导小组与企业沟通协作,把职业教育、技能提升与培训项目直接办到企业里。

(五)師资建设转型

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校本培训,鼓励教师下企业带薪锻炼,既注重对内部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又强化了对外部人才的引进。开展青年教师成长沙龙项目与青蓝工程项目,强化师德建设,同时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完善制度,强化内驱,采取有力措施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对接企业,批量培养,有计划地把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参加实训锻炼;三是聘用兼职,弥补不足,从企事业单位聘请高素质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对学校转岗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六)评价模式转型

目前,学校的评价模式已经从“我的地盘我做主”转型为“开门办教育”,形成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奖杯不如口碑,评价学校办学质量,需要听取教育系统外部成员的意见。因此,学校将行业规范、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要求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机制更加严谨。

三、如何实现转型

职业学校要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就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拓展学校功能,促进学校转型发展。职业学校转型发展是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有时甚至是起落反复、兴衰更替的过程,需要宏观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学校“摸着石头过河”。

(一)确立生本观念

学校的转型发展首先要确立“以生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基于学生,为了学生。要学会从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一元价值目标,向同时满足服务地方经济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二元目标转变。要抛弃职校生是“差生”“二流学生”的认知偏见,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同质的受教育的权利。比如,江都中专将校内广场命名为“立德广场”,刻有“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字样的巨石时刻提醒着教师不忘育人初心。确立“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务实”的教风,“多读书、善动脑、勤实践、广见闻”的学风,使学校教师时刻勉励自己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使学生不断激励自己刻苦学习,掌握技能,开拓进取,勇攀高峰。

(二)进行专业调整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是决定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专业的核心是“品牌”与“特色”。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逐渐在“新”“宽”“柔”方面进行调整与转型,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智慧型人才、生态型人才与高端型人才。

对此,江都中专多年来重视专业建设,秉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品牌铸校、文化润校”的发展理念,在5个省级示范专业的基础上又创建6个新的省级品牌专业。在专业调整方面,一是在“新”上下功夫,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造血器”。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快专业更新速度,健全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的机制,使课程体系服从专业更新、教学团队适应专业更新、实训条件满足专业更新、质量体系服务专业更新。二是在“宽”上动脑筋,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助推器”。学校针对各专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表现出来的综合化与整体化特征,适度拓宽了专业口径,拓展了学生专业覆盖面,使学生在复杂的生产工艺和社会问题面前能从容应对。三是在“柔”上求突破,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孵化器”。专业设置灵活,打破各专业孤立僵化的格局,既考虑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需求,也考虑学生升学的需要,鼓励学生选修跨专业课程,为不同的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拓展模块与岗位应用模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扩大学校功能

首先是扩展生源群体,向“全民”开放,实施终身教育。其次是将“未成年”中职学生的正规学历教育与各种非正规教育培训有机融合。最后是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校内的正式教育与校外的、网络的非正式教育相互融通。这些原本边缘化的教育与培训,已经逐步转型为学校的核心任务之一。

例如,学校为了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构建了社区居民终身教育体系,借助省开放大学的平台成立社区管理学院,为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根据教育局“争先创优”主题活动的要求,制定了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实施方案,实现了教育资源与社区共享,在共享共用中互利双赢。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职业学校
档案管理在职业学校评估中的作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