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肿止痛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2019-10-28孙凤平韩雪崔伟锋

中医药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长径肠系膜

孙凤平,韩雪,崔伟锋

(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3;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4)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导致小儿再发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导致腹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但不能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而缩小,出现以腹部间断疼痛为主的症状,其特点是脐周或右下腹隐痛或痉挛性痛,呈阵发性、周期性发作,痛点多不固定,范围较大,无肌紧张,超声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2]。该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在3~8岁的儿童中发病,且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冬春为高发季节[3]。由于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时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如果诊断、治疗延误,还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4]。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主要采用镇静、解痉、抗菌、抗过敏等对症处理,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或缓解症状,但腹痛易反复发作且常有不良反应报道;中医治疗该病手段广泛灵活,且疗效较好[5]。临床中采用经验方“消肿止痛方”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实验方案,选取2018年3月—2018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诊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患儿病程均为1~3月。采用区组随机方法分组,SaS9.1产生随机序列,设定区组长度为4,区组数为1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例为1∶1。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研究病例按入选次序随机分组,采用随机信封法对随机进行隐藏。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在3.76~7.50岁,平均年龄(5.65±1.83)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83~7.63岁,平均(5.85±1.66)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过程及随访中无脱落或剔除病例。

1.1.1 纳入标准

(1)间歇性脐周或右下腹疼痛,腹部彩超示腹腔淋巴结肿大;(2)就诊时无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3)就诊时无肠梗阻、肠套叠、肿瘤、结核、囊肿等占位性病变;(4)无心、肝、肾等疾病病史;(5)愿意参与并配合本研究。

1.1.2 排除标准

(1)间歇性脐周或右下腹疼痛,但彩超提示无腹腔淋巴结肿大;(2)就诊时伴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3)就诊时有肠梗阻、肠套叠,或肿瘤、结核、囊肿等占位性病变;(4)有心、肝、肾等疾病病史;(5)不愿意入组者。

1.1.3 脱落及剔除标准

(1)治疗中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服用其他药物而影响疗效判定;(2)更换联系方式或居住地点而不能按时随访;(3)治疗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而终止治疗;(4)主动撤回知情同意书或不能坚持用药;(5)因资料不完整而影响判断药物疗效或及安全性。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观察组给予中药消肿止痛方口服,根据患者年龄适量增减药物剂量,方药组成不变,1剂/d,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头孢克肟颗粒,3 mg/kg,2次/d,枫蓼肠胃康片,年龄﹤5岁者,1.5片/次,2次/d,年龄≥5岁者,2片/次,2次/d;疗程均为2周。

1.2.2 检测指标及方法

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腹部淋巴结长径、短径;记录疼痛改善情况、缓解时间、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复发情况。血常规检测采用半导体激光流式技术,腹腔淋巴结长短径测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3 药品、仪器

消肿止痛方(由人参5 g,法半夏6 g,黄连3 g,黄芩6 g,干姜6 g,桂枝6 g,白芍9 g,当归6 g,醋延胡索6 g,木香6 g等组成,深圳华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枫蓼肠胃康片(浙江维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3446),头孢克肟颗粒剂盒(广州白云山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28),血细胞分析仪(深圳盛新康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K88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型号ACUSONS2000]。

1.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和主诉疼痛分级法(VRS)综合评价方法,0为无痛,1~4为轻度疼痛,5~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疼痛消失且无腹腔淋巴结肿大为痊愈,疼痛减轻且腹腔淋巴结缩小为显效,疼痛减轻或腹腔淋巴结缩小为有效,疼痛程度与肠系膜淋巴结均无变化为无效。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相关因素分析用Pearson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儿有效率、复发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有效率、复发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3 两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腹腔淋巴结肿大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腹腔淋巴结肿大情况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分析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常规组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血常规比较

2.6 观察组腹腔淋巴结长径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观察组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和肿大的腹腔淋巴结长径相关系数r=0.218(见图1),淋巴细胞和腹腔淋巴结长径相关系数r=0.146(见图2),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和肿大的腹腔淋巴结长径相关系数r=0.018(见图3),淋巴细胞和腹腔淋巴结长径相关系数r=0.052(见图4)。

图1 治疗前观察组淋巴结长径和中性粒细胞相关性

图2 治疗前观察组淋巴结长径和淋巴细胞相关性

图3 治疗后观察组淋巴结长径和中性粒细胞相关性

图4 治疗后观察组淋巴结长径和淋巴细胞相关性

2.7 对照组腹腔淋巴结长径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对照组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和肿大的腹腔淋巴结长径相关系数r=0.208(见图5),淋巴细胞和腹腔淋巴结长径相关系数r=0.034(见图6),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和肿大的腹腔淋巴结长径相关系数r=0.355(见图7),淋巴细胞和腹腔淋巴结长径相关系数r=0.170(见图8)。

图5 治疗前对照组淋巴结长径和中性粒细胞相关性

图6 治疗前对照组淋巴结长径和淋巴细胞相关性

图7 治疗后对照组淋巴结长径和中性粒细胞相关性

图8 治疗后对照组淋巴结长径和淋巴细胞相关性

2.8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淋巴结是哺乳类动物特有的器官,分布极其广泛,与淋巴管相连通,是淋巴回流的重要滤器,也是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对细菌、毒素和肿瘤细胞等异物有阻止扩散和清除作用,是人体重要的防御装置[6]。正常人淋巴结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诸多致病因素均会引起淋巴结内T细胞、B细胞等参与复杂的级联反应而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7-8],加之小儿肠壁薄的高通透性和低屏障力,更容易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增生、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并因淋巴结肿大对其被膜造成牵引,诱发腹痛[9]。因此,淋巴结被认为是人体的“烽火台”和机体自我保护的报警器[10]。

腹痛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常见症状,多为外界刺激所导致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11],是引起儿童腹痛的重要原因。由于回肠远端的淋巴结极为丰富,加之回盲瓣的关闭作用,使得肠内毒素或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在回肠末端长时间滞留,极易吸收,回盲部是腹腔淋巴结发炎的重要部位[12],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脐周疼痛。CT或超声可准确观察小儿腹腔淋巴结的形态特征、内部回声特点、彩色血流分布情况及阻力指数等,是诊断腹腔淋巴结肿大的重要工具[13-14]。在我院,当腹腔淋巴结长径>10 mm,短径>4 mm时即被诊断为腹腔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多呈狭长型或向心性宽阔型,淋巴结皮质回声增厚,髓质回声较多,呈低回声信号,血流丰富[15]。有研究表明,腹腔淋巴结肿大有明显的年龄依赖趋势,即6岁以内小儿腹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较高,且6岁达到高峰,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减少[16]。

本病属于中医“腹痛”范畴。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有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疾病病史,均使用过抗菌、抗病毒药物或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物。加之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又寒温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极易感邪[17],正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所言:“小儿腹痛,多由冷热不调”,外感或内伤诸因,损伤脾阳,寒邪搏结肠间,阻碍气机,不通则痛。脾胃虚弱,运化失司,痰湿内蕴,更易影响气机升降,湿蕴日久易于化热,从而形成寒热互结之症,若再次外感风寒、嗜食生冷或肥甘厚腻之品则疼痛发作或加重。故本病多属本虚标实,寒热夹杂。

经验方消肿止痛方由经方半夏泻心汤、小建中汤合延胡索、当归、木香而成。半夏泻心汤可泻中焦之热,散中焦之痞,补中虚之气,疗脾胃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调;小建中汤可温中补虚,兼调理阴阳,缓急止痛,疗中焦虚寒而腹痛。延胡索功能活血行气止痛,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医学启源》);当归活血散瘀,“温中止痛”(《别录》);木香为“三焦气分要药”(《本草求真》),可醒脾助运,散中焦气滞以止腹痛。全方共奏调和寒热,温中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因患儿年龄较小,中药汤剂存在口感偏差、煎煮不便等,我们在临床中均采用免煎颗粒,剂量如前文所示,发现该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甚好,和相关临床报道一致[18-19]。临床中还可根据患儿兼症灵活化裁,如腹痛较重者,可增白芍、当归药量以温中缓急止痛;纳差者,可增用山楂、炒谷芽等消食和胃;若腹胀者,可增用厚朴、枳壳等行气消胀;大便干者,可增大黄、芒硝或麻仁通便等。

本研究结果表明,消肿止痛方可明显改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痛症状,缩小肿大的淋巴结,缩短腹痛时间(P<0.05或P<0.01),且无不良反应。随访1月观察组腹痛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然而,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内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虽然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因细菌或病毒感染[20],但患儿腹痛发作时未必一定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由此我们推测,肠系膜淋巴结随着原发病的出现而产生增生反应后,肿大的淋巴结并不能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而消失,当再次受到诸如饮食生冷、刺激之品,或排便不畅等诱因刺激后,肿大的淋巴结会产生疼痛,并且随着诱因的反复出现而腹痛症状反复发作。基于此,我们认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与致病因素“二次打击”有关。治疗前后观察组、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肿大的腹腔淋巴结长径的相关性结果也证实了本研究所提出的“二次打击”推测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长径肠系膜
基于全三维动网格技术的变长径比间隙环流的研究
高速冲击下高能发射药力学行为尺寸效应研究
刚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有效长径比研究
不同纤维长径比对钢纤维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分析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